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在我国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上的讲话_继续教育论文

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在我国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上的讲话_继续教育论文

我国继续教育工作现状与今后发展——在全国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教育工作论文,班上论文,人员培训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这世纪之交,如何振兴面向21世纪的继续教育工作,使其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进行人才资源开发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充分发挥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是从事继续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了解继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握其特点与规律,正确认识我国继续教育工作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于加强和改进继续教育工作,推动继续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继续教育的兴起与现状

(一)背景与沿革

继续教育的概念引自国外。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增新、补充、拓展、提高的一项追加性的教育活动,是伴随科技进步、经济与社会发展,经过自发到有组织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继续教育活动出现于上世纪末,广泛形成于本世纪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进入科学技术创新的飞速发展时代。当时,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首先是美国,其次是英、法、德、日等国,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普遍开始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同时,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为了谋求新的职业,也返回学校听课。这种自发、分散的活动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教育市场。特别是进入六十年代后,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人们的知识半衰期逐渐缩短,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增强竞争力,一些国家相继立法,规定了继续教育的权力、义务、时间、经费来源、内容等,有的还拨出专款发展这一事业,由此构成一种国际性的大规模的新型教育活动,一般称之为“继续工程教育”。当前,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并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及手段。

我国早有继续教育活动,只是文革中受到严重挫折,继续教育实践基本停顿。继续教育的概念正式引入我国正值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期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面对这一历史转变,启用、培养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各级组织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1979年5月,我国政府派代表参加了在墨西哥召开的第一届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当时,一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人才断层”现象,同时又感受到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了解到国际继续教育发展的形势,吸收了其先进做法和经验,我国的继续教育工作由此起步。198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科学技术干部管理工作试行条例》,对科技干部的培训教育问题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同时,劳动人事部以及各部门、各地方政府相继设置了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继续教育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1984年11月,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成立。同时,全国人大六届第五次会议关于“七·五”计划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对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制度”。1987年10月原国家经委、科委、科协联合颁布了《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同年12月,原国家教委、计委、经委、劳动人事部、财政部、科协又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各地方、各部门针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规章、制度也陆续出台。从此,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活动纷纷开展起来。

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以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划转人事部统一管理。人事部随后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法规和规划,加强了指导与规范。十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各方面的支持和从事这项工作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继续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二)发展现状

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特点,一是起步晚、发展快,几年、十几年就走过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二是范围广、途径多,企业部门介入早,不同于一些国家长期靠院校办继续教育;三是国家自上而下倡导,多种方式推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国家政策的体现。

当前我国的继续教育工作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初步奠定了继续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十几年来,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对继续教育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例如,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工作目标;确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实现育人、用人一体化,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作机制的工作方针;提出了建立有规划、有制度、有组织、有经费、有考察及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的“五有三化”体系和宏观指导、分级实施、依法管理的组织管理任务;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培训原则等。

2.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管理工作格局。从纵向来讲,从国务院部委、行业主管部门到地方各级政府,直至基层企事业单位,都设有相应的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和人员。从横向来看,继续教育的网络正在逐步形成:一是形成了东北、华北、华南、西南和西北等协作区域;二是国务院军口、民口各部委、行业总公司建立了协作网;三是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面向社会办学蔚然成风;四是企业间以及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不断加强;五是继续教育刊物覆盖了各个行业和专业领域;六是社会学术团体、继续工程教育协会联系着众多团体和群众。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团体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协调工作,为我国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法规建设有了长足进步。1988年人事部提出建立继续教育“五有三化”体系的任务后,即着手进行了继续教育法规研究。从1989年起,历时6年,几经修改,于1995年底颁布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这是一个指导全国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它的颁布为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一些部门、地方的立法和建制工作相继展开。1989年10月,天津市人大通过了《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此后,广东、北京、福建、陕西、河南、内蒙包头等省市也通过了地方立法。目前,绝大多数专业部委、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省市都已制定了继续教育行政规章。这些法规或行政规章,对企事业单位及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时间、内容、形式以及管理、条件、保障措施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这样,从国家宪法、法律,到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到部门单位的规章制度,基本构成了继续教育的法规体系,使我国的继续教育工作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

4.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产生了显著的人才、科技、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年来,我国的继续教育活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这些活动主要包括:组织各类研讨会,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倡导和组织跨行业、地区的高级研修班,开展授课、讲座、研讨、交流、考察、咨询、服务等。这些活动已不再局限于工程技术领域,从工厂到农村、从军队到地方、从高新技术到常用科技知识,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围绕岗位培训、职业培训、管理改革、引进技术吸收、新技术开发、跨世纪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初步统计,全国有近千万人参加了适应本职工作需要的培训。“八五”期间,全国累计培训约3500万人次,受益面达40%。目前,企业正逐渐成为继续教育活动的主体,农业部门、乡镇企业、第三产业、老少边穷地区的继续教育工作也有较大进展。可以说,中国经济能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继续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5.国际交流合作的领域更加宽广。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国际交流活动越来越多。我们组团参加了第五、六、七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连续当选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第一、二、三届副主席,并两次承办执委会议。作为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继续工程教育协会执委,我们在区域性交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交流合作为我们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引进教材、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了诸多机遇。

二、当前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继续教育正沿着有中国特色的轨道前进,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向广参与、多形式、持久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科技、教育、经济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继续教育是拓宽知识、增加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科技、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逐渐重视向继续教育要知识、要技能、要人才、要效益。越来越多的单位重视组织开展继续教育活动,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人员自觉地参与继续教育活动。与此同时,继续教育的形式也随着时间的发展,从简单性向多样性、从低级向高级的方向发展。不仅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引导上不断更新和丰富形式,采取多样化的手段,而且在单位自主、个人自觉上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继续教育日趋活跃、生机勃发。同时,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也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长期性,不再满足于进行一、二次知识技能的培训,而把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坚持不懈地“充电”,从而使继续教育呈现出持久化的倾向。

(二)向提高质量、注重效益的方向发展

继续教育要发展、要有活力,必须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发挥效益。当前,越来越多的单位,根据岗位、技术任务、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单位条件等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使之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适应性,使继续教育活动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同时,注重紧密结合生产、经营、科研、教学、管理、服务等实际,或开展“短、频、快”的继续教育活动,或围绕开发高新技术项目,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开展“高、精、尖”的继续教育活动,进行继续教育投入与产出评估,把提高继续教育的人才、科技、经济、社会效益逐渐放在突出位置。

(三)向全面推动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继续教育是一项多目标活动,知识增新、业务能力提高、智力开发、素质培养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需要综合考虑,不可偏颇。继续教育同基础教育、成人职业教育、工人培训要衔接,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全面推动是强调把握各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与辐射共生的发展关系,突出重点则是要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当前,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中,企业、农村等经济建设领域是继续教育的重点;在不同专业的对象中,中青年、高层次、复合型等市场急需的人才是培养重点;在不同教学内容上,要侧重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创造力开发。

(四)向开放式、网络化方向发展

目前,继续教育工作越来越多地与技术引进、产品开发、管理改革等工作联系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电视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各种新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改变了封闭式教学的状况。各部门、地方、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趋势正在加强。

(五)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发展继续教育,必须强化其发展动力。从管理的角度讲,就是要对继续教育施行法制管理并改革有关体制,从宏观到微观建立起科技竞争、经济竞争、人才竞争的激励机制,建立起监督与强制各级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严格施行法规的法制管理机制,建立起为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服务的运行机制。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对不重视继续教育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给予足够的压力和强制力,并将压力转变为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内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六)向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对这个问题目前有些争议,但这是一个趋势。实践证明,发展继续教育事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人才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单位、个人合理负担。要适当地刺激需求,按照需求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发展社会化的继续教育事业。现在南方一些地区,已形成很好的风气,就是业余学习,下了班,许多人都在各种培训班上课。各高等学校要逐步建立起继续教育学院,面向市场办班,服务社会。这个市场也就越来越大。前一段时间,我们与教育部门的同志讲,将来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数将有可能超过全日制学生的人数。目前的情况正在证明这一点。但是,也需要各级政府要依法管理市场,反对强迫命令、乱办班、乱收费等不良倾向。

三、今后任务与工作基本思路

21世纪即将来临,我们将要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当前,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成为一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科技进步和高素质人才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的基础在教育,高素质人才靠培养。补充、更新、拓展新知识、新技能的继续教育活动,越来越显得重要。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继续教育的内容,而且改变和正在改变着继续教育的方式,不断给继续教育提出新的课题。

21世纪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振兴的重要时期。目前,我们正在深入推进两个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行两个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两个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目标,对我们各类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事工作深化两个调整、建设三支队伍战略的确定,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开辟了新的前景。培养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并创造性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摆在继续教育工作面前的迫切任务。我国的继续教育工作经过十多年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并已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理论、组织和活动基础。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与国外比,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人们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管理体制和法规建设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实施体系、网络不够完整;各部门、地区、单位发展不平衡,内在动力不足,培养与使用相脱离的弊病还没有根本性地改变;物质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继续教育的形式、方法、手段比较落后等。

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要积极有效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才培养服务。从指导思想上讲,应该深入贯彻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和十五大关于“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要求,围绕建设高素质社会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目标,全面推进继续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出人才、出效益,上规模、上水平。总结以往经验,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继续教育今后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宏观管理工作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学术团体必须正确认识继续教育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思想上重视,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当前,虽然人们对继续教育的认识逐步提高,但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许多部门、单位仍然把继续教育工作作为可有可无的事情,当作“软任务”来做。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改变。改变的办法,一是通过学习、宣传提高认识,二是加强督导和检查。今年适当时机,我们准备制定颁发一个《继续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其中,“领导重视程度”将作为首要的考察指标。希望以此推动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继续教育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人事、科技、教育、经济管理等诸多方面,它的对象与内容也千差万别。宏观管理就是通过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等活动,用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达到最大的效益。继续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对象、方式、内容又属于人事工作范畴。关于加强宏观管理工作,最近我们起草了一个《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拟在进一步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下发。在这次培训班上,请同志们研究、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这个《意见》要求各级人事部门要负起责任来,积极主动地做好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在一些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继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规划和管理继续教育工作,理顺条块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

制定恰当的规划与计划,是反映继续教育方向、目标、步骤、措施和内容导向性的重要基础工作。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九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我们要尽快研究制定新的规划和计划。目前,各级部门、单位,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有关问题,对原有的规划、计划进行调整、补充。

此外,我们正在重新研究继续教育科目指南的编制方法与体系问题。初步设想是按照专业技术类别,而不是部门类别,组织有关行业部门和专家编制科目指南及教材,并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知识、新技术的内容,形成比较系统的继续教育大“菜单”。这样有利于各部门、单位和个人按需点“菜”,选择和组合培训、自学内容。

2.完善法规制度

建章立制、依法管理,是继续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继续教育事业的根本保障。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总的来看,层次还不高,全国性立法工作还没有明显动作,地方性立法工作进度还不快,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也不尽完善。最近,李岚清副总理在国家教育部成人教育立法议项上指出:成人教育的重点是终身教育,要考虑继续教育立法问题。对此,我们将抓紧进行全国性立法的前期研究工作。

地方法规是地方行使立法权的机关为保证宪法、法律、国家行政法规的遵守与执行,根据本地的特点制定的法规。它一方面贯彻了法制统一性原则,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地方的特殊性,对完善和促进全国立法工作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目前全国性立法问题难以迅速解决的情况下,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积极推动和加快地方立法的步伐。

在推进立法工作的同时,从实际情况出发,尽快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制度,就是要把规划、培训、考核、使用等环节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必要的激励机制。目前,一些地方、行业部门、单位在完善制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例如,建立各种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和进修制度;健全考核制度,实行学分制;将培训、考核、任用有机地联系起来,把继续教育成效作为聘用、晋升的必备条件;鼓励自学,建立自学指导和评估制度等。我们要总结推广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在条件成熟时,逐步颁布有关规划和计划、经费投入与管理、执法责任、登记、自学、统计、考核、奖惩、督导检查等单项制度及管理细则。

3.健全组织实施体系

继续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需要一个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管理实施体系。去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一些部门的继续教育机构和人员有了一定变化。下一步,地方政府机构也将面临改革。在这些变化中,政府宏观管理职能不能削弱,而是要加强。一些中观、微观管理工作要由专门的事业单位、中介机构、社会团体来承担。基层单位也必须有相应的组织实施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当前,要按照新的职责关系,构筑组织实施体系,并保持工作连续和管理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建设现代化的继续教育基地网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当今世界已进入即时通讯时代,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引起知识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继续教育已呈现出“个性化”倾向,借助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有条件拓展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快捷、廉价而高效的学习条件。因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继续教育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层管理、分步实施,以及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电视台、电台、学术团体的积极性和优势的原则,我们要在五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培训基地网、社会办学网和远程教育网。

要广泛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师资培训工作,积极组织交流、研讨活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和师资队伍。

4.改革、充实内容和方式

继续教育要有活力,就必须不断发展和创新。具体地讲,就是要开发新的课题内容,创造新的教学方式。过去,一些地方、部门、单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的人才、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好的办法要坚持,并逐步规范化。当前,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任务,我们还要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围绕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发进行学习、研讨;二是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目标,积极开展培训、研究和发明活动;三是配合跨世纪人才工程的实施,采取向中青年、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倾斜的政策和措施(近期我们审批和资助开办面向“百千万人才工程”高研班的系列活动,就是一个例子);四是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农村培训基础薄弱的问题,多方面组织对口培训、交流、送教活动;五是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组织转岗培训;六是要倡导和形成以自学为主的学习风气。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目前,一些企业由于经济效益不佳、经营困难,对人才资源开发投资的意愿不强,出现继续教育投入紧缩和工作滑坡的现象。政府部门要积极帮助他们,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开发是第一位工作”、“继续教育是一种最佳投入”的观念,重新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克服困难,因地制宜,保证必要的投入,使人才开发投入和提高经济效益尽快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5.营造良好的育人、用人氛围

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和具备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除了正确的政策以外,还必须加强理论宣传工作。要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新时期继续教育工作的目的、意义,使人们充分认识它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高度责任感。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继续教育、热爱继续教育、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关心支持继续教育的良好风气,促进育人、选人、用人一体化机制的建立。此外还要抓典型,及时表彰先进,推广经验。今后,我们准备多发一些经验交流材料,希望大家也要多研究、总结和提供素材。

6.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影响扩大,利用国际资源发展继续教育事业的前景也越来越广阔。我们要积极参加国际继续教育会议,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发展多边关系。同时广开门路,促进各种双边交流与合作。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将适当组织管理人员出国培训、交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派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学习、进修。更重要的是,积极引进国外专家、教材、资金、设备和技术,利用国际信息网络,以经济快捷的方法,使各类人员不出国门,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学到现代专业知识。

同志们,继续教育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朝阳事业。在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关键时刻,我们作为继续教育工作者,既感到机遇难得,又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共同学习、开拓进取,为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  ;  

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在我国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上的讲话_继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