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媒体由传统的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方法与手段转变为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用来帮助教师进行众体教学(如呈现教学信息),而且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教学环境的变革提供指导和援助。
一、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能实现教学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呈现方式多样化、有利于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现代教学环境。学校创设教学环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学校层面的信息化教学开展的硬件条件;2.教师层面的信息化教学的技术支持;3.施教者要有开放的兼收并蓄的理念。
现代学校基本上实现了班班通的全覆盖,硬件的配置上为信息化教育做好了准备。但信息化教育的力度并不大,教师接受信息化教育的观念有待加强,新课程标准诠释与界定的新型师生观、知识观、教材观还没有真正予以落实。所以学校除了要提供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设备这些情境化教学环境和数字化学习支持条件外,还应该结合学校实际对教师进行多层次培训,让先进的,开放的理念和技术手段为信息化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促进协同式、研究性教学方式的深入开展,实现既能凸显教师主导地位又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二、创建开放性教学资源,拓宽教学交流的渠道
教学资源是教学实施的基础,是指经过选取、整合适合课程要求的可资利用的教学材料,包括教材、教学素材和其他形态的补充材料。创建开放性教学资源,就是利用现代资源优势、发挥师生的协同作用,在传统教材基础上,建成基于课程知识结构的多模态集约化教学资源,为教学的多向互动奠定资源基础。
创建开放性教学资源,要发挥教务处信息部和各教研组的核心和辐射作用,通过网络集体备课教研的形式,吸纳全体教师进入交流平台。各教研组通过收集整理,创建一整套学科备课、作业和测试资料库,共享集体智慧成果。此外,还可以开发利用家校联络QQ群和微信群的媒介作用,将微课视频资料发到平台共享,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和学习巩固的提供便利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创建开放性教学资源,也可以和其他资源网协作共建,多渠道学习和共享信息时代的教育成果。
三、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应试教育的考评机制让农村一线教师把较多精力大多关注于备课和考试信息搜集等方面的,office软件的应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对于应用新技术掌控课堂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2014年发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依据能力标准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设置“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3个系列的课程,共27个主题,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学校可以此标准实施主题式培训,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将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推行网络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推动教师学用结合,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四、搭建探究与交流平台,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热情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教师应创建协同会话的环境,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探究与信息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达到对所学内容的建构,从而主动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学校和教师要重视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索、开发与利用,指导教师开展基于新媒体的学习结果分享与学习经验交流,扩充教学信息的流通量与信息交换形式,激发多视角的智慧碰撞,促进师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信息化教学提倡转变教学的方式,设计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但并不是因为要引入信息技术而全盘否定传统的课堂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两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一是学科教学融合点的问题。教师在应用时出现该用时在用、不该用时也在用的现象,课堂声光电轮番上阵,俨然一锅大杂烩,却失去了学科本来的特色。比如在诗歌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品味语言领会情感,每个学生思考的出发点不尽相同,生成的问题就是动态变化的。有些老师一味追求画面的美感和课堂的容量,只是把信息媒体当成知识呈现的手段,反而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就走向了另一种形式的灌输。究其原因是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没有融合起来,技术这种形式没有为内容服务。在教学中我们要理清它们的关系,设计出符合智慧教育的教学方案来。二是关于信息化应用标准。评价课堂教学需要一定的标准,有了评价标准就能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做到客观。信息化教育视野下的课堂也不例外。我们的教师在信息化教育的理念下设计教学活动,没有给出一个可量化的评价标准,如何做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一直是基层教育者比较困惑的问题。
因此,学校必须发挥教育的指导作用,顺应教学环境变革的要求,不断优化信息化教育的环境,树立兼收并蓄的教育理念,致力于集约型教育资源的开发,指导教师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和信息交换的能力,帮助教师搭建课堂交流的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新时期开放有活力的课堂,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知识殿堂!
论文作者:刘兴凯 林露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教师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环境论文; 课堂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