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械制图》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中机械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是一门应用性与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在课程结构、教学过程、教学方面存在费时费力以及不少学生厌学等问题。因此,依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转变、整合教学重点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探究的长期课题。
关键词:《机械制图》;中等职业教育;教学重点转变
引言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就业,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应结合《机械制图》课程目前存在问题、学生特点等方面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发展方向,逐步贴近企业实际用工标准,造就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机械制图》课程地位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技师学校机械加工类专业技术交流不可缺少的技术语言[1],是新生在校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对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绘图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地位在整个机械行业中的不言而喻。
2、《机械制图》课程目前存在问题
《机械制图》课程历经多年发展已具备一套自身的学习体系,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现阶段《机械制图》在课程结构、教学过程以及读图能力等方面与日渐成熟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差异性不断扩大[2]。
(1)、《机械制图》的课程结构过于重视知识的系统性。目前中职学校、技师学校使用的《机械制图》教材内容大同小异,大部分只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缺少课程内容与实践性、应用性以及与现实生产中机械产品的联系。
(2)、教学过程过于注重教师与学生单方面的交流,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学习。目前《机械制图》教学形式基本上都是教师在黑板前面讲,学生坐在下面听。课上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能想象、推断出简单机件的几何形状,但课后独立思考一些比较复杂的机械图样时,由于缺乏制图有关基本知识储备,在进行“图一物”转换时思维不连续,几何形状的一些具体细节想不出来,从而导致图形绘制不正确。
(3)、学生读图能力不强,一般只能识读简单的三视图,对于复杂的零件图无从下手[3],而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高技能一线工人为主,快速正确地识读机械图样是实际工作的需要,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把教学重心转移到读图能力的培养上是当务之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中职学生特点
中职机械专业类学生普遍存在以下特点:喜欢在操作练习中学习,对于新知识有比较强的求知欲、探索欲和模仿力,但由于理论知识比较零散不系统,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部分学生看不明白图纸,不能有效分析零件图,甚至出现将图纸拿颠倒的情况;另外,对于手工编程、计算机编程等难度比较大的工序,只能通过教师手把手的指导完成,无法自主加工,更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机械制图》课程发展方向
根据《机械制图》的课程地位、目前存在问题以及中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重点转移是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的客观要求,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4]。
(1)、《机械制图》的课程结构应发生变化和转移。教学内容应更加精简、注重实用性、减少理论性的概念以及过于逻辑性的知识结构[5]。
(2)、教学过程应更加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减少教师“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实物自己动手绘制,充分发挥小组讨论作用,教师根据绘制情况指导、讲解。
(3)、教学过程应更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利用日常作业中三视图绘制、补画三视图中所缺的漏线、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等练习培养学生识读简单机件的能力,通过形体分析法与线面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识读复杂机件的能力,为他们总结一些读图经验和技巧,为其今后实际工作需要打下坚实基础。
5、结束语
本文在中职机械类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方面,仅对课程重要性、目前存在问题、中职学生特点以及《机械制图》今后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职业教育将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徐文娟,李慧娟.高等职业教育中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2,(第 6 期).
[2]赵爱红.提高中职生机械制图课程学习兴趣的策略分析[J].河南农业,2013,(第 4 期).
[3]李连合.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讨[J].河南农业,2013,(第 6 期).
[4]王金敏.职业技术教育机械类课程教学法[M].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07.
[5]蒋继红.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9,(第27期).
作者简介:王芳(1989.05-),女,研究方向:特种加工。
论文作者:王芳 张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机械制图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中职论文; 能力论文; 读图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