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航天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于本院诊治的急诊科患者76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无缝隙组,参照组急诊科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而无缝隙组患者则在参照组基础上施行无缝隙护理模式。后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患者情绪状态及依从性等。结果:无缝隙组急诊科患者护理质量、依从性、SAS、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率97.37%、投诉率0.00%、接诊意外率0.00%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患者采取无缝隙护理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情绪,价值显著。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模式;急诊科护理;应用;护理质量;情绪状态
急诊科患者多起病急、病情危重,急救同时需采取连续、紧密、高效的护理干预以保障急诊救治顺利开展[1]。本文就此分析无缝隙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于本院诊治的急诊科患者76例进行研究、分析。病患纳入标准:(1)首次于本院急诊就诊;(2)认知及表达能力正常;(3)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度、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1)存在凝血功能障碍;(2)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3)群体性公卫事件;(4)其他医院转诊至本院。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76例急诊科患者分为参照组、无缝隙组两组。参照组38例患者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1、17,年龄在17岁~76岁间,年龄均值为(37.25±3.15)岁,就诊原因为外伤、胸闷胸痛、腹痛腹泻、气促气喘患者例数分别为11、16、6、5;无缝隙组38例患者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2、16,年龄在18岁~77岁间,年龄均值为(37.49±3.11)岁,就诊原因为外伤、胸闷胸痛、腹痛腹泻、气促气喘患者例数分别为10、17、7、4。对比两组急诊科患者一般资料可知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本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即行常规接诊引导、急诊抢救及遵医嘱护理等。
无缝隙组:本组则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施行无缝隙护理。具体措施为:(1)成立无缝隙护理责任小组。由1名护士长、3名责任护理人员组成无缝隙护理责任小组,护士长担任组成。对该小组成员进行急诊无缝隙护理内容培训,确保该小组成员对无缝隙护理模式熟练掌握。同时明确各成员的护理内容与责任,合理分配护理任务。(2)完善急诊护理无缝隙排班制度。无缝隙护理小组组长需做好排班工作,结合急诊科接诊情况及护理人员年资高低合理安排在岗人员,同时需制定好交接班制度,禁止迟到、早退,并将此纳入考核内容,提高护理人员的重视。(3)无缝隙护理干预。①患者自入院后,需热情接待,了解患者疾病症状后接诊、引导,同时安抚患者情绪,避免或减少患者出现紧张、恐惧情况。②遵循先诊疗后付费原则,行病情初步评估后辅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确诊后行急救治疗,急救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疾病变化,并安抚患者情绪。③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工作。强化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以尽可能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理解程度,通过讲解其疾病具体情况、治疗方式、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的疑虑,进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④经急诊救治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辅助其出院或安排住院,针对需继续治疗的患者,需与住院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如患者急诊疾病情况、治疗方式及基本信息等。
1.3 评价指标
评估两组护理质量,评估内容包括分诊准备、急救技术、急救准备充分,设定护理质量评定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以SAS(焦虑评估量表)、SDS(抑郁评估量表)评估两组急诊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量表总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低则焦虑、抑郁情绪越轻。以问卷形式评估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问卷为百分制,得分越高则依从性越佳。
以问卷形式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问卷总分为100分,得分高于60分为满意;记录两组投诉、接诊意外例数,并行对比。
1.4数据处理
采取SPSS17.0软件行处理、分析,护理满意率、投诉率、接诊意外率等指标以n(%)表示,组间对比行卡方检验;评分指标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情绪状态、依从性及护理质量
无缝隙组急诊科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具体结果数据可见下表1。
表1 比较两组急诊科患者情绪状态、依从性及护理质量(±S,分)
3.讨论
作为对外接诊主要窗口,急诊科患者疾病特征为发病急、病情危重,多数患者多易出现负面情绪,因此对急诊科护理要求较高。高效、无缝隙的护理干预对控制病情、改善患者情绪有积极意义[2-3]。
无缝隙护理干预作为新型护理模式的一种,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并做好护理交接,合理性、科学性更强[4]。对急诊科患者采取无缝隙护理,实现护理工作无缝隙对接,尽可能避免护理缺陷、护理遗漏,同时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疾病认知,进而保障急诊救治顺利[5-6]。结合本文结果数据可知,无缝隙组患者护理质量、依从性、情绪状态及护理满意率、投诉率、接诊意外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无缝隙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急诊科患者的情绪状态、满意度、护理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穆爱兰,张秋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加强急诊科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81-183.
[2]方然程.无缝隙护理导向型急诊科急危重患者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6):22-24.
[3]魏丹.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184-185.
[4]管穗丽,谢凤如,谭杰等.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综合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3):363-364.
[5]赵润梅,梁义,马健康等.急诊科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7):169-171.
[6]罗翠,许俊琴,闵鹏等.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1):211-212.
论文作者:刘超夫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0
标签:患者论文; 缝隙论文; 急诊科论文; 急诊论文; 情绪论文; 质量论文; 两组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