张冉[1]2017年在《我国民族教育体制政策研究》文中提出民族教育体制政策作为协调各级各类教育管理的政策是民族教育政策中重要的一部分,对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从内容分析的视角展开研究,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包括问题提出、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等。第二部分,民族教育体制政策的相关理论概述。本部分首先对民族教育、教育体制、民族教育体制政策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阐述了本研究依据的教育体制理论与政策分析理论。其叁,确立政策分析的标准与原则、分析框架以及从事实与价值两个层面对分析标准进行逻辑论证。第叁部分,对我国建国以来各阶段的民族教育体制政策的内容进行考察与分析。在此部分中,分别对建国以来不同阶段的民族教育体制政策整体趋势及具体政策的特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建国以来,民族教育体制政策的总体趋势表现在:在“工作关系”政策上,民族教育行政管理的体制政策多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政策,在“资源关系”政策上,经费资源配置政策较多,知识资源配置政策和空间资源配置政策较少。第四部分,针对我国民族教育体制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与完善的对策。当前我国民族教育体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总体政策和具体政策两个方面。总体政策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政策框架上交叉和重迭,体系缺乏系统性。二是各个具体政策之间存在冲突,缺乏协调性。叁是政策作用对象不明确,无法保证政策目标有效性。四是政策的特色性不够鲜明,缺乏创新性。具体政策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民族教育行政权限划分不明确。第二,学校内部管理重决策、执行,轻咨询、监督。第叁,资源关系不明确、知识与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就总体政策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科学确立政策框架,重新建构政策体系。第二,加强各项政策配套,增强政策间协调性。第叁,明确政策作用对象,保证政策目标有效。第四,凸显民族性的特色,创新政策改革路径。就具体政策内容提出建议如下:第一,强调政策精细化,厘清职责和权限关系。第二,完善学校内部治理关系,重视咨询与监督。第叁,明晰资源配置关系,合理配置知识与空间资源。
胡江波[2]2002年在《民办学前教育体制政策研究》文中提出在民办幼儿园迅速增长,日益繁荣的今天,如何对民办幼儿园进行科学的政策引导和规范的行政管理已是现实中日显迫切的问题。在此问题意识的促动下,本文试图从与宏观发展最相关的体制政策入手,在吸收教育政策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民办幼儿园的现实状况,提出一套民办学前教育体制政策内容的构想,从而为政府规划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全文分叁部分,首先阐述了对“民办学前教育体制政策”这一概念的理解。通过相关理论观点的传承,笔者对“民办学前教育体制政策”的含义作了独到的定位,将其归纳为民办幼儿园教育体制政策、民办幼儿园行政体制政策和民办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政策这叁方面内容。第二部分则着眼于对我国民办学前教育体制政策的现状进行分析,将调查得到的实证信息和文件资料信息相结合,先综述,再剖析其特点和实施后果。而第叁部分理想模式的构建是全文的核心,在前两部分理论论述和问题发现的基础上,笔者讨论了构建理想模式的价值基础、理想模式的具体内容及其制定和实施条件,其中针对现行政策的弊端提出了许多新的设想。虽然我们不能断言这些没想都能对现实起积极的指导作用,但它们毕竟是经过研究的、独立思考的结果,是对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之路的一次有益的探索,也是全文的最终意义之所在。
郑子莹[3]2013年在《民办幼儿园政府规制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幼儿园迅速发展,有效地缓解了公办幼儿园资源不足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民办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大量诸如收费高、投资者对利益过渡追逐、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等问题,引发社会集体焦虑。在此背景下,政府应该在学前教育服务中扮演什么角色成为舆论焦点。正确审视民办幼儿园的特性,是政府确立其治理方式与运作机制的基础。政府行使的公共权力本质上用于追求社会和公民的公共利益,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服务。学前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是世界各国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依靠政府直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实际上,多元供给是实现学前教育服务供需平衡的必然选择。考察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市场机制创造了学前教育服务中的自由选择和竞争,在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学前教育具有正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特征容易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适度干预。规制经济学所研究的正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以矫正和改善市场机制内在问题为目的,政府干预和干涉经济主体活动的行为。其强调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规制行为要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和整体福利的增加。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规制机构可以采取不同的规制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包括准入规制、价格规制和质量规制。这为研究政府如何治理民办幼儿园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分析框架。准入规制是政府对民办幼儿园实施规制的起点。政府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审查、许可、备案一系列手段对市场进入者进行资格限制。相对于其他一些行业,民办幼儿园准入规制更多的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充分、不对称问题。政府对民办幼儿园进行资格审查,可以大大减少利用信息优势欺骗消费者或以不正当手段排斥竞争者来获利的市场交易主体的数量。其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要求进入学前教育市场的民办幼儿园必须达到政府所规定的标准。这样,政府可以将不符合标准的办园申请者排斥在市场之外。也等于向市场发出一个信号,说明被允许进入市场的民办幼儿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改善学前教育服务提供者与购买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地审查已进入市场的交易主体,迫使其始终遵循政府规定的标准。政府对进入后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取消其办园资格,将其清除出市场。可见,设定合理的准入标准并明晰规制流程与各部门职责是有效准入规制的关键因素,也是今后进行准入规制改革的着力点。价格规制是民办幼儿园政府规制的核心内容。当前,世界上存在两种重要的价格规制模型,一种是投资回报率规制模型,另一种是价格上限规制模型。投资回报率规制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在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资本回报率,测算出销售额,再除以预测的销售量计算出合理的价格水平。我国一般民办幼儿园的学费定价方法是幼儿园在扣除办学成本等费用之后取得合理回报,即成本加成法,这和投资回报率规制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由规制机构以合同约定等方式确定最高收费标准,幼儿园的学费定价不能超过规定价格的上限,其核心思想与价格上限规制模型类似。这两种价格规制方式各有优缺点,对一般民办幼儿园进行价格规制的关键因素是确定成本费用和投资回报率。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采用价格上限规制方式的可行性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如果政府不提供财政补贴,民办幼儿园就不会选择接受政府的价格上限规制。从目前价格规制的现状看,核算成本费用,明确投资回报率以及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是改善价格规制的重点。质量规制是政府为了保证民办幼儿园所提供的教育服务质量,以及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防止竞争产业提供低劣的产品和服务,依据一定标准,对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由于学前教育服务具有“信任品”的特征,其质量不容易被消费者快速观察到,民办幼儿园有降低产品质量谋求短期利益的机会主义动机。为此,政府往往采取下列方式进行质量规制:一是禁止特定行为,如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化”;二是执业资格制度,幼儿教师、园长等需要有从业资格证书;叁是认证和检查制度,如对民办幼儿园进行等级评估,定期检查等;四是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主体既包括民办幼儿园也包括政府;五是财政补贴制度,如给民办幼儿园晋级奖励。其中,建立市场信誉机制是政府质量规制过程中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民办幼儿园的准入规制、价格规制和质量规制虽涉及的内容不同,但关注的都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政府如何通过规制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叁者之间存在激励相容。政府在决定准入规制的强弱度时,必须充分考虑价格规制的因素,同时防止价格规制和质量规制之间可能导致的价格和质量的替代。总之,政府根据一定的公共政策目标,依法对民办幼儿园进行规制,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在弥补学前教育市场失灵,促进平等和提高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由于政府管理民办幼儿园的历史不长、经验不足,还存在诸如由政府缺位、越位、错位等引起的规制失灵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对规制者进行再规制,通过提升政府规制质量来减少规制失灵的机会,从而促进民办幼儿园的大力发展。
邓家英[4]2015年在《重庆市学前教育政策文本的话语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前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社会的变化对我国地方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实践的发展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政策话语体系。地方学前教育政策话语,体现了地方需要怎样的学前教育,以及地方的学前教育该如何发展,因此,建国以来的地方学前教育政策的文本就成为一面反映学前教育话语实践的镜子。本文通过重庆市图书馆、重庆市档案馆、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和重庆市学前教育网等途径,搜集1949-2014年重庆市市级学前教育政策文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的51份作为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并基于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将重庆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个五个阶段,采用费尔克拉夫的叁个向度分析模式,展开对重庆市五个阶段的学前教育政策的话语分析。通过深入分析建国后重庆市地方学前教育政策文本,归纳出地方学前教育政策文本话语嬗变的特征、问题与影响因素,并探寻完善当前我国地方学前教育政策文本的可行性建议。论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学前教育政策文本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从理论层面阐释对政策文本进行话语分析的路径和要素。第二部分,在对重庆市五个阶段的学前教育政策样本进行细致的话语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建国以来重庆市学前教育政策嬗变的历史背景及政策文本背后所反映的话语秩序。主要是以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政策导向为依据,将重庆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前教育发展的起步期(从1949年到1965年);第二阶段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停滞期(从1966年到1976年);第叁阶段为学前教育发展的恢复期(从1977年到1992年):第四阶段为学前教育的平稳发展期(从1993年到2009年);第五个阶段为学前教育的迅猛发展期(从2010年至今)。然后依据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理论分别从社会语境、文本样貌特征、话语实践叁个方面对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文本内容进行话语分析。第叁部分,通过对地方学前教育政策文本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政策文本话语嬗变的特征、问题与影响因素。主要是总结出地方学前教育政策话语有着连续性、一致性、发展性和突破性的特征。剖析了地方学前教育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诸如:在体制层面上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失范;相关政策未能衔接与配套;学前教育政策规范单一模糊,缺乏明确内涵等。结合已有相关研究,学前教育核心利益相关者话语缺席;相关部门缺乏统筹协调;政策话语运行保障缺失等是造成现有问题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结合现实和相关经验提出建议:提升政策话语的科学性;合理化学前教育政策建构的价值分配:多途径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等。
邹胜菊[5]2012年在《我国民办幼儿教育政策演进的历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民办幼儿教育政策进行历史分析。纵向上分为叁个时期。(1)简单初始:包括学习模仿模式的清末时期(1904—1911年),本土化、科学化探索的民国时期(1912—1948年)和与其时间并行的老解放区时期(1927—1949年);(2)政策力度由弱变强:不稳定发展的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初(1949—1977年)、政策文本由少到多的改革开放初到《民办促进法》颁布前(1978—2002年);(3)蓬勃发展:蓬勃发展(2003-2009)到新起点、新期盼(2010年至今)。横向上对每个时期制定的民办幼儿教育政策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此阶段民办幼儿教育在政策引领下的发展状况的评述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关键性的民办幼儿教育政策文本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历史角度看我国民办幼儿教育政策的演进,从其得到的启示是发展民办幼儿教育是支持国家政策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更是满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发展高质量幼儿教育的日益需求。为此,我们应从理念和实践上思考今后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建立一种“循序渐进”的民办幼儿教育政策发展观,明确政府职责、优化管理体制,推进幼儿教育立法的进程、加强民办幼儿教育法制建设,提高民办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保障,完善落实现有民办幼儿教育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促进民办幼儿教育有序发展。
段丽娟[6]2015年在《我国学前教育规模发展政策与普及政策演化逻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前教育是我国四级学制的第一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发展学前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显着成就。学前教育发展至今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普及率上与改革开放初相比都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学前教育之所以取得显着成就,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功不可没。但在城镇化速度加快的今天,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依旧突出,悬而未决。为此,本文试图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的有关学前教育规模发展与普及的政策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以期从政策角度为未来普及学前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认为,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规模发展与普及政策经历了“恢复与规范”、“改革与提高”、“进入全面普及”叁个阶段,其中学前教育供给、经费、教师资质、管理体制、儿童教育观表现出一定的历史逻辑:学前教育供给由“单位福利”向“多元供给”转变;学前教育经费由“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向“公共财政重点投入”转变;学前教师资格由“重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由“缺失”走向“完善”;儿童教育观由“教养”向“保教结合”转变。另外,历史逻辑变迁中也始终贯穿着叁个基本原则:始终坚持公办园的示范与指导作用的原则;始终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始终坚持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本文依据学前教育规模发展与普及政策的历史逻辑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联,预测未来我国普及学前教育政策将着重解决七大问题:一是持续重视学前教育质量;二是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与公平性;叁是继续加强对民办幼儿教师、民办园管理;四是重点推进农村普及学前两年、叁年教育;五是学前教育政策体系向“上下”延伸;六是更加注重政府、社区在普及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七是强力抑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这些预测将成为我国未来稳妥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的政策提供参考。
邓丽[7]2010年在《农村学前教育办学体制问题及改革建议》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在城市已基本形成了“公办园为示范,民办园为主体”的办园体制格局,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人们对学前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然而,在同一办学体制政策之下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却不容乐观。一方面,“公办园为示范,民办园为主体”的政策导向弱化了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责任,再加上中小学布局调整,这使得农村公办园的数量急剧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以及人口居住较为分散等原因,使得农村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也障碍重重。在农村学前教育领域已经出现了市场失灵的现象。本研究将通过质的研究方法,运用观察和访谈法对典型个案A镇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解释性理解,目的在于展示和说明当前办学体制政策之下,农村学前教育典型个案是什么样子。在此基础上提出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即,办学体制问题,并从政府责任,学前教育公益性、教育性等方面来论证当前当学体制是如何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后提出改革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的建议。全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首先对研究的背景和缘由进行了说明;其次运用文献法,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罗列出美、英、日、韩各国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选择。这一部分的重点是对“办学体制”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详细的论证,通过相关理论观点的传承,最后对“办学体制”的含义作了独到而全面的界定,这既是本研究的基础也是本研究的立足点。第二部分:政策回顾,主要对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政策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回顾,总结出我国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政策发展规律与特点,其次,对当前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政策进行了时代背景、政策内涵、外延的解读。第叁部分:实证调查部分,包括研究方法的说明和样本选择以及研究过程的详细叙述。在整理分析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合川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即:公办园起不了示范,民办园成不了主体;幼儿教师身份尴尬,工作积极性欠佳;留守幼儿引人关注,学前教育责任重大叁个方面。最后将种种问题归结到办学体制因素,并展开论证。第四部分:对策建议部分,首先提出了农村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政策选择的理论与价值基础,随后提出了确立公办园为主体与示范,民办园为补充的办学体制建议,并以房山模式作为正面案例进行论证。
毛明明[8]2016年在《当代中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和明显进步的同时,公众对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批评、对教育质量和水平的追求、对教育公平和效益的期望也在与日俱增。其中,多元教育服务的供需矛盾和优质教育服务的供需矛盾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但是由于政府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有限,在这两对矛盾处理中不仅使政府供给教育服务的成本不断高涨,还给政府对教育领域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为了保持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提高教育服务的供给品质,改善教育服务的管理水平,政府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通过优化自身职能结构,重新界定政府、社会和市场在教育服务领域中的关系,来建构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服务治理体系,这不仅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破解政府如何有效供给教育服务难题的关键。而政府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的方式为公众提供教育服务则为公共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实现路径,更为解决优质和多元化的教育服务供需矛盾开具了一剂“良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教育服务,实质上是政府将教育服务的“生产过程”让渡给社会力量,通过教育服务“生产者”和“提供者”的分离,在以“契约”为纽带的商品交换关系上,来扩展教育服务的供给范围,以提升教育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不断满足社会公众对优质、高效、可选择的教育服务的需求。在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宏观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研究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活动,不仅是对深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购买教育服务理论空间的现实回应,也是探讨当代我国教育服务改革和政府教育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研究将沿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理论逻辑和研究现状为思考起点,在综合运用公共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PPP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选取管理学中的战略管理理论最为作为主要的理论工具,并借鉴政府战略管理“叁角模型”中的使命管理、政治管理和运营管理叁个分析维度,构建了当代中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研究的分析框架,同时划分出了本项研究的叁大主题模块:基于发生逻辑和价值目标的购买使命陈述、基于宏观环境和微观主体关系的外部购买环境衡量、基于政府资源和能力以及运行机制的内部购买环境审视。在该分析框架和研究主题内,通过运用文献法、访谈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我国正在发生的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现实实践为分析背景,以我国政府购买教育管理服务为研究聚焦点,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服务委托管理为研究载体,对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活动的内外部战略环境进行了观察和测定,深入探究了购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症结和风险并提出了购买战略发展的策略选择。具体来看,本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是第一个研究主题,解释了当代中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历史演变逻辑和现实驱动因素,并对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价值取向和购买目标定位进行了基于价值理性的表述。第叁章和第四章是第二个研究主题,通过对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外部宏观环境评估和微观主体关系的探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活动在宏观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机会和威胁并存的局面,而在微观的“叁元主体”互动中,由于责权配置不均、利益诉求存在价值偏差和信任危机而导致购买参与主体间则表现出应然和实然冲突的关系状态。第五章和第六章是第叁个研究主题,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政府在购买教育服务活动中虽然具有相应的权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但在信息资源获取、人力资源建设、财力资源安排和权力资源使用上仍存在战略性的结构困境,同时表现在结构维度内的机构组织能力、技术维度内的合同管理能力和责任维度内的风险防控能力的叁大政府管理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在教育服务需求调查机制、承接主体准入机制、招投标机制、绩效评估机制、退出机制的运行机制建设上则表现出与运行机理协同中的过程低吻合性和逻辑缺陷性。第七章从制度安排层次、手段技术层次和治理能力层次“叁层次治理”工具出发,对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发展的路径选择方案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只有不断完善购买规则,提高购买合法性;合理界定主体间责权利边界,厘清购买关系;优化政府内部战略资源,提升政府管理能力;积极培育服务承接主体,创新购买文化;健全购买运行机制,规避购买过程风险才是保证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活动能够得以持久发展的应有之举。
邓丽[9]2010年在《我国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政策回顾》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诸如学杂费偏高、家庭负担过重、政府投入不足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实施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当把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立法保障学前教育投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提高社会对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
李静[10]2013年在《政府主导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径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着个人和家庭的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近年来,学前教育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机构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难以实现教育公平;目前,入园难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农村贫困儿童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入好园难、入好园贵,留守儿童安全事故等问题不断出现,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前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解决学前教育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榆林市米脂县的学前教育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着幼儿园机构不合理,办园条件差;教材不规范,教学“小学化”倾向严重;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并盘点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得出政府责任缺失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本文以学前教育的产品属性,教育公平理论和公共服务理论为理论基础;学习美国、英国、印度、日本等国外政府主导学前教育发展的经验;并以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为经济保障;论证了政府主导学前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政府重视、政策保障和规范制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首先,政府重视是前提。政府要用立法来保障学前教育的地位,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要以教育公平为基本原则;其次,政策保障是基础。国家要出台关于改革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体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的政策保障;最后,规范制度是关键。需要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农村学前教育救助制度和城乡幼儿教师流动机制。通过这叁方面的努力,相信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会迎刃而解,最终实现学前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我国民族教育体制政策研究[D]. 张冉. 沈阳师范大学. 2017
[2]. 民办学前教育体制政策研究[D]. 胡江波. 华中师范大学. 2002
[3]. 民办幼儿园政府规制研究[D]. 郑子莹. 西南大学. 2013
[4]. 重庆市学前教育政策文本的话语分析[D]. 邓家英. 西南大学. 2015
[5]. 我国民办幼儿教育政策演进的历史研究[D]. 邹胜菊.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6]. 我国学前教育规模发展政策与普及政策演化逻辑研究[D]. 段丽娟. 陕西师范大学. 2015
[7]. 农村学前教育办学体制问题及改革建议[D]. 邓丽. 西南大学. 2010
[8]. 当代中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研究[D]. 毛明明. 云南大学. 2016
[9]. 我国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政策回顾[J]. 邓丽.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0
[10]. 政府主导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径探析[D]. 李静. 延安大学. 2013
标签: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教育体制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社会体制论文; 幼儿园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园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