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与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图式阅读促进写作”的实践与思考_图式理论论文

图之以形,悟之于心——小学语文教学“图式导读促写”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式论文,于心论文,之以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是“步履维艰”,教改的收获也是微乎其微。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读写能力方面暴露出的缺陷,让教者忧心,让学者烦心。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读写愿望,缺失读写能力等问题。小学高年级的课文多以写人记事的为主,写作也以写人记事为主。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到:以高年级的课文为凭借,加强读写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亲近图式”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基于“图式”理论的语文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写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速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图式”导读促读写的有效策略

图式的选择功能使其在阅读不同的文体时,基于知识与背景的不同,每个读者都会构建出不同的图式,然后从中选择出最适合现实语境的图式来理解、表达文本的过程。根据图式理论,可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这就是“图式”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基础。

图式的概括功能指读者通过对文本中抽象的思想和概念进行分解,派生出几个具体的附属图式,然后在心理空间中进行整合以达到对文本理解的认知过程。这可以理解为“图式”在作文教学中运用的基础。

图式教学是指科学地开发和运用图像、图片、图形、图示等图例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样式。图式教学资源包括课本插图、课本图式、教学用图、教学课件图、网络图、师生绘图、课外文本图、还有思维隐性图等。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提出小学“图式”导读促读写的有效策略:

1.以线索图式,理清思路,构思文脉

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有一个贯串始终的脉络,我们把它叫做“文脉”。写人记事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并不困难。中高年级学生用“图式”来理清文脉就更加简洁,如《詹天佑》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课文的线索是: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学生用“线状图”将课文思路与内容整理得一目了然,这比传统的分段归纳段意的方式更直观。

又如课文《爱之链》,内容并不是特别深奥难懂,描写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乔依的事。学生做了“环状图”的设计:

这个“图式”既很好地概括了课文内容,同时又说明爱是可以延续,可以传递的。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当然,由于课文的内容不同,表达的形式也不同,理清的脉络图会多种多样,这就更需要我们去引导学生开启智慧。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是语言的运用者,要想办法把话说好,不光要注意‘说什么’,而且要注意‘怎么说’。”阅读是吸纳而写作是倾吐,学生学以致用,也同样可以用图式来构思自己的作文。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用“图式”来构思作文学生更加喜欢,同时,这样的“图式”提纲,学生准备怎么写,一目了然,让老师的指导也更加有的放矢。

2.以插图图式,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新教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文插图,这些插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学生通过视觉激发走进情境。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已经深入人心。它“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创造性,渗透教育性”。创设情境的手段有很多,利用“图式”创设情境更加便捷。

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法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课堂教学就会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只要巧妙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设身处地地想象,就能很好地将插图创设的生活、问题、矛盾、操作等多种情境活化了起来,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例如教材为历史话题的课文片段《负荆请罪》配了一幅“廉颇背负荆条跪在蔺相如门前请罪”的插图。原课文只是简单地提到廉颇负荆请罪,至于他俩分别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课文只字未提。但这却是学生感受将相爱国情操的精彩一幕。于是,我们让学生仔细观察蕴含问题或矛盾因子的插图画面,特别是人物的动作与表情,想象他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然后将当时“负荆请罪”的情景还原出来。结果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展示了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让每个人带着自己的解读走进了插图画面,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作文就如方塘似镜子,里面映照着世界万物,反射着人情世态。把你的所遇之事、所见之人,展现给别人就是再现。再现着重反映对象的客观特征,再现客观事物目的是为了让别人感知,因此,我们在再现客观事物的时候首先必须做到自己清楚地再现。

学生在绘制“图式”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容易入情入境,在头脑中生成新的“图式”。

3.以简笔图式,突破读写难点,体验成功

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如何突破?难点怎样化解?教师除了可以用语言引导启思外,还可以用简笔画适时点拨。如小学语文国标本第七册的阅读训练课文——《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文章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以及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课文的重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珍珠鸟雏儿的外形及活动中,抓住小鸟儿的活动特点,体会它的心理变化,了解它与“我”日益亲近、逐步信赖“我”的过程,感受它的可爱。为突破这个教学重难点,我们就借用到了简笔“图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第4自然段这一全文的重点段。学习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阅读、想象、品味感悟语言文字。通过让学生找出反映小珍珠鸟活动地点变化的词:“笼子四周”“屋里”“柜顶”“书架”“灯绳”“小桌子”“杯子”“笔尖”“手指”,来感受小鸟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胆子越来越大,与我越来越亲近,从而在脑海中呈现出一个空间图。

又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课中有这样一句“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句话什么意思,学生都愣住了,老师引导把什么比作“彩虹”,学生都知道是“迎接的人群”,追问“为什么比作彩虹”,学生只停留在迎接的人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像七色彩虹,就再不能深刻体会老舍先生用词的精准了。此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弧形暗指小丘,学生马上就领会出人们越过小丘的瞬间成弧状。老舍此比两个事物之间不仅色似,而且形似。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关乎学生读文本的理解,巧妙地运用“图式”,对教师而言,它以简洁、概括的形式,为教师的讲解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它能以直观的形象,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对于小学生而言,把习作写具体、写生动是难点,也是重点。学生习作《焐被子》,利用“图式”进行作文构思,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记叙。开始学生事情的经过写得很空洞,后来老师指导学生完善了事情经过部分的“简图”,于是学生写道:

我先像小母鸡一样趴在床上,为了让床单马上变干,我索性让肚皮贴在湿漉漉的床单上。过了一会,我摸了一下床单,发现床单是湿的。我以为是姿势不对,又换了个动作,仰面朝天地躺在床上。又过了三分钟,我实在忍不住了,又用手摸了一下,天哪,床单还是湿的!看来我得换一个点子了!我想,到底怎样才能把床单马上焐干呢?

这时,一个点子又蹦了出来,用热水袋焐!正巧,我的脚下就有一个热水袋,我赶紧把它放在我画的“地图”上。又怕没焐好,所以我还不时地把热水袋翻个身或调整调整位置。又过了三分钟。我用手来验收“成果”,天哪,怎么床单仍旧是湿的!我这下可没辙了,只盼着妈妈晚点到……

学生作文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了用“图式”导读促写的成效。渐渐地,学生学课文,做作文都喜欢上了画图。

二、“图式”导读促读写的反思与展望

通过研究,我们觉得“图式”教学是应用型研究,“图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此项研究可以继续完善和发展。

1.“图式”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有待充实

“图式”教学是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之上的,通过“图式”教学是怎么促进学生多种智能协调发展的,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由此看来,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生的基础。图式对认知结构具有哪些积极的影响,还需要科学的研究与分析。

2.“图式”教学的系统性研究有待加强

教师的研究主要依靠个人经验,在实践中主要是自己摸索,在完成了这个阶段的研究之后,是否可以形成一个操作的体系。如理清文脉有哪些“图式”教学,创设情景哪些“图式”教学等等,虽然可能会有些“机械”,但我们想,教会学生形成图式迁移能力,丰富认知结构,就可以培养举一反三能力。在图式迁移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就会不断地得到丰富、发展。这样更有利于课题的推广和深入研究的。

3.探索评价体系标准

“图式”教学的成效,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在推广的同时就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评价标准,这样“图式”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才能够相得益彰。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学科系统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检查教学目标达成程度从而调整教学活动以增进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树立“促进学生发展”这样一种新的评价理念,将为语文教学的研究和实验注入更多的活力。

“图之以形,悟之于心”,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觉得外在的“图式”有时候只是一种形式,一种凭借;但更多的时候,有了内心的理解,才能形成启思的图式;有了形成启思的图式,又可以促进内心的感悟。它们互为作用,常常不分先后。用好“图式”,语文阅读、作文教学可以事半功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可以提高。

标签:;  ;  

形象思维与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图式阅读促进写作”的实践与思考_图式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