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 罗智蓉
摘要:《红高粱》以红高粱地为女性主义背景,通过“我”的奶奶这样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在性别意识上刻画出一个靠自己追求女性权利与幸福的伟大女性形象。在充斥蛮力的红高粱地里的女人沿袭了旧社会时期的女性主义,追求自由与幸福,充满生命力与激情。她们就是这位生长于中国北方乡村的男性作家随手播撒在地头田间的高粱种子,一遇春风雨露,就泼泼散散、随随便便地疯长起来,长成了高密东北乡的那片望不到边的“红高粱海”——挺直的腰杆、鲜红的脸蛋儿、浓密的长发,土生土长,自命身份卑贱,耷拉着头。在封建伦理严重束缚的环境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该怎样生存下去,又将以什么样的姿态生活,在旧社会里的女性主义又会怎样体现,高密东北乡的“红高粱”便是其显形和载体。
关键词:红色 野性 土生土长 女性主义生命的强力
一、《红高粱》中“红色”的象征
(一)“红色”是生命的张力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莫言,也许是一个“捷径”。从这个角度,复杂的问题会变得简单起来。莫言将“高密东北乡”作为自己叙述的根据点,用红高梁这种最古老的植物作为依托,通过“红”的背景展示原始生命的力量。《红高粱》是他的乡土小说代表作之一,也是使世人了解他的最重要的著作。小说主要描写的是以“我”的奶奶戴凤莲为主要人物形象的先辈们在红高粱这一片土生土长的大地上所演绎的悲壮故事。文中主要描写了“我”的奶奶这个典型的刚强、率真、泼辣的女性形象,突出了乡土母性的伟大,展现了中国母系社会独有的女性主义与东方乡村女性坚韧的生命强力。
(二)“红”是漫山遍野的红高粱
《红高粱》的背景就是一片随风野长的高梁地,在八月的深秋里,满眼满脑子满世界都是红色的,无边无际。夕阳余辉下红高粱演绎的故事,“我”家酒窖里那红色的火焰,那酿出来的豪情万丈的红高粱酒,这一切的东西看似都是如此平凡,然而每一件事物背后却都蕴含着从原始时期就一直延续着的生命的主题。全文以“红”为背景,从头到尾都充满着生命蓬勃的美感以及乡亲们对生命中自由的执着追求。“红”是生命开始孕育的时候,“红”是女性的初潮,“红”是中华儿女最为崇敬又最青睐的色彩,“红”还是东方民族特有的一抹朝霞。“红”是奶奶的嫁衣,“红”是爷爷碎裂的伤口,“红”是罗汉大爷肢解尸体上干涸的残血,“红”是花轿是革命,“红”是对家乡高密的热爱。红高粱以“红”为背景,在灰褐色的地里是一道光明,一片希望,一种生命力,一抹女性美。
二、分析“我”奶奶的女性形象
(一)“我”奶奶充溢着生命的张力,她一步步的自我觉醒
在《红高粱》中最主要的人物就是“我”奶奶这样一个有着传奇色彩却又脱离不了乡土气息的女性形象。我奶奶不仅仅是抗日的英雄,也是个性解放的先驱和妇女自立的典范。显然,奶奶的的确确是农村妇女的代表,可又突破了乡村的束缚,活出了一个女人这辈子真正应该拥有的生活。在奶奶的身上,体现了在乡土中的女性主义精神。中国传统社会,要求女性温柔敦厚,自古以贤妻良母为衡量准则,以静淑平和为判断标准。
而在作者笔下,“我”奶奶这一个充溢着生命活力同时又大胆奔放的女子,深刻而又真实的再现了一个女人作为生命主体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她十六岁出嫁,憧憬着能颠倒在一个强壮男人的怀抱里,殊不知,贪财的父亲却把她嫁给了一个麻疯病人,只因单家是个百里首富,只因单家许给她父亲一头骡子。嫁给一个麻风病人,哪个人能心甘情愿呢?在被送往十八里坡时,“我奶奶”悲怆、绝望,完全一副听天由命的模样。小说中写道,“奶奶曾经盼望着早日成婚,但从女伴的话语中隐隐约约听到单家公子是个麻风病患者,奶奶的心凉了。曾外祖母把奶奶的女伴痛骂一顿,其大意是说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之类”。初读到这里我很诧异,母亲应该是最能懂女儿心的人,如果说父亲因为钱因为势而卖了女儿,母亲就算无力回天也总该叹叹气,掉掉泪,走走母亲心痛的过场。而这里的曾祖母却责骂了奶奶的女伴,更令我感到悲哀的是,曾祖母反驳的话语竟然是略带骄傲的“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可见,旧时代的女性为了取悦丈夫,为了迎合利益,已经可以把自己作为母亲的天性自动删除,可以把自己的骨肉完全置火坑于不顾,那种发自内心的自我卑贱和对身处女性角色的绝对卑微,是可悲到骨子里的。在一群伙计的刺激下,奶奶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那是她最无力的倾诉,最没用的反抗,最渗透着血泪的痕迹。奶奶正值妙龄,美好的生命才刚刚启始,朦胧的美梦才刚刚露头,这样姹紫嫣红的生命却交付断井颓垣,怎能不令人悲哀。奶奶绝望了,她选择死而后生,她不顾一切,顺从自然地接受了高梁地里与“我爷爷”的野合。她是个被礼法世界推向火坑,却又适时绝处逢生,这样猛烈的情欲之血沸腾不已的妙龄女子。她在那一刻爆发了,带着对这个悲凉社会不公的反抗,带着十六岁花季姑娘该有的青春冲动,带着为自己也为女性的自我活一把的坚定念头。此时此刻,传统的伦理道德荡然无存,生命之火一浪高一浪地燃烧着,“我奶奶”那红高粱一般通红的性格也由此成形。
(二)“我”奶奶不是传统美学的“娴”女子
“我奶奶”这一形象,完全不是传统美学的善男信女形象,而是一个有着女性身躯,充满生命活力,洋溢着风流情性,夹杂着一丝野性奔放,以义气为热血,以生命为信仰的独特的女性人物。有人认为,这一形象具有某种西方的审美特征。其实,这一形象的文化底蕴依然渊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我国广大农村,很长一段时间保存与流传着一种具有原始意味的,常与礼教相对峙的俗文化方式,在这一文化方式中,人们以求生为第一愿望,以男女相交为本性常情,以忠义相助为处世原则,以敢做敢为为英雄豪气。而“我奶奶”这一形象,则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一俗文化的如许特征。
(三)“我”奶奶是野性的“红高粱酒”
“我”奶奶是用酒做的女人。“我奶奶”精明、能干,心地善良,性格温和,虽然是店主人,却丝毫不摆架子,不仗势欺人。在大伙决意离开时,她温柔的挽留,最终还是赢回了大伙。这样善解人意,温柔可人的奶奶好像理所应当的应该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可是,当爱情来临时,女人可以如潮水般爱得轰轰烈烈,也可以如溪水般绵绵流淌恩泽万物。澎湃,纯真,万劫不复。奶奶对一个善未认识清楚的男人,就在高梁地里与之野合。她虽看似温柔,但对“性”并不拘谨,柔柔的外表下藏着一把以野性为烈焰的情欲之火。她与别的普通小女人不同,只要她遇到一个自己真正心仪的男人,就会不顾世俗地与他在一起。她认为这个男人可信,所以她就不顾一切的将自己交给她。简单,坦诚,信任。这就是一个生活在乡土里,浑身还散发着红高粱气息的少女对于自己的幸福的追寻。就像粮食与水混合后,经过时间的沉淀与酿造变成酒,与水相比更胜一筹,绝对别有一番风味,而如酒般的女人更是如此。
(四)“我”奶奶像高粱一般坚挺强韧
“我”奶奶身上另一个独特之处便是性子刚烈——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明明自知要嫁给一个麻风病人,孤苦一生;明明自知爹娘狠心,卖女换骡;明明自知正要踏上一条不归路,万丈深渊,可能深不见底。但是纵使有千般委屈涌在心头,奶奶在去十八里坡的路上,不管轿夫怎么猛烈的摇晃轿子,不管胃里的杂物怎么翻涌,不管心里有千般万般苦,只自己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一声不吭。哀莫大于心死。对于像“我”奶奶这样有着强硬性格的女人,不管嫁给什么样的人,也会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她强忍着泪水,在胸口藏了一把剪刀以示反抗。这把剪刀不是为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是为了自卫。半路遭遇土匪,人家有枪,众人不敢反抗,奶奶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土匪走。可是,猛然一个转身,回眸,与轿把夫一个眼神汇合,心领神会,大伙齐上阵将土匪制服。不容置疑,“我”奶奶是一个女中豪杰,敢作敢为,风风火火。单家的人被杀死后,她以唯一的女主人撑起一片家业,承担着外面的一切风雨。
(五)“我”奶奶是有年头的纯粮食酒
醇香这个词形容“我”奶奶最合适不过了。“我”奶奶在面对家国之辱时,作为一个女人,却作出了一个女人都不想做的决定。她可以让自己的男人去抗日,还可以让自己十二三岁的儿子也去抗日。“我”父亲是奶奶唯一的孩子,奶奶能作出这个决定,可想而知她内心的纠结痛苦。报国还是保儿?为己还是为公?奶奶最终果断的选择国家,并且“我”奶奶亲自挑着做好的饭菜去慰劳“我”爷爷跟伙计们,最后被鬼子军车上的机枪给乱射打死,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那火红火红的高粱土地上,奶奶真正表现出了一个伟大女性的精神。奶奶是猛烈的纯粮食酒,醇香可口,简单直爽,是高密农村妇女的典型代表,没有一点杂质,看似平常却散发着高粱地特有的香气,慢慢品尝,回味无穷。
(六)“我”奶奶是土生土长的“红高粱”
但是,“我”奶奶终将逃不出土生土长的乡村苗子。初次的野合,奶奶是害羞的,所以当“我爷爷”喝醉了向其他伙计讲述他和“我奶奶”的野合时,奶奶生气了,用结实的板子猛打“我爷爷”。她始终还是无法放下自己身上的包袱,难以跳出心理上偷欢的阴影,此时此刻还无法摆脱心理上的障碍,卸下那一身重负。毕竟奶奶是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的女人,她骨子里的反抗,心里的情欲之火再高,终将还是无法漠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与不公。这是一次极其广泛而又真实的女性发展演变过程,还原于生活,符合发展规律。奶奶的胆子极大,不怕黑,不怕日本兵,不怕自己只身扛起撑起的单家重任。可是奶奶的胆子又极小,她怕爷爷曝出与自己野合的事实,她怕被外人议论,她怕被说成是不守妇道的女人。“我”奶奶的心里是极其矛盾的,又怕又爱,又想又惧,而矛盾的根源不正是这样男尊女卑,封建伦理严重压抑女性思想本欲的万恶的旧社会么?
三、小说中女性形象折射出的女性主义
(一)借玲子来表现作者厌恶女性命运的不公
所谓提倡女性主义,而女性主义的前提就是男女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自母系社会时期分化到父系社会时期就开始的。这种不平等体现在很多方面,而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性”的不平等。小说中描述到余大牙强暴了玲子,致使村花玲子成了疯子,虽然后来余大牙被处死了,可是这个事件中所反映的男女不平等却不能因为余大牙的死而画上句号。对于余大牙的死,作者描写得其实并没有那么沉重,反而好像显得有些优美,死人的画面是恐怖的,可是荷花的幽香却是沁人心脾的。我父亲闻到的这实实在在的香气是作者对余大牙最终下场的肯定也是对旧社会男女身份不平等的呐喊,与其说是对余大牙死亡的一种祭奠,不如说是对于强大的男性主义的祭奠。
(二)用“我”奶奶表达对女性主义的肯定与对伟大生命力的认同
相比之下,玲子是男权下的牺牲品,而“我”奶奶却是追求女性解放的典型代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遵循着男尊女卑的封建准则。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是玩偶,是摆设,是没有地位没有任何生命尊严可言的。女性通常自称贱妾,男性称女性贱内。女性有着悠久的受虐与自虐史,任人摆布的命运延续千古。就拿女人要守贞守寡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性的扼杀,对生命的桎梏,对欲望的束缚,对女性个体蓬勃生命力的阉割。“我奶奶”的“淫荡”正是作者对女性人文关怀的产物。 “我奶奶”回归自然本能,立足人欲,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行为。而作家如实的反映女性强劲的生命活力,展现“我”奶奶蓬勃的生命强力。《红高粱》不仅仅是在书写奶奶个人的生命张力,而是将千百年以来,对整个社会,所有女性生命状态的自觉关怀。作者以理性的思维方式对历史的深沉审视,以开阔的胸襟感慨女性的命运,是对畸变历史有力的反驳,是对女性最深刻的怜悯,也是对人自身生命力的肯定。
结论:当然,我分析出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只是以“我”奶奶为主要对象,小说中的玲子,恋儿等女性人物形象也在不同程度展现了一定的女性主义,值得我们深思。探究女性主义在旧社会的表现从而感受女性形象的美丽与带给我们的启示,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我们习惯于描述女性的心灵是纤细脆弱的,可是又有谁反思,那些在旧社会里压迫女人天性的封建伦理道德,不正是对如此纤细脆弱的心灵插上了重重一刀并且一步步的撕割着吗?而曾经的女性又是怎样承受下来的?我们深思,这样伤痕累累,血迹斑斑的脆弱心灵,不正是因为拥有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性格才得以支撑下来的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女性更是这其中一个璀璨的亮星,中国女性主义的魅力更是精彩绝伦,我所分析的只是《红高粱》的冰山一角,更只是中国女性文化的渺小一粒,我们所要研究的还有很多很多,这是一条漫长且充满了正能量的文学之路。
论文作者:罗智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奶奶论文; 女性论文; 高粱论文; 生命论文; 自己的论文; 这一论文; 形象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