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出版质量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基于高校学报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数据所作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报论文,高校论文,质量论文,所作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2~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委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承担“高校学报出版质量综合评估”项目。本次参评高校学报为总局新闻报刊司年检数据库中提取的2011年的含有“学报”字样的期刊,共1554种,其中含“大学名称+学报”字样的1448种、专业学报96种。包括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党校学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职业大学学报、专科学校学报,不含军事类院校刊物。通过对评估数据的分析研究,我们对高校学报出版质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得出一些结论。 一、高校学报出版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北京、上海等东部地区优等级高校学报的数量高于中西部地区 从各地区拥有优等级高校学报的品种数量来看,超过20种的地区有1个,即北京,在全国优等级学报中占比14.48%;10~15种的地区有3个,分别是江苏(10.34%)、上海(8.28%)、陕西(6.90%);6~9种的地区有9个;1~4种的地区有10个,主要集中在华中、华南;8个地区没有优等级高校学报,分别是内蒙古、海南、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除海南外,全部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有13个地区拥有优等级高校学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二)中央部属高校学报出版质量得分高于地方所属高校 从主管单位来看,部委级高校学报的平均分为70.87分,省级高校学报平均分为61.23分,市级高校学报平均分为58.31分。部属高校学报出版质量得分高于地方所属高校。 在优等级学报中,部属高校学报87种,占比为37.18%;省属高校学报57种,占比为5.55%;市属高校学报1种,占比为0.53%。在差等级学报中,部属高校学报5种,占比最少,为2.14%;省属高校学报111种,占比为10.81%;市属高校学报29种,占比最多,为15.51%。这些数据表明,在优等级学报中,部属高校学报数量最多,省属高校学报次之,市属高校学报最少;而在差等级学报中,部属高校学报数量最少,省属高校学报次之,市属高校学报最多。 (三)高职高专、管理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类别的高校没有优等级学报 本次参评的高职高专类高校学报共172种,其优等级学报为零;良等级学报有63种,在全部良等级学报中的占比为10.88%;中等级学报为83种,在全部中等级学报中的占比为14.34%;差等级学报为26种,在全部差等级学报中的占比为17.93%。 本次参评的管理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类学报共86种,这两类学报在优等级学报中的占比为零;良等级学报有31种,在全部良等级学报中的占比为5.35%;中等级学报有42种,在全部中等级学报中的占比为7.25%;差等级学报为13种,在全部差等级学报中的占比为8.97%。 (四)高校学报出版能力建设水平低于其他方面,而出版能力是区分不同等级学报的最主要因素 在基础建设条件、环境资源条件、出版能力和经营能力4个一级指标中,高校学报基础建设条件、环境资源条件得分的平均分分别达到97.06、89.69,高于4项指标的平均分81.14;而出版能力和经营能力得分的平均分分别为77.07和73.68,低于4项指标的平均分。由此可知,高校学报基础建设条件、环境资源条件水平良好,而出版能力和经营能力水平较低。 根据指标体系赋分权重,出版能力是决定不同等级的决定性因素。例如,以优等级学报和差等级学报相比较,基础建设条件、环境资源条件、经营能力三项指标得分相差不大,优等级学报三项得分的平均分分别为97.06、89.69、73.68,差等级学报三项得分的平均分分别为93.82、84.43、67.96;而出版能力方面则差距巨大,优等级学报的平均分为77.07,差等级学报的平均分为27.69,二者相差50.01分。 (五)高校学报基础建设条件表现优异 高校学报基础建设条件总平均分为96.23分,其中优等级学报基础建设条件平均分为97.06,而差等级学报基础建设条件平均分也达到了93.82,与优等级学报的此项平均分相差仅3.24个百分点,差距很小。表明参评高校学报在基础出版条件、体制机制建设、出版规范管理方面情况都比较好。但是,在基础建设条件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还有少数学报的人均办公面积不足5平米,最少的仅有1.5平米等。 (六)环境资源条件总体表现良好,但是主管主办单位对高校学报的资金支持力度仍然偏弱 高校学报环境资源条件总平均分为89.69,比基础建设条件分数略低,属于良好,其中优等级学报环境资源条件平均分为97.06,而差等级学报环境资源条件平均分则为84.43,与优等级学报的此项平均分相差12.63个百分点。表明环境资源条件方面,优等级学报和差等级学报在队伍建设、主管主办单位支持等方面有一定差距,但差距不大。在环境资源条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主管主办单位资金支持额度不足,虽然大多数主管主办单位对于学报都给予了支持,但从平均支持额度来看,仅有14.68万元,这对于刊物的正常运作是远远不够的;二是得到专项经费资助的学报偏少,只有不到100种的刊物获得资助。 (七)高校学报学术水准低于学术期刊的平均水平,但自然科学类高校学报学术水准与学术期刊的平均水平相比并不逊色 一直以来,人们对高校学报学术水准的认识存在误区,即认为高校学报学术水平不如专业性学术期刊。由于评价机构很少提供学术期刊的平均水平,因此不容易对高校学报的学术水准与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准进行比较。目前,只有《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2年版》提供了学术期刊4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是:总被引频次957次/刊,影响因子0.390,他引总引比0.91,基金论文比0.249。 总体来看,高校学报4项学术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总被引频次535次/刊,影响因子0.338,他引总引比0.955,基金论文比0.427。前两项均低于学术期刊的平均值,后两项则高于平均值。不过从自然科学类高校学报来看,其总被引频次739.31次/刊,影响因子0.4,他引总引比0.93,基金论文比0.57,除总被引频次外,其他3项均高于学术期刊的平均值,说明自然科学类高校学报的学术水准与学术期刊的平均水平相比并不逊色。 (八)高校学报编印质量总体较好,但部分学报问题突出 在编印质量方面,高校学报整体状况较好,但是部分学报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编校质量:差错率在零到万分之一的学报共373种,占学报总数的25.76%;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的学报共409种,占学报总数的28.25%;万分之二到万分之三的学报共260种,占学报总数的17.96%。经统计,共有71.97%的高校学报差错率在万分之三以内,差错率高于万分之三的学报共406种,占比为28.03%,其中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的学报有174种,占比为12.02%。说明部分高校学报编校质量堪忧。 2.出版形式规范:在参评高校学报中,只有92本刊物有出版形式规范问题,占总数的6.3%。总体来看,情况良好。 3.印装质量:本次高校学报评估中没有发现印装质量方面的问题。 (九)高校学报发行量(纸质版)偏低,绝大部分在3000册以下,平均期发行量仅为1200册 本次参评的高校学报中,平均期发行量在3000册以下的为1352种,占总数的93.37%,其中平均期发行量在2000册以下的为1334种,占总数的92.13%,平均期发行量在1000册以下的为1005种,占总数的69.40%。而参评高校学报平均期发行量的平均数为0.12万册。由此可见,高校学报(纸质版)发行量总体很低,出版规模很小。 在优等级学报中,9种学报的平均期发行量在3000册以上,其余的低于3000册。在差等级学报中,9种学报的平均期发行量在3000册以上,其余的低于3000册,二者情况完全相同。说明,无论优等级还是差等级学报,其纸质版发行量偏低的情况相同。 (十)拥有数字出版能力的高校学报不到一半,高校学报数字出版能力建设任重道远 根据指标体系,数字出版包括以下内容:办有一级独立域名的网站;出版手机杂志;出版网络版多媒体数字期刊;开展电子商务;建有户外视频播报;拥有IPTV资质或已经开展相应业务;出版移动终端内容产品;其他。本次参评的高校学报中,666种学报具有一定的数字出版能力,占总数的46%;782种学报不具备数字出版能力,占总数的54%。说明我国高校学报数字出版建设水平较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十一)高校学报(纸质版)整体海外发行能力较弱,其中优等级学报(纸质版)海外发行能力相对较好 本次参评的高校学报中,仅有222种在海外有发行,占比为15.33%,由此可见,从整体上看,高校学报(纸质版)在海外的发行能力较弱。 在优等级学报中,2011年有海外发行的高校学报(纸质版)有62种,没有海外发行的有83种。在差等级学报中,2011年有海外发行的高校学报(纸质版)有9种,没有海外发行的有136种。二者相比,优等级学报与差等级学报在国际化方面差距明显。另外,优等级学报拥有海外发行能力的学报占到拥有此项能力学报的28%,近三分之一,说明优等级学报的海外发行能力相对较好。 (十二)高校学报年平均收入不到十万元,整体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本次评估中,参评高校学报年平均收入为9.79万元。从收入分布来看,97.44%的高校学报无广告收入,64%的学报没有发行收入,93.65%的参评高校学报没有新媒体收入,70%的学报没有其他收入。因此,总体来看,参评高校学报的年平均收入与一本高校学报每年需要的投入相比是很低的,说明除个别学报外,高校学报整体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二、提升高校学报出版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高校学报在基础建设条件、环境资源条件方面表现良好,经营能力普遍较差,而出版能力则是决定学报等级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高校学报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使出版质量得到更大的提升。 (一)开放办刊,吸引优质稿源,提高高校学报学术水准 在出版能力中,学术水准分数较低是部分学报落入差等级的主要原因。例如,在学术水准方面,除了他引总引比外,差等级学报与优等级学报相比,其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web即年下载率4项指标的平均值都有明显差距,其中,总被引频次相差1037.56,影响因子相差0.43,基金论文比相差0.49,web即年下载率相差10.29。这说明差等级学报在学术水准方面与优等级学报还有很大距离。 当前,许多学报在积极实践“开门办刊”的理念,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有不少高校学报办刊目的是为本校教师提供发表论文的园地,使得这些高校学报成为综合性“大拼盘”,甚至被异化为评职称的工具。这种内向型定位和缺乏在更大范围进行学术交流的做法阻碍了部分学报出版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学报学术水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放办刊,吸引校外优质稿源,通过兼收并蓄,集学术精华,提升学报的学术品位和出版质量。 因此,对于那些习惯于“闭门造车”或“近亲繁殖”的高校学报来说,要将“开门办刊”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以尽快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和水平。 (二)严格三审三校制度,提高高校学报的编校质量 从此次评估数据分析可知,“优”“差”两个等级的学报,拉分差距最大的项便是编校质量,例如,编印质量方面(注:编印质量包括编校质量和出版形式规范及印装质量两个指标,后者整体状况良好,主要差距反映在编校质量方面),优等级学报编印质量最高分为100.00,最低分为31.52,平均分为85.82。其中编校质量差错率为零的有6种,差错率在万分之三以内的的有138种。这说明,优等级学报编校质量总体优秀。而差等级学报编印质量最高分为83.21,最低分为3.35,平均分为11.70。其中编校质量差错率为零的一种也没有,差错率在万分之三以内的仅有3种,差错率在万分之三以上的高达142种。由此可见,差等级学报其编校质量方面的问题非常严重,应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报的编校质量。 首先,要制定严格的审读、定稿等制度,杜绝人情稿,以制度约束,从源头抓起。其次,严格三审三校制度,严把编辑加工质量关。第三,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语言、符号、数量、单位等的用法要符合国家标准,英文词法、语法、时态、语态等要符合国际要求。第四,切实落实好各种学术出版规范。 (三)积极探索高校学报的数字化转型 过去,高校学报多数没有独立的网站,学报网页也多为静态的,而现在很多高校学报或者已经独自建立了网站,或者依托学校的同一个网站平台,或者采取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分别上网。评估数据显示,当前近一半高校学报已经具有数字出版能力。这一方面说明高校学报数字化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也说明,对于大多数高校学报来说,加大数字出版能力建设仍然是当务之急。 在学报数字出版能力建设中,优等级学报数字出版能力大大强于差等级学报。在优等级学报中,拥有一项以上数字出版内容的学报有98种,一项也没有的学报有47种;而在差等级学报中,拥有一项以上数字出版内容的学报有30种,一项也没有的学报有115种。二者差距很大。然而,总的来看,无论是优等级还是差等级的学报,都面临着继续加大数字出版能力建设的任务。 建议高校学报编辑部和学报主管主办单位提高认识,加大投入,积极探索高校学报的数字化转型,使高校学报数字化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四)大力提高高校学报的国际化水平 本次评估显示,高校学报在国际化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因为只有222种学报在海外有发行,占总数的15.33%。因此,提高高校学报国际化水平是高校学报当前面临的任务。 当前,建设一流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已成为学术期刊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也是我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的关键。迄今为止,我国已有几个比较成熟的期刊网络集成平台,也有和国际有关机构成功合作的先例,但这些集成平台还普遍存在知识产权不明、期刊数据不全、检索方法不一、查询时间过长、品种互相重复等弊端,亟须吸取西方成熟的科技期刊集成平台的经验加以整顿和完善。因此,我国高校学报应趁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机会,适当整合一些国内外出版和网络资源,建设一两个期刊规模庞大、网络技术领先、经营管理规范的编辑、出版、发布和利用平台,吸引更多更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加入,从而尽快提高我国高校学报的国际化水平。 (五)适当放宽“编营分离”模式的适用范围,推动高校学报编辑部转企改制 从本次评估对学报经营能力和发行能力的数据分析可知,高校学报经营能力的低下和发行规模的弱小以及在数字化冲击下的下行趋势,对正在进行的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构成了严重的阻碍。 关于高校学报改革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认为高校学报经营能力太弱,一旦转制为企业,将难以生存。从数据表现出来的情况看,这个理由也是成立的。当然,如果并入本校出版社,那么资金上还有保障,但是出版社也将面临对高校学报长期补贴的问题,这对于出版社来说是否愿意长期负担,还是将学报改为更加赚钱的市场化刊物,也是一个问题。如果转制为期刊企业,则将会面临生存困难,一些优秀的高校学报或将因此停办。并入其他新闻出版企业或者专业性期刊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能够解决办刊资金问题,但是面临高校是否愿意放弃办刊的阻力。 《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对于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改革提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即“对于在国家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中具有领先水平、能代表国家学术水准,并入新闻出版传媒企业或转为期刊出版企业条件不成熟的重点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可暂时保留,但要建立由科研部门分别编辑、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行模式,依托大型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搭建学术出版经营平台。” 这种将编辑、经营相分离的改革模式,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从Elsevier、Springer等国外知名期刊出版公司的经验来看,学术期刊编辑单位一般只负责内容制作,而将排版印刷、在线出版、版权合作及营销发行等环节交给专门的出版单位。目前这一模式的适用范围较窄,仅限于部分重点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针对目前高校学报经营能力较弱、发行量较低的实际,建议放宽这种改革模式的适用范围,采用“编营分离”的办法,对高校学报进行改革。这样一方面能保证高校对学报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其经营的市场化运作。 (本文为“高校学报出版质量综合评估”部分成果。课题组成员:李晓晔、张晓斌、杨春兰、李文竹、孔娜、查国伟、赵刚;执笔人:李晓晔、杨春兰、李文竹)高校学报出版质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高校学报出版质量综合评价数据的分析_大学论文
高校学报出版质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高校学报出版质量综合评价数据的分析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