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疾病诊断过程中,分析血脂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6年0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9例作为对比实验A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同年龄段健康体检人员59例作为对比实验A2组(对照组);针对A1组、A2组研究对象对其外周静脉血进行抽取,临床展开血脂检验工作,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以分析血脂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TG水平与TC水平以及HDL-C水平与LDL-C水平几方面,同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比较,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均表现出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临床实施血脂检验,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可以做出一定程度的了解,进而针对糖尿病的发展以及疾病并发症的出现进行有效抑制,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检验;临床诊断
作为临床一种普遍性疾病,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表现出居高不下的趋势,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针对糖尿病疾病在实施诊断的过程中,主要将患者的血糖水平作为检查的基准【1】。为了探讨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疾病诊断过程中实施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同健康体检人员之间于临床展开血脂检验,并且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血脂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6年0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9例作为对比实验A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同年龄段健康体检人员59例作为对比实验A2组(对照组);A1组(59例):男33例,女26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41岁-63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72±3.63)岁;A2组(59例):男35例,女24例;健康体检人员的年龄分布范围为42岁-65岁,平均年龄为(46.75±5.69)岁;观察A1组糖尿病患者、A2组健康体检人员的基础资料,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对于A1组糖尿病患者以及A2组健康体检人员,于临床准备展开血脂检验。对A1组、A2组研究对象的静脉血进行抽取,需要在空腹状态下有效完成,保证剂量为3毫升。之后选择台式离心机进行有效处理【2】。选择GPO-PAP原理对两组研究对象的TG(甘油三酯)水平实施检测;选择GOD-CE-PAP原理对两组研究对象的TC(总胆固醇)水平实施检测;选择CAT原理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实施检测;选择酶比色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实施检测【3】。所有检验指标均选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有效完成。根据试剂盒相关说明于临床展开血脂检验操作,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于无菌状态下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A1组糖尿病患者以及A2组健康体检人员检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加以完成,血脂检验指标实施t检验(以 表示),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TG水平与TC水平以及HDL-C水平与LDL-C水平几方面,同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比较,观察组均表现出显著升高(P<0.05),见表1。
表1 A1组、A2组研究对象血脂检验指标临床对比( ,mmol/L)
注:同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疾病特征主要体现为患者出现高血糖水平状态,往往因为患者出现了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或者出现了分泌缺陷的情况导致。因为此种疾病较易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足的情况、出现糖尿病性神经损害的情况以及出现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
作为人体血浆中全部酯类统称,血脂针对人体脂类代谢可以进行准确反映。对于糖尿病患者,其机体血糖水平表现较高,并且表现出长时间持续的特点,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了动脉斑块病变或者出现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情况,导致TG水平与TC水平以及HDL-C水平与LDL-C水平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升高。对此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血脂检验,针对患者表现出的血管病变程度可以进行反映,针对糖尿病的诊断以及评估也能够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患者在实施疾病诊断过程中有效展开血脂检验,对于后续糖尿病疾病的治疗以及预后可以提供准确参考依据,最终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利华.糖尿病肥胖患者血脂检验的含量水平及其对临床诊断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384.
[2]战桂萍.血脂检验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9(5):126-126,135.
[3]陈玉宏,韩刚.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的结果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98-99.
论文作者:王守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血脂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水平论文; 糖尿病论文; 患者论文; 表现出论文; 人员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