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部分河湖的水体受到污染,出现了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生活体验的黑臭水体。由于黑臭水体污染类型不同,水体自身性质也不尽相同,因此治理措施不能一概而论。基于此,笔者展开以下探讨。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思路;技术措施
一、黑臭水体的等级划分和判定方法
1.黑臭水体的等级划分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会同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部等联合编制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明确了黑臭水体等级的划分:透明度10~25cm、溶解氧0.2~2mg/L、氧化还原电位-200~50mV,氨氮指标8~15mg/L,视为轻度黑臭;透明度低于10cm、溶解氧低于0.2mg/L、氧化还原电位小于-200mV,氨氮指标高于15mg/L,视为重度黑臭。具体分级标准如表1.1。
表1.1 城市黑臭水体污染程度分级标准
*注:水深不足25cm时,该指标按水深的40%取值。
2.黑臭水体的判定方法
(1)黑臭水体的级别判定
某检测点4项理化指标中,1项指标60%以上数据或不少于2项指标30%以上数据达到“重度黑臭”级别的,该检测点认定为“重度黑臭”,否则可认定为“轻度黑臭”。连续3个以上检测点认定为“重度黑臭”的,检测点之间的区域认定为“重度黑臭”;水体60%以上的检测点被认定为“重度黑臭”的,整个水体应认定为“重度黑臭”。
(2)布点与测定频率要求
水体黑臭程度分级判定时,原则上可沿黑臭水体每200~600m间距设置检测点,每个水体的检测点不少于3个。取样点一般设置于水面下0.5m处,水深不足0.5m时,应设置在水深的1/2处。原则上间隔1~7日检测1次,至少每月检测3次以上。
二、黑臭水体治理的技术思路
黑臭水体污染类型复杂,不能对所有水体提出统一的处理措施,故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的技术,在保证水体得到良好治理且维持水质长期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比选,选择最经济的措施对黑臭水体进行有效的治理,同时还要避免二次污染的情况发生。
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应从识别得到的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这三个方面着手,按照截污减排、内源治理、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进行污染整治。其中以“截污纳管、面源控制”为主的截污减排,和包括“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等在内的内源治理是黑臭水体治理的基础保障性措施,即在源头上遏制污染的发生,为后续水体治理提供良好的条件。而以“人工湿地、生态浮岛、人工增氧”为主的水质净化措施是黑臭水体治理的阶段性措施,即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N、P 进行去除,同时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水平,使得水环境的生态功能得以恢复。当污染源和水体中的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后,还需要通过长效性措施如 “活水循环、清水补给”和以“岸带修复”为主的生态修复技术对治理后的水质进行保持,增强水体的流动性及恢复已硬化河道河岸的生态系统净化功能,从而维持前期的处理效果与水质的长期稳定。
三、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1.外部控源截污
控源截污是从源头控制污染物进入河道,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也是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速度缓慢导致无法接纳日益增大的污水量,造成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而城市管网设施自身存在设置不合理、建设标准高低不一、错接或混接、运营维护不到位导致管道堵塞淤积等问题,使得“控源截污”措施不能发挥出核心作用。
要发挥控源截污的高效作用,一方面要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包括对城区雨污分流制的改造,对已建损坏的管道进行修复、翻建,对沿河污水排放口的截留处理;污水处理厂应进行升级改造来满足新增污水量的处理需求,同时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进行提标,以期将处理后的尾水反过来对河道进行补水,增加水量,活化水体。对于无法截留的污水,可采取分散式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要对雨水进行处理利用,可结合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LID)、初期雨水控制与净化等技术来控制径流中所带的污染物,阻止污染物未经处理进入河道,缓解治理的压力。
2.内部污染控制
当我们对外部污染河道水体的物质进行有效的控制后,还需要对已经进入到河道水体内的污染物进行及时的清理,而这时清理过程需要我们主要控制河道底泥中的漂浮物、悬浮物等垃圾。并且这些污染物质进入河道水体后,在长期的积累下,水体中的大部分污染物沉积在水底,所以对河道的底泥清淤疏浚工作也是治理黑臭水体的一个重要方法。目前,我们经常采用的河道清淤方式主要有:绞吸挖泥船、气力泵、不排水机械、水力冲挖等方法。此外,我们在去除河道底泥外,还需要不断加强对河道的管理工作,定期对河道进行垃圾清理,保证河面上的清洁。
3.水质净化
对于黑臭水体中水质的净化主要是帮助其去除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性污染物质,并且降低各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条件,从而增加水体自身的溶解氧浓度,真正的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改善水体的质量。而我们在治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水体修复手段,对其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生态净化等三种方法。首先,物理净化主要是通过设备进行曝气增加溶解氧浓度,这种相比于直接向水体进行曝气更能提高水体的修复效率。其次,化学净化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化学试剂来将水体内的污染物进行絮凝沉淀,并且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处理,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目前我们在治理黑臭水体中常用的化学试剂主要有铁盐、铝盐等,而用于对污染物进行絮凝的化学药剂主要有絮凝剂、双氧水等,而用于氧化的氧化剂则主要以生石灰为主。最后,在应用生物生态净化方法时,主要是通过向黑臭水体中引入一些活性微生物、种植功能性水生植物,从而利用这些微生物、水生植物的自身代谢、截留作用对存在的一些污染物质进行吸收、转化和截留。
4.人工增氧
河流污染物负荷较大时,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水体中的溶解氧很容易被消耗,导致水体成厌氧状态。因此,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对水质的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德国的 Ruhr 河、英国的 Thames 河、美国的 Homewood 河以及澳大利亚的 Can-ning 河均采用人工增氧技术,提高河流的溶解氧,显著增强了有机物污染物的去除率。谌伟等比较了不同曝气方式对黑臭水体修复的效果,研究发现,低强度曝气技术可以实现小流量缓流型河道中有机污染物浓度的降低及黑臭现象的消除。桃花溪彩云湖治理工程,由于彩云湖的湖水流动缓慢,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低,故治理过程中在湖心和湖周均匀安装曝气设备,从而避免水体厌氧带来的水质恶化。
结语
当前,黑臭水体治理是继大气治霾之后的又一件大事,相关部门已高度重视。黑臭水体的治理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要达到彻底治理、完全消除黑臭水体,还任重而道远。因此必须掌握黑臭水体的分级及判定依据,真正弄清水体黑臭的产生原因,配备专业技术团队,综合运用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有计划有步骤地消除黑臭水体,逐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涛.我国黑臭水体治理术的研究进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3)
【2】郭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思路浅究[J].江西建材,2017(18)
【3】宋志超.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技术与管理的探讨[J].自然科学,2018(5)
论文作者:陈伟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水体论文; 河道论文; 污染物论文; 溶解氧论文; 措施论文; 水质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