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学校 刘爱民
阅读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没有阅读就无法理解和掌握知识。凡是有成就的人基本上都有着超人的阅读速度与阅读量。有了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自由的摄取各方面的知识,脱离教材的束缚,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所以教会学生阅读就是送给他们一双桨,这双桨是他们前行不可缺少的工具。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培养阅读的方法有多种,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效率。
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识字量少,没有阅读的能力和兴趣。无法阅读。那么,怎么让他们快速的进入阅读呢?首先从兴趣和快速识字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如,给他们讲动听的故事。每到关键时刻停止不讲了,吊学生的胃口,让学生着急。他们就会产生自己阅读的欲望。从而感受到阅读的重要,对阅读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永久学习的动机。有了兴趣不识字也没法读,所以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要想快速的认识字我们还得回到教材。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朗朗上口,篇幅短,好理解好记忆。而且低年级的孩子记忆力和学说话的能力较强。他们的眼睛就是录像机,耳朵就是录音机。模仿能力极强。教师的范读课文很重要。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模仿朗读,潜移默化中学会了阅读的基本方法。教师有感情的领着学生多读几遍学生就能背下来了。然后让学生用手食指点着字,手口对应的读。达到眼,手,口一致。这样只要会背的课文,字就都认识了。把识字和阅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学生接受的始终是整体的认知。用读带动认字,识字的速度是惊人的。教师和家长从扶到放,陪着学生慢慢的进步。
为提前读写做好了准备。当学生熟练掌握拼音拼读后,鼓励学生依靠拼音的辅助来进行课内外阅读。请家长合作监督,每天三十分钟的阅读时间。以童真童趣的材料为主,如童话、儿歌、谜语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前拿出几分钟让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课堂上用多种形式朗读,注重课文的趣味性。如《小壁虎借尾巴》先用多媒体播放老师的范读,使学生有个模仿的标准。读通、读熟后有感情的朗读。最后给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这是学生最开心的时候了。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人物编出具有特点的台词。那表情、那语言真是让人陶醉。总是让语文课在高潮中结束。课间把自己读的故事读给同学听。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交换着读。在班级设立读书角,一有时间同学们就围在那里读书。班级充满了爱阅读的气氛。
有了低段的铺垫中段、高段的阅读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学习新课时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到极致,并且受益终生。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每篇课文在阅读之前教师一定要设计一段能够激起学生阅读欲望的导入,让学生产生兴趣,迫不及待的要读。如《爱心项链》同学们都见过项链,项链都是用金子等贵重金属做的。可是我们的课文中的项链是用爱心做的,这是一串什么样的项链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到答案吧!在初读课文时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独立解决不认识的字和词。把不认识的字和词在页眉页脚写上注释,时间久了,就养成了写注释的好习惯。看到好词好句用波浪线画出来,不懂的地方用问号做标记。联系上下文反复多读几遍,去感悟他的含义与作用。鼓励兵教兵同学们相互讨论商量。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字音,保证课文读得准确无误。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通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这样就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做好了准备。质疑是阅读中的一个亮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他是思维的火花。通过读课文,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疑问源于是学生在自读课文时画的问号,这说明读得认真读得用心,思维活跃爱动脑。对于这样的学生一定给予表扬和鼓励。师生共同解疑答疑,解答不了的课后查资料,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欲。学生会很用心的去搜索资料,阅读资料。在下节课时向同学们汇报。这样又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让阅读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做到了以课内学习带动课外阅读 。 使课内外的阅读有机的结合。相互促进,激发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走上了课内打基础,课外出成就的道路。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这几种读法:略读,精读,默读。如阅读回答问题,是阅读课文时最常用的,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跳过细节的描写,了解课文哪部分和问题关系密切。对和问题无关紧要的部分就要略读。这就会很快的找到自己要的答案。这种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搜集资料时很快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部分。大大的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精读。课文中重要的部分反复的研读,细细的体味。欣赏作者的文字美。体会文字中的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透彻。配上音乐创设情境有感情的朗读。抄写在积累本上。深深的刻在脑海里,日积月累成为以后写作的资源。
默读。最大的特点是不出声,速度快,看到的文字很快的在脑海里得到加工理解。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从低年级就要开始训练,由大声的朗读变成轻声的读,再变成无声的读。这是个蜕变的过程。每堂课上给三分钟的默读时间,学生默读时要保持安静,让她们平心静气的读。然后汇报阅读的内容,看看谁读的快,记得多。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一目十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为大量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总之,在语文的课堂上离不开阅读。教师要巧妙的调控课堂上的阅读。避免产生单一阅读的疲劳。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齐读,默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快乐,陶冶情操。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为他们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论文作者:刘爱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同学们论文; 兴趣论文; 能力论文; 项链论文; 不离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