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师的素养论文_左红艳

论语文教师的素养论文_左红艳

安徽省阜阳十中 236000

摘 要:语文教师的素养决定了语文教育。语文教师的外在形象是文学的形象代言。其非智力因素是指要有一种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要有伟大的毅力和矢志不移的精神。要热爱学生,热爱生活,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其智力因素包括要与书结缘,“博观约取,以为驭博。”要有批判精神,创造思想以及对生命的“终报关怀”。

关键词:语文素养 外在形象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于漪说“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所以说,一个教师孜孜以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就已是最重要的师德。

一、外在形象

语文老师的形象就是语文的形象,文学的形象代言。他既不像古代私熟的老夫子一样一本正经,也不像现代电影中的前卫花哨。她应该像薛宝钗一样端庄大方,也可以化些淡妆优雅时尚;他可以像璞存晰一样儒雅风趣,侃侃而谈,有亲和力。总之,不拘一格,气质如兰!

二、非智力因素

做第一流的教育家要有一种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要有伟大的毅力和矢志不移的精神。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名声卓著的人民教育家,社会学家与行动理论家,他毕生追求教育救国,早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就立下志向:“余今生,之唯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他创立“生活教育理论”,明确把出“生活教育要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他出版了很多教育文集;提倡新理论,创立新理论,坚持追求不懈探索,躬自践行,终生不渝。这源自于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致力于母语教育投入巨大的热情和激情。

要热爱学生,热爱生活,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构成了一种以道德责任和道德权利结合为基础的特殊论理道德关系,在实践中我们要建立起一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语文教师是与学生心灵的交流,语文课堂是精神的盛筵,我们要本着“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要求,全身心热爱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不偏爱,不歧视,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和个性,善于学习学生的长处。可以在课堂上、作文中、周记中、活动中、课下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思想感情,个性差异,成为他们的朋友,知心姐姐(哥哥),指路导师,给予父母一样的关怀和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沟通是心灵的开放,要真诚快乐地沟通。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你要打开人家的心,你先得打开自己的心,你要在自己的心里容纳人家的心,你先得把你的心推放到人家的心里去。要多鼓励,多表扬,多宽容,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儿童幼子的心灵是非常细嫩的器官,冷酷的开端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一颗受了伤的儿童的心会萎缩成这样,一辈子就像核桃一样坚硬,一样布满深沟。所以我们可以用春风化雨的语言、文字、表情,爱心走进学生的世界,做到慢教育,等待学生的成长。

三、智力因素

语文要与书结缘,“博观约取,以为驭博。”语文博大精深,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博学的“杂家”,博是语文的学科特质。学贵博而能约,博,必须通过“约”取得。我们应潜下心来读文本,以“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在文本寻找充满张力,能够“举一纲而万目张”的语言。喧嚣的形式被深邃的内容置换,找到一个撬动整个课堂的支点。诗是语文高贵的灵魂,读诗的感情,创造和审美浪漫;读小说的人物形象,环境和情节,“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读散文,读其形散神不散的情趣和美文……读并且能背,享受其中。托马斯说:“我到处寻觅幸福,但是除了带一本小小的书,其它地方就找不到了。”要由“博”到“约”再到“博”,博观约取,以约驭博。试想,哪一个爱读书的学生语文成绩会不好?哪一个爱读书的语文老师会教不好语文?

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们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兴来,办……办……办。第一种不必说了,第二种第三种都不是最高尚的。中国的教育需要有创造精神和批判意识的教育家,这样才是第一流的人物。教师是引领社会思想进步的重要力量,应当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群体之一。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对教育的贡献将是巨大的。不要胆小,一举一动,不是乞灵古人,就是仿效外国,要自尊自信,自己创造,结合中国自身实际的创造,要胆量放大,不断在思想上丰富和革新,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论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这些创造性灵感的迸发,会激发我们探索的兴趣和本身工作的兴趣,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写作都要有创新思想,与时俱进,如网络文学,微博新形式出现,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叶圣陶 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995年9月版。

[3]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

[5]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

论文作者:左红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论语文教师的素养论文_左红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