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付锐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付锐

身份证号码:42062519880820XXXX

摘要: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近年来呈现出优势与劣势两个方面倾向的特点,根据这种特点,需掌握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施工前,施工时,施工后三个方面的具体要点。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三种关键方法,须合理选择并应用于建筑施工中。具体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中,依旧存在很多难以避免的问题,明晓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规避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朝逆向进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 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 技术分析与应用

引言:明晓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定义及其特点有利于我们抓住理解其要点与关键点,并有利于根据这些因素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现存问题提出建议,本文便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定义、主要特点、具体要点及关键方法、现存问题入手,由浅入深地论述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如何达到理想效果。

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定义及其主要特点

作为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混合施工材料,混凝土简称为“砼”,又称为“混泥土”,它是一种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为集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而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便是在事先搅拌好的混凝土料基础上,将其浇筑入仓、平仓、采用人工振捣或机械振捣两种方法将其捣固密实直至塑化,制成预定形体的一种施工技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近年来呈现出优势与劣势两个方面倾向的特点,一方面混凝土建筑因其具有高强度结构、施工相对方便、材料获取便捷等特点,因而在国内被大量地应用到建筑领域。另一方面,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其广泛应用性的基础上具有针对性与具体性,其针对的大型混凝土建设工程具有量大、密度大,且需要大量钢筋的特点。

2.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要点

2.1施工前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要点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施工前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要点:原材料的质量管控、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混凝土的验收、混凝土的运输。为了使混凝土整体施工质量达到理想的效果,先要加强对于混凝土施工材料的管控。混凝土施工材料的原材料非常复杂,其各原材料内部间的性能、级别不同,至于外部不同施工材料对于添加剂的比例要求亦不同,因而加强对于原材料的管控,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对于混凝土的质量乃至整体施工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各类原材料间的配比具有平衡与不平衡性,即是否取得最佳比例。混凝土的搅拌则包括均匀和不均匀性,而注意以上具体要点,有利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顺向进行。混凝土的验收是对混凝土各原材料之间的组成、质量、配合比例、搅拌的均匀与不均匀性进行双重服务,其作用在于确保施工前原材料的准确无误,其验收的结果有利于排除不合格的原材料与规避整个施工技术朝逆向发展。混凝土的运输主要采用高效率不间断翻动罐式运输车运输,由于混凝土内部结构不稳定,在运输时属于液体状态,容易出现离析现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有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保证混凝土的运输速度及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意外事故等。

2.2施工时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要点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施工时,在时间、分层的厚度、振捣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首先,为了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混凝土必须在5小时内浇筑完毕(从发车时起),其中两次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1.5小时。其次,在分层时,要保证上一层的混凝土受到新一层的混凝土全面覆盖,从而防止出现裂缝现象。分层时需根据每层浇筑高度的结构、钢筋疏密程度特点,连续进行,至于分层的高度,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厘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此过程中需要间歇,那么应该尽量缩短间歇时间,并应将次层混凝土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对于混凝土的振捣,要保证整体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无论采用人工振捣还是机械振捣,其移动间距应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此外,要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已是整个过程的中途,若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检查、修正,否则本次混凝土浇筑施工将成为无用之功。

2.2施工后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要点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毕后,要做好事后洒水养护工作,洒水养护工作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度,二是防止失误的操作等影响到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施工后的洒水养护工作有利于防止裂缝的产生,因此,我们要谨慎地做好这份工作。此外,我们还可通过在模板内部安装温度传感器,来监控混凝土内外温度,再通过洒水、盖膜等措施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从而有效地防止裂缝的产生,进而提高整体的质量水平。

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三种关键方法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有三种关键方法,一是全面分层方法,二是分段分层方法,三是余面分层方法。首先,全面分层混凝土浇筑技术由于浇筑程度相当大,因而不适合用于结构大的混凝土施工中。所谓的全面分层,是指在其整个内部全面进行,但采用第一层浇筑后,第二层进行浇筑这样分层的来回进行。从短边开始沿着短边进行浇筑是全面分层方法的必须要求,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采用中间到两边或者两边到中间的方法进行。分段分层方法有利于弥补全面分层方法的不足,适用在厚度不大,面积较大,长度较长的建筑结构中,因为它主要是从底层开始浇筑,浇筑到一定距离后,再回过来进行第二层浇筑,由此依次往上递增浇筑,具有自身的特性。余面分层是一种需要一次浇筑到顶,混凝土需要自然成型,从而达到斜面比为1:3的,用于结构长度较大的建筑结构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方法。运用此方法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因其横截面积较大会引起温度的收缩造成结构裂缝的产生。因此在采用此种建筑方法时,要注意避免裂缝的产生以及若裂缝产生后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4.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现存问题及其建议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已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在具体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依旧存在很多难以避免的问题,因而导致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无法达到质量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重和谐统一。如在施工前会因技术员忘记了清理浇模板内的垃圾,未检查钢筋的水泥砂浆垫块、塑料垫块是否垫好等,而发生连锁效应,导致施工前原材料掺有杂质,而无法配比出最佳比例的混凝土。在施工时亦会因技术员的疏忽,对振捣时间的把握度不够,更甚者,对于振捣均匀度及密实度不足,则导致整个浇筑施工做了无用功。在施工后,如果技术员没有再次清理好模板内的残留物,亦会对下一次混凝土浇筑施工生重大影响。因而在具体实践中,要注意做好清理工作。

结语:近年来,虽然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呈现出优势与劣势两个方面倾向的特点,但我们要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这种倾向特点,一方面,要发挥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优点,另一方面,要减少在具体浇筑技术施工中的难度,从而提高整个经济、质量、社会等多重效益。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现存问题,我们要及时发现并掌握它的动态,找到解决方法制定出相应地对策,从而使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不断完善,达到整体预期技术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志荣.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7):501

[2]范忠.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安徽建筑,2018(4):402

[3]张友.浅谈混凝土浇筑的注意事项.民营科技[J],2017

论文作者:付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付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