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县第六中学 737200
好的教育一定要触发学生的兴趣点,初中英语教学亦然。英语和汉语教学都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是一场最广泛意义上的“对话”教学——一场学生与文本、儿童与成人(包括家长)、生与生、孩子与自我等的多维对话。如何在这样的对话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如何引领学生在英语世界中走得走得更远呢?窃以为,设置一些新颖活泼的情境,通过孩子们的自主自悟和探究体验,不失为一条便捷高效的路子。
一、创设“信以为真”的图景
读懂孩子,研究学生,正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条件。而这个前提必须以触发学生的兴趣点为根本。如果孩子们总是处在单一、机械、重复、枯燥的背记之中,英语课堂又怎能大面积吸引学生?英语课堂又怎能生机盎然?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学习不单单是单项关注,也应该注重情境的渗透和熏陶,注重课堂气氛、学生情感与英语环境的有效整合。优秀的英语教师总是创设一种连接知识与情感,打通学习与生活的情境氛围,创设一种“信以为真”的图景,让孩子们学得有滋有味,并以此让孩子们得到多方面的锻造和滋养。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英语What does he look like的学习中,可以设置以下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中的一个片段:程峰和石小猛去火车站接沈冰,但是程峰没有见过沈冰,石小猛在电话里描述她长什么样。然后以此为例教straight hair ,medium height, thin,hair, curly,straight, height, tall, thin,heavy,build,及两个句型:1.what does she look like? 2.She has/is/is of…Step2 Presentation (SectionA1a)引导学生熟悉有关描述人的外貌特征的词。
还可以通过听歌Students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and review some organ words. 让学生会慢慢回忆起以前学过的有关五官外貌的单词。
这样的设计快速触发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每个单词的出现,每个对话的发生,每个学习细节的起伏,每一次教学环节的过渡,都紧紧吸引了孩子们,从而在一种轻松活泼中打开了学习之门。而要一切,需要教师设置新颖活泼的情境,善于创设一种让孩子们全身心动手、动脑、动口的气氛,创设一种“信以为真”的图景,构建一种互动、民主、融对话性、实践性、体验性于一体的英语情境,以此创设摇曳生姿的英语课堂,以此让孩子们学得有情有义,有滋有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打造自主合作的环境
新的课程视角和课改背景下,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合作,才能有效地长久地激发孩子们的注意力、兴趣和热情,初中英语学习亦然。因为“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生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的确,充分地自主和合作,才是生成性的课堂,才有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才能最大程度地呈现出学生真实的学情,而那正是锻造和滋养学生最有利的契机。事实上,当我们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在英语王国中自主合作时,孩子们的创造潜能才会一点一滴地显现出来,师生才能在多彩的英语世界里走得更远,当然也收获得更多。
三、留有拓展延伸的余地
英语王国何其博大,何其多姿多彩,何其奇妙无穷,深入进去,必将发现另一重鲜活的语言的乾坤。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英语学习不拘囿于文本,不拘泥于课堂,正所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显而易见,如果教师把教学重心放在现有文本的机械传授上,孩子们必将学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教学活动从更高境界来说,应该是探究体验,而不是固守于一时一地。好的英语学习,应该引领孩子们在英语的原野上走得更远,应该和更丰富、更博大、更厚实的英语世界深度对接。基于课本,但走出课本;基于课堂,但延伸于课外,给学生留有拓展延伸的余地,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的探究体验,是触发学生兴趣点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新课改新理念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例如,仍然以What does he look like的教学为例,Step V.Practice
T:Do you know other people who has big eyes,or blonde hair?Now make sentences about famous people or your favorite people. Look at 1b,fill in the blanks.
(A few minutes later,ask them to work in groups.)
书上只是让学生填写名人的名字,可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又知道多少个名人呢?因此,不妨活动延伸为“名人或者你喜欢的人”,甚至允许他们填写自己熟悉的人,比如自己的朋友或亲人。这样,他们的选择范围就大了些。
这样的设计从现有的文本中跳脱出来,从固定的训练模式中跳脱出来,从而打开了一个更大的英语环境和英语世界。的确,精彩的英语课堂就应该是有弹性的,有发展空间的,有拓展余地的,并且在这种弹性、发展和余地中不断向“新的英语世界”挺进。这样的“挺进”为课堂增值,为孩子们的学习增值,何乐而不为?
实践证明,当教师想方设法大面积触发学生的兴趣点之时,孩子们的学习之门真正打开了。这样的“打开”愈多,教师愈能找到教的契机和切点,师生间愈能产生互动效应,课堂愈能朝着生机盎然的方向发展,愈能使孩子们受到多方面的锻造、滋养和提升。但愿,英语教师是这种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林茶居 文晖中学的课堂辩证法[J].教师月刊,2013,(1):15。
[2]林茶居 在银鹰文昌中学感悟“自主学习”[J].教师月刊,2013,(3):14。
论文作者:丁文桂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孩子们论文; 英语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情境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