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上海市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高压氧科 201700 )
【摘要】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观察。方法 将本院41例认知障碍患者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2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作用。结果 治疗组的认知功能评分(MMSE评分)及家庭及社区独立能力评分(FAQ评分)均优于观察组。结论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是显著的,同时及时做好治疗时的观察和护理工作也是必须的。
【关键词】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 护理 高压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043-02
引言
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存活患者中,轻中重度患者留下残疾的比例分别有着10%、66%、100%的占比,其中认知障碍占了很大一部分,其症状表现为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思维紊乱等[1],这些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临床上应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疾病已有近50年的历史,已经取得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文着重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同时分析与其相适应的护理作用及护理观察。下面就是研究结果的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伴有认知障碍的脑外伤患者41例,入选标准:有外伤史,并经手术、CT或MRI证实为脑外伤的患者;脑外伤前无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疾病病史;入选病例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20~76岁,平均(43+12.8)岁。
1.2 分组及治疗方法
将入选的认知障碍患者分为2组,其中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入高压氧组共23例,不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入对照组共18例。每组患者均全程进行相同方案的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入选后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连续接受20次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治疗压力2.2ATA,升压15~20分钟,稳压吸氧20分钟×3次,中间休息5分钟×2次,减压20分钟。高压氧治疗总时程105~110分钟。
1.3 疗效评估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认知功能(MMSE评分)评定和在家庭和社区的独立能力(FAQ评分)评定。(入选当天予以认知功能评分及独立能力评分,行高压氧治疗20次后再予以认知功能评分及独立能力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
2.1 入舱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对于认知障碍患者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们都是首次接受高压氧治疗,对氧舱这庞然大物感到害怕,他们都不知道高压氧治疗的意义,容易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所以我们医务人员应耐心地做好他们的宣传解释工作,给他们介绍高压氧治疗的治疗原理,加压、稳压、减压的感觉及注意事项,使他们心里感觉已经融入到高压氧治疗的各个环节中,处处给患者信任感、安全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自始至终都能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2.1.2 安全护理:高压氧治疗有别于其他的治疗手段,需要做好安全宣教,尤其严禁易燃易爆物品带入舱内,不穿尼龙化纤等易产生静电火花的衣服,这些安全措施可能会给认知障碍患者的心理产生恐惧感,所以我们应详细介绍氧舱内的注意事项,让患者明白安全宣教的必要性。同时要教会他们掌握正确的咽鼓管开启动作,交代进舱前的饮食禁忌,让他们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2.2 舱内护理
2.2.1 升压阶段:此阶段不可大意,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后续工作的连续性,也影响着病人对此治疗方法的认可度。操舱护士应态度和蔼可亲地与患者交谈,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因为在升压初级阶段,患者容易产生耳部不适,咽鼓管口端容易受压而不容易开启,中耳鼓室黏膜容易充血造成鼓膜紧张引起耳痛,这些不舒服的感觉对于认知障碍患者的理解配合相对困难,所以刚开始第一二次加压的速率一定要缓慢,让他们慢慢适应,在舱压0.03Mpa阶段时,每分钟控制在0.003~0.006Mpa,并不断询问患者有无耳痛,在升压至0.06Mpa以上时,每分钟提升为0.01Mpa。因此在整个加压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提醒他们做咀嚼、吞咽等动作,调整耳部压力,缓解耳部不适。让他们顺利通过升压阶段。
2.2.2 稳压阶段:稳压吸氧是高压氧治疗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指导正确呼吸,减少吸氧时的不适很重要,同时密切观察病人在舱内的动作、面色、表情,并经常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及时给予处理和解决。让病人感觉时时刻刻有医护人员关心着,减轻他们焦躁不安的情绪反应。因为有效的稳压吸氧是保证治疗结果的前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 减压阶段:减压时,因气体膨胀吸热可使舱温下降,所以减压前通知病人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指导病人正常呼吸,嘱咐他们不要屏气与咳嗽,并且严格控制减压速度,密切观察病情,自始至终让他们顺顺利利完成整个高压氧治疗过程。
2.3 出舱后护理
患者出舱后医护人员应详细了解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感受,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详细解释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任何问题,并向他们介绍治疗好转的病例,以利于提高他们后续治疗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3.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前后MMSE及FAQ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MMSE及FA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高压氧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和FAQ评分比较(分,-x±s)
组别例数MMSE评分FAQ评分
高压氧组23治疗前119.74+23.5323.09+3.46
治疗后 74.17+10.97c、g10.00+1.62d、h
对照组18治疗前146.56+24.96a24.83+1.79b
治疗后107.28+10.99e16.78+3.67f
注:与高压氧组治疗前MMSE评分比较,aP>0.05;与高压氧组治疗前FAQ评分比较,bP>0.05;
与高压氧组治疗前MMSE评分比较,cP<0.05;与高压氧组治疗前FAQ评分比较,dP<0.05;
与对照组治疗前MMSE评分比较,eP<0.05;与对照组治疗前FAQ评分比较,f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MMSE评分比较,g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FAQ评分比较,hP<0.05。
4.讨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高压氧组在没进行高压氧治疗前,其认知能力评分和家庭社区能力评分的数值均较高,但是通过高压氧治疗后,他们的评分数值均有明显降低的趋势。所以我们可以认定为高压氧治疗是一种非常有疗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它能增加血中溶解氧量,提高血氧张力和血氧弥散速度,增加有效弥散范围,克服组织的氧供障碍;它能通过调节血管舒缩功能,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打断缺氧-水肿的恶性循环,减轻脑细胞和脑组织的继发性的损害;它能增加缺血脑组织区的血流量,从而导致高氧张力的血液流向缺血区域,使病灶区获得较多的血供和氧供;它还能增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量,增加脑干和网状激活系统的供血量,刺激上行性网状系统的兴奋性,有利于脑干的功能活动;并且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改善微循环;总之随着脑功能的恢复,认知功能也逐渐得到恢复[2]。
另外高压氧治疗又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它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普及性不强以及医、护、患交流不足,绝大多数患者,尤其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他们对高压氧治疗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普遍存在紧张恐惧心里,对陌生的氧舱有不同程度的神秘感和恐惧感,表现出精神紧张、焦虑害怕等种种心理问题,更有甚者,有的患者表现出严重的怀疑、抵触、急躁的情绪[3]。所以对于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高压氧护理一定要遵循它的特殊性:虽然认知障碍的患者意识是清醒的,但是他们存在着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等记忆功能障碍。因此对于认知障碍患者的护理工作我们认为很重要,需要更加耐心、细心、关心,呵护着他们。我们操舱护士应全程地关注着整个高压氧流程,注重他们入舱前的护理、舱内治疗时的护理、出舱后的整体评估护理。
5.小结
脑外伤患者的病程较长,病情容易反复,大多数认知障碍患者在高压氧治疗期间容易产生焦虑害怕及恐惧心理,但是高压氧治疗对于脑外伤的康复占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保证顺利完成整个高压氧治疗过程,是医务人员的唯一选择。我们清楚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第一次高压氧治疗失败后往往不敢尝试第二次,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氛围、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是治疗的前提,这就需要具有高压氧专业知识的护理人员耐心仔细地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相关的知识介绍,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经济能力、文化程度、疾病的严重程度等采取针对性护理,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态度、和行为去暗示、影响和改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
本文观察结果: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高压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MMSE评分和FAQ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此研究也表明着有着良好护理措施的高压氧治疗确实有助于脑外伤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郭章,康德智.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8(6):637-639.
[2] 杨益.高压氧治疗基础与临床[J].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61-164.
[3] 崔宁,王俊巧,冯玉婕,陈浩,毕竹梅,崔祯,刘捍东.系统化入舱宣教在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117-118.
[4] 陈雪丽,吴东宇,尹岭.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的评价方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2005,11(6):445-446.
[5] 南登崑,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6.
[6] 贺美燕.中药结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记忆、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杂志,2011,9(12):399-400.
[7] 王文春,张安仁,芦莹华等.高压氧结合头针电刺激对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9,16(3):186-187.
[8] 丁新华,韩肖华,温新义等.电针不同穴位结合高压氧治疗脑损害认知障碍[J].中国康复杂志,2007,22(1):29-30.
[9] 陆少欢.多奈哌齐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后认知障碍10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杂志,2011,8(7):76-78.
[10] 王敏,冉春风,庄志坚等.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8):553-555.
[11] 张建华,杨文东.高压氧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氧自由基和红细胞1分子表达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7,30:156-159.
[12] 陈静,尤春景.高压氧对脑外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361-363.
论文作者:王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高压氧论文; 患者论文; 认知论文; 评分论文; 障碍论文; 脑外伤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