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目标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社会保障制度论文,体系论文,目标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社会公平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明确的核心价值目标
首先,从公平与效率的一般性结构关系中可知,公平具有价值统摄的地位,尤其是社会公平。从整个社会系统看,公平既是起点和又是终点,是最高指向,效率处于中间,充当着手段。其次,依据公平与效率的时序性结构关系,社会公平在当前具有现实意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时,生存需要是主要矛盾,经济效率的提高是首要问题;当生产力水平提高,享受和发展需要成为社会的普遍要求时,社会效率和社会公平的矛盾就处于突出的地位。目前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普惠之后正走向利益分割,不同社会阶层呈现出二律背反的规律。这样的背景表明这是一个特别需要社会保障的时代,在追求效率的提高和财富增长,更要争取整个社会和谐、健康地发展。第三,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要求。社会保障属于再分配领域,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和产物。
二、效率是社会保障制度次要层次的价值目标
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或是其最高目标层次的价值,但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否认、排斥效率,效率一直是其题中既有之义。首先,社会公平有利于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即公平自然具有促进效率的功能,公平与效率有呈正相关的一面。其次,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非效率问题,即社会保障制度在实现社会公平的同时可能带来的对效率的负效应。但无论是发挥正效应还是避免负效应,效率只是社会保障制度次要层次的价值目标,只具有手段层次的意义,追求效率和避免非效率只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其保障社会公平的目标。
三、以公平为核心价值目标,效率为次要价值目标,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个相关问题
1、逐步消除社会保障中的不公平现象。一是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小,覆盖面狭窄,城镇与农村的保障内容与水平不一致;二是各个地区与部门的保障内容与水平不一致。2、减少社会保障制度的非效率对效率和公平的影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社会保障制度行政管理的非效率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非效率对公平的影响。3、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保障水平必须遵守这样一个原则:保障的结果应该是使参与市场竞争各方不是失去而是增强竞争的兴趣。4、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化建设。从而为社会保障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