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护理程序在中重度创伤病人抢救中的应用论文_郭美玲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永州 4259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在中重度创伤患者抢救中应用创伤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中重度创伤患者1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n=90例)和对照组(n=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创伤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46.84±16.34)min明显低于对照组(76.34±19.27)min,抢救成功率(92.22%)明显高于对照组(81.11%),(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重度创伤患者采用创伤护理程序进行干预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重度创伤患者;创伤护理程度;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

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及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在医院急救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1]。为了提高中重度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本次研究中我院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中重度创伤患者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创伤护理程序进行干预,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中重度创伤患者1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重度创伤的相关诊断标准;①发病前均身体健康;③均需进行入院或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严重创伤导致在抢救时死亡的患者;②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③具有严重脑、心、肺、肾等疾病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本组18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90例)和对照组(n=90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11~59岁,平均年龄(39.27±8.19)岁;致伤原因:坠落致伤19例,交通事故致伤7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10~58岁,平均年龄(38.64±7.37)岁;致伤原因:坠落致伤21例,交通事故致伤6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进行术前准备,送患者入院或进入手术室等。研究组患者采用我院自制的创伤护理程序进行护理,(1)设计护理程序:①对患者的呼吸、意识、瞳孔、循环、受伤位置、受伤类型及出血量进行预测和评估;②遵医嘱开放静脉通道,给予输血和输液;③密切检测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⑤遵医嘱进行皮试、辅助检查等处理,并作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将患者送入医院或手术室[2~3]。(2)护理程序施行:按小组制对护理人员进行排班,每组由主管护师担任组长,小组人员固定,每组人员固定搭配2~3名抢救室护士,其中需有1名以上护师资格,然后按照设计的创伤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小组的具体职责内容包括:当患者进入急救室后,当班护理小组组长应按照①呼吸道→②呼吸运动和呼吸频率→③血压、脉搏及末梢循环→④意识及神经系统状态→⑤肢体活动、有无畸形等5个程序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明确护理诊断及处理要点,并及时通知临床医师[4]。在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小组组长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观察,详细记录抢救的过程,并按照患者的病情情况及时和相关的辅助检查科室联系,而在抢救治疗时,护理小组组长应与医疗小组组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以达到护理和医疗工作充分配合的效果。护理小组组长还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实现人文护理。同时,第1辅助护士负责对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行观察,并配合进行各种治疗,构建2个或2个以上的静脉通道,进行采血化验、留置尿管、配血等工作,协助患者进行多项检查,执行医嘱;第2辅助护士则应负责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为患者进行吸氧、吸痰、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创伤处理、复苏及心电监护等工作;第3辅助护士则应配合第1、2位护士的护理工作,并对临床医师的口头医嘱进行详细的记录。此外,第1护士还应负责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即从患者入院开始至进入手术室或病房段时间的全程护理[5]。

1.3 观察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出血量、尿量及病情变化等情况,综合评定有效抢救时间及抢救效果。其中有效抢救时间是指患者来诊时到术前或住院准备完毕的时间,抢救成功是指患者经抢救后的病情减轻或稳定,未出现加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比较法对计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用(±s)表示,(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46.84±16.34)min明显低于对照组(76.34±19.27)min,抢救成功率(92.22%)明显高于对照组(81.11%),(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创伤死亡共包括3个高峰期,其中第2高峰是危重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即患者受伤后几分钟至2小时这段时间,同时这段时间也是创伤急救护理的主要施行时间。本次研究中我们对90例中重度创伤患者采用创伤护理程序进行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46.84±16.34)min明显低于对照组(76.34±19.27)min,抢救成功率(92.22%)明显高于对照组(81.11%),(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创伤护理程序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通过采用创伤护理程序可以使患者以最少的时间开放输血通道,迅速维持循环,以有效获得抢救时间。(2)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的循环指标可以及时发现早期休克患者,以便及时进行处理,迅速开放静脉通道,一边有效减少患者的抗休克时间。(3)创伤护理程序可以有效缩短多项处理时间及辅助检查时间,改护理程序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抢救熟练度,提高了患者的抢救质量,同时其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明前提高了抢救的效率,减少了患者的救治时间[6]。

综上所述,对中重度创伤患者采用创伤护理程序进行干预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立华,肖科.中至重度创伤患者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5):526-529.

[2]彭朝林.重度创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浅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8):51-52.

[3]杨莹.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11):375-375.

[4]侯琳琳.重度创伤病人的手术救治与护理配合[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10):767-769.

[5]戎燕燕.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0):33-34.

[6]王文玓,黄雪莹.创伤急救护理小组在重症创伤患者急救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0,31(14):2010-2011.

论文作者:郭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  ;  ;  ;  ;  ;  ;  ;  

创伤护理程序在中重度创伤病人抢救中的应用论文_郭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