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的风险分析和应对论文_史夏倩

PPP项目的风险分析和应对论文_史夏倩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对于现代建筑企业来说,风险评估是其生命特征的重要表现之一,尤其是PPP项目,涉及到政策、法律、金融、税务、运营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因此,要保障投资业务的正常开展,风险分析和应对尤为关键。

关键词:PPP;风险;原因;分析;应对

一、PPP项目的风险分析

1、收益不足风险

收益不足的风险主要表现在BOT项目方面,该项目属于使用者付费的经营性项目,往往项目运营后的收益不能够收回投资或者不能达到其预期收益而产生的风险。

该风险一般多发生在高速公路等道路类的PPP项目上,该类PPP项目靠车辆通行费获得收益,但是在项目运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预测失误,车流量低于预期、同路线竞争性项目增多等问题,使得项目的收益低于预期水平或直接导致亏损,从而发生收益不足的风险。由于工程可行性报告中的车流量OD分析,往往是为了满足项目可行而反推的数据,存在很大的预判和评估上的风险,另外,项目的收费还受到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影响,受到同路线项目分流的影响,此类项目一般金额较大,一旦与决策时的条件发生前后变化,收益将出现大幅的缩水。

2、收费变更风险

收费变更的风险是指PPP项目运营中运营收费的价格机制不科学、调整的机制不够灵活、政策容易出现变更等原因引发的风险。在公共服务类的领域中发生较多,因此财务测算的准确性,政策的平稳性、调价机制的灵活以及市场供给关系的平衡都十分重要。

3、政府风险

PPP项目在政府风险方面主要是受行政改革、政府换届、朝令夕改等原因造成的,其中政府的风险主要包括政府在信用上的风险、决策失误中的风险和政策变更后的风险。

(1)政府信用上的风险

政府信用上的风险是指政府不按照合同协议中约定的责任和义务来履行,从而给项目造成损失。比如政府拆迁乏力造成项目施工断断续续,这样人、料、机的闲置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资金的损失,此外,政府在购买服务的过程中如果回购款项不及时支付,也会对社会资本方造成很大的资金风险和企业风险。

(2)决策失误中的风险

决策失误中的风险是指由于政府的决策程序不够规范、缺乏PPP项目的运作能力和经验,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和信息的不对称,造成项目决策上出现失误。这一风险主要集中在公共产品的供给领域,如污水处理类等PPP项目,如果决策的程序和评估不科学,项目的立项和可行报告存在瑕疵,物有所值评估过于敷衍,这都将给项目造成巨大的损失。

(3)政策变更后的风险

政策变更后的风险是指由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变动导致项目在合法合规性、市场供给方面、服务收费上、合同协议上的元素发生变化,从而给项目的正常建设和运营带来损害,甚至直接导致项目中止或失败的风险。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水厂建设中都发生过类似情况,最为严重的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如此大的项目也发生过类似情况。

4、审批延误风险

审批延误的风险主要指由于政府的审批程序过于复杂,时间过长以及成本过高,且在批准之后,对项目本身的性质和规模进行一些商业调整非常的困难,给项目正常运作带来的一种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在市政道路及供水类的PPP项目中最为明显。

5、项目唯一性风险

项目的唯一性是指具备排他性、独特性,当政府在项目的附近建设类似项目,形成项目实质性的商业竞争,项目便丧失其排他性和独特性,从而产生了项目唯一性方面的风险。

项目唯一性风险如果发生,便会使其预期的收益大幅减少,影响项目正常运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项目的唯一性风险在道路类PPP项目中发生得尤为频繁,尤其是BOT项目。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北京京通公路等都发生过项目的唯一性风险,并导致收益缩水。

6、公众反对的风险

公众反对的风险主要是指项目的建设给民众带来影响,从而引起民众的不满,甚至反对项目的开工建设而产生的风险。一般发生在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投资项目中,尤其是环保类项目、旧城改造项目等,如垃圾焚烧带来的环境影响、过度拆迁带来的安置问题等。

二、PPP项目风险原因分析

PPP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较长,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的疏漏都能造成项目投资的失败,尤其在建设过程中如果突发意外因素,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上述风险造成预期偏差都会对项目带来巨大风险。PPP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生命周期长,运营模式复杂

PPP项目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过程周期比较长,建成后在各种运营模式方面比较复杂,使得项目很容易受到较多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些不确定因素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与国家管理相关的政策、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因素,另一个层面的不确定性是指与项目效益有关的投资、市场变化、成本以及项目收益等因素,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广泛存在,很可能使项目在运营的过程中,实际情况与预期效果产生较大偏差,从而导致项目面临着市场变化的风险、政策变动的风险、收益达不到预期的风险等各种潜在的风险。

2、风险的分担与调节机制不科学

风险的分担是指将PPP类项目中能够预判的各种风险要素如何在项目参与方之间进行合理分配。PPP项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以及其他参与方众多,项目持续时间较长,无论是哪一方都不愿独立承担全部风险,但如果政府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又失去了PPP项目风险共担的意义。所以PPP项目一定要在合同、协议制定时依据各方规避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来制定分配机制,设置灵活的风险分担和调节机制。如由最能承担风险的一方承担某种风险,可以制定建设过程中的关于材料差价的调整方式,运营中的价格调整机制,引进CPI的调整要素,设置提前回购的激活条款以及合适的退出机制。

3、PPP项目法律法规不健全

PPP项目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在国家层面的一些法律依据,加上一些地方的法规或其他规范性文件也不够统一和具备普遍适用性,尤其是缺少对政府方面违约的约束机制,而且政策变动较为频繁,很容易给社会资本方造成影响,打击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一旦产生分歧,很难有一个鉴定的标准。

三、对策建议

1、统一管理,分类实施

由于PPP项目的不确定性高、实施周期长、运营维护过程复杂等特点,应建立统一的管理程序,对所有的PPP项目按照项目所属性质、实施周期、所涉及的参与方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共性风险与特性风险的分离。引进风险评估和熔断机制,对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规避风险。

2、设置灵活机制分担风险

风险的分担是否合理,影响到PPP项目是否能顺利进行。应设置合理的风险分担与灵活的调节机制,坚持“谁有能力谁承担,谁能控制谁承担”的原则,根据各参与方的性质与实力,制定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落实风险分担方,提高风险的预判能力,对项目进程中存在的风险及时发现,尽早解决。

3、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PPP项目在没有一整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支持下,风险控制将变的毫无抓手,已有的法规也不能覆盖全面,一旦出现政策上的变更,PPP项目将会陷入停滞甚至投资失败的境地。因此要掌握和学习国家和地方最新的法律法规,掌握政策的动向,对风险有良好的预判,在合同中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性的约束,降低政府违约的概率,提高违约的成本。

四、结语

PPP模式是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新的融资方式,资金的平衡尤其重要,一系列的风险最后都会转嫁到资金风险上来,因此,风险一旦控制不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因此,我们要建立统一的风险防控体系,把能够判断到的风险考虑周全,尽全力进行控制。

论文作者:史夏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  ;  ;  ;  ;  ;  ;  ;  

PPP项目的风险分析和应对论文_史夏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