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资源与环境生态问题,改善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缓解城乡矛盾,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进行科学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不过近十年来,中国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城镇化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因此,社会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资源环境;专业发展
1、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1.1人才培养方式错误
由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产生背景我们能够知道,此专业的设立是为了解决一项综合性极强的问题,总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出对各方面都有所涉猎的人才。这种方式能使培养出的人才符合该专业的要求。但是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就是“求精”,深人地掌握一门知识比肤浅的了解多种知识更加重要,在就业过程中,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会面临数倍于其他专业的压力,因为该专业学生的竞争对手可能会有环境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土地管理专业等,并且在与这些专业学生的竞争中其大都处于不利地位,这让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处境十分尴尬。
1.2专业设置不学科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课程与环境科学工程、城乡规划等交叉面较大,课程学习存在严重的重叠现象。目前我国设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高校,对其课程的设置整体上是相同的,都包括了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界建筑学等多门学科,课程设置范围广,但是对其研究的深度不足,并且让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成为一个毫无特点的专业,对其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1.3学生实践经验不足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知识占了绝大部分,但是其总课时是有限的所以对学生来说想要参与实践活动十分困难的。且院校与此专业相关部门间的合作关系不紧密,使学校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整体教学方针不能及时跟从用人单位的要求,对传统理论教学方式过于注重,且学校对于学生实践活动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些因素引起了学生实践能力的缺乏。
1.4就业问题与求学深造问题难解决
当前我国大学生数量剧增,对于专业的评判大都是从其就业状况进行。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各个企业及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有所提升,但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并没有与之配套的硕士学位点,求学深造也有一定的难度,对此专业的人才培养称成效有很大影响。
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定位思考
2.1明确专业的办学理念,准确定位学科方向
在学院教学中,由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设置课程较多、学习的内容非常复杂,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什么都学,却什么都不会。在实际教学中,其实已经偏离了教学目标,忽略了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而非专门人才。其实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专业知识的基本理论,也要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可以解决资源环境合理规划与城市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各学院应该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以及师资情况,明确专业办学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准确定位学科方向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动手实操能力,增强实践教学的实用性,增多实践课程学时,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课程设置上要为毕业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准备。
2.2根据学校特色完善课程设置
要根据学院办学特色,完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社会需求方向的因素,合理地设置学习课程内容的安排,避免课程内容设置的重复性和复杂性,使得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产生距离感。并且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不仅是靠几门课程就可以的,它需要充分学习各个课程,靠这些课程的相互补充和协调来实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的学科专业,这也使得该学科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地理学科领域,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地理区域的规划特点,还要熟练地掌握当地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的资环专业知识。例如,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高校开办的专业应该更多地倾向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可以开设山地生态保护、地质灾害勘察、资源环境调查等学科内容的传授,但是并不是一味侧重,不去关注城市建设、循环经济的发展、城镇规划、区域经济等人文环境内容的学习。在专业课程开设时,要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也要注重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的结合,同时课程在开设时还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开设相应的课程。值得提出的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目前已经基本协调和实现了以上要求。
2.3实施导师制
导师制是高校对学生管理以及培养高层次人才战略所实施的一种优良制度。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渴望教师对自己学习状况的关注,及时给出指导和鼓励。如果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施了导师制体系,每位导师就可以随时和学生进行交流,更容易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当学生遇到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上的问题时,及时给出解决办法或者及时给予关心和关切帮助。另外,导师需要更加的专业,不仅是在专业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对导师提出了较高的水平,导师要发现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异地采取措施,有助于更快地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有利于指引学生更好地发展本专业。导师还可以借助自己的科研项目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使学生也参与其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创新性人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专业定位、特色发展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修正改良,调整人才培育战略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偏差,促使资环专业应对新的挑战,新拆分两个专业分别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可能更快地推进未来高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发展。高校在发展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体系建设时,要积极吸取经验教训,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多方向和多角度来提高专业竞争力,培养一批又一批为社会所用的合格人才。
此外,学校在培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时,不能盲目觉得什么课程好就开设什么课程。学校培养人才终究是为了社会和国家建设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时,必须充分地考察市场、研究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的人才。总的来说,学校只有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增加学生的就业率,才能推动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出一份力量。
3、结束语
新事物的发展壮大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与灌溉,所以当前学校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问题应当予以一定的重视,并逐步推动创新改革,解决目前阶段依然存在的问题,并为该专业的未来发展更大的空间以及动力。
参考文献:
[1]邓琳,于嘉,车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与优化叨.安徽农业科学,2012(1).
[2]刘会玲,张炜平,张丽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忉.安徽农业科学,201l(8).
[3]仇方道《.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一以资源环境.
[4]张连生,丁德全.当前高等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发展趋势[J].辽宁教育研究,2004,(2):75—77,
[5]宁小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阴山学刊,2007.(9):112—114.
[6]李东成.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8):21.46.
论文作者:朱忠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专业论文; 环境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资源论文; 学生论文; 人才论文; 课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