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依靠传统的道路建设手段很难建成高质量的道路,现代测绘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测绘技术的优势以及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广州市地区道路案例,探讨了采用先进的现代测绘技术在广州市道路测绘工程中的应用,为广州市道路的顺利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测绘保障作用。
关键词:道路;现代测绘技术;测绘工作
道路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庞大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所以在对道路工程进行测绘时,要能够结合各种因素条件,事实就是的做好数据采集工作。现代测绘学的特点是以“3S”为主体,即:GPS、RS、GIS统称为“3S”,它在道路中完全体现了其优越的性能,这正是道路桥梁建设工程所需要的,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3S”技术在道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无论是从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测绘技术、一体化技术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道路的建设工程中,不仅仅是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降低了工程的成本。
1现代测绘技术的优势
在传统的施工测量中,野外测量道路地形图都是使用经纬仪(或平板仪)测图的传统测量方法。传统方法需要进行很长时间的外业工作,而且成图精度较低,经常不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还会对工程的进度以及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今,数字测绘技术早已普及到国家建设项目中的各个领域,在道路桥梁的建设中也早已普遍应用。现代测绘技术具有成果精度高、作业效率高、操作简便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等诸多优点,尤其是外业测量工作结束,就可以及时生产出可供施工设计参考的电子地形图,极大地缩短了测量作业的时间。
在现在的道路工程施工中需要将以“3S”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测绘作为主体,以传统测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为辅,才能够有效的使用先进的现代测量技术服务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从而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程质量。下面结合广州市道路工程项目进行分析。
2现代测绘技术介绍
2.1GPS测量技术
首先是GPS测量技术。在道路工程测量中,GPS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测量中就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当前道路选线主要是利用大比例尺带状地图操作的,一般使用的传统测绘技术不仅需要建设控制网,还要做碎部测量等工作,具有投入高、耗时长等缺点。引入GPS测量技术后,就可以对碎部数据进行快速的测量,并通过使用绘图软件快速绘制图纸,实现高效、快速、精准的目的。通过GPS进行测量将有效的降低数据收集的难度系数、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准性,有助于实现高速公路数据的快速测绘。另一方面,在进行道路的建设中还涉及桥梁建设、涵洞建设等对数据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在传统的测量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公路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就必须引进GPS测量技术,从而降低对道路沿途丛林、山地的特殊测量工作,提高测量的精度、节约测量的时间,同时也可以避免对沿途自然环境的砍伐破坏,实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
2.2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主要是借助红外线以及目标反射体等,通过计算机对信号的处理,感知对象的大小以及形状,并将其转化为数据信息,其是公路测绘工作中的必备技术。在道路测绘过程中,遥感技术被用来获取有关的地理信息,其能够将所勘测的地方的地质结构以及条件清晰地反应出来。
2.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在公路测量中是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其借助软硬件计算机系统,对地球表面的表层空间进行关于地理分布的数据采集、运算以及描述。通常情况下,人们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地质资料数据库,方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3.1.1测区范围
广州市某道路工程由四条城市主干道路相连,构成一个环线,全线长约55km,全线共设置立交枢纽5处,出入口65个。
3.1.2测量任务
为满足广州市道路工程的设计及施工需求,我队进行该道路工程测绘工程项目,具体工作内容如下:四等GPS控制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地形图现势测量、主线断面测量、立交匝道及集散车道高程测量、现有桥梁测量、沉降监测。
3.2现代测量技术的应用
3.2.1四等GPS控制测量
本工程严格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等作业依据,外业观测过程严格按GPS操作规程及技术设计书要求进行。
外业观测共采用South和Huace两种双频GPS接收机七台,采样率设置为5秒,双频接收机标称精度为平面:3mm+1ppm×D。作业方法采用静态定位模式进行观测.观测时,接收机天线经严格对中,其对中误差水大于2mm,天线高在开关机时各量取一次,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两次量取较差不大于2mm。有关每一测站观测日期、点名、仪器高、开关机时间等均在野外作了现场记录。
3.2.2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观测使用的仪器为DSZ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NA2NO.5333458。标尺为黑红双面区格式木质三米水准标尺。作业前对水准仪及标尺和脚架各部件都进行了检查。水准测量作业时,观测顺序为“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外业记录使用PC-E500电子手薄,每天外业完成后,观测数据都及时存入微机,打印出每天观测手薄,以作保存。
3.3道路工程地形图现势测量
按照要求,对高架路规划线路1∶1000地形图进行更新,范围为中心线两侧150m,总宽300m,互通枢纽处依设计匝道线路适当扩大。本工程地形图现势面积约18.8km2。
3.2.3工程主线断面测量
(1)主线断面测量
在实施主线断面测量前,对广州市高架道路工程沿线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使地形图能满足断面测量和设计需求。按甲方要求测量广州市高架道路主线断面,纵断面测量间距20m,横断面测量间距20m;横断面测量宽度:一般地段100m或两侧建筑物边线,支路交叉口处100m。横断面在特征点处测量(对已建成道路分隔带上、下位置,路中、路边测点),遇河塘需标注淤泥厚度和淤泥底标高。道路主线立交段纵断面测量间距30m,横断面测量间距30m,尽可能与桥梁分跨线重合。
(2)横向道路及散点高程测量
根据甲方提供具体测量要求和散点位置测量高程,并标注在广州市高架道路工程横向道路高程测量及散点高程测量平面图(1∶1000)上,共计测量断面13.5km。选用测量仪器为DSZ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断面测量使用水准测量方式。
4总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中,重视道路工程的数据测量工作,做好正确的道路工程测量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对道路工程施工数据的收集、施工质量的保障等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未来的道路工程发展中,要积极引进并运用先进的道路测量技术,为道路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提高道路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雪樵.浅析GPS测量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 (17).
[2]陈振伟.GPS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7).
论文作者:郑桂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8
标签:测量论文; 道路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地形图论文; 广州市论文; 断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