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江静
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防治部 湖南长沙 410013
【摘 要】目的:探讨不良生活习惯对结核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性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400名接受检查的疑似结核病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分为不良生活习惯组(n=180)与无不良生活习惯组(n=220)。比较两组受检人员结核病的发病率;比较两组受检人员中的结核病人疾病转归情况;比较两组受检人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结果:不良生活习惯组受检人员中,发生结核病52例,结核病发病率为28.89%(52/180);无不良生活习惯组受检人员中,发生结核病18例,结核病发病率为8.18%(18/220)。两组结核病发病率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生活习惯组结核病患者痰菌转阴及病灶吸收情况均分别由于不良生活习惯组(P均<0.05);无不良生活习惯组对疾病认知度为95.45%,显著高于不良生活习惯组的51.67%(P<0.05)。结论: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大结核病发病风险,患者转归情况较差,对疾病认知度低,在开展实际的结核病预防工作中,应该注重对这些因素进行把握,以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不良生活习惯;结核病;影响;疾病知识掌握度
近年来,结核病的临床患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变化态势,该病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其会对人体的多个内部脏器,其中较为常见的为肺部结核,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类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2]。尤其是在我国的高原地区,由于少数民族一般属于牧民,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风俗习惯以及对医疗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导致结核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不良生活习惯对结核发病率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性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400名接受检查的疑似结核病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分为不良生活习惯组(n=180)与无不良生活习惯组(n=220)。不良生活习惯组的180例受检人员中,男:女为103:77;年龄19~72岁,平均(49.29±10.22)岁。无不良生活习惯组的220例受检人员中,男:女为122:98;年龄20~70岁,平均(49.15±10.11)岁。两组受检人员在基线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不良生活习惯组受检人员有吸烟、酗酒、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少运动、熬夜以及负性心理情绪反应等方面的不良生活习惯。无不良生活习惯组受检人员没有上述不良生活习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生活习惯:(1)良好的心理情绪。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疾病以及困难等,能够很好地对心理情绪作调整。(2)对结核病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对结核病的发病诱因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掌握,认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遵医行为对疾病改善的重要作用。(3)良好的饮食习惯。患者可以在医嘱或者日常生活习惯中,了解到应进食一些热量值高、蛋白水平高以及纤维素水平高的食物,且应保持清淡的饮食,少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4)无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受检人员结核病的发病率;比较两组受检人员中的结核病人疾病转归情况;比较两组受检人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加以统计分析,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以“”及“n(%)”的形式加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人员结核病发病率对比
不良生活习惯组受检人员中,发生结核病52例,结核病发病率为28.89%(52/180);无不良生活习惯组受检人员中,发生结核病18例,结核病发病率为8.18%(18/220)。两组结核病发病率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受检人员中的结核病人疾病转归情况对比
无不良生活习惯组结核病患者痰菌转阴及病灶吸收情况均分别由于不良生活习惯组(P均<0.05),见表1:
2.3 两组受检人员对结核病的认知程度对比
无不良生活习惯组对疾病认知度为95.45%,显著高于不良生活习惯组的51.67%(P<0.05),见表2:
3 讨论
结核病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它也属于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疾病持续时间久、复发率高等方面,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地威胁,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死亡[3]。在我国高原区域,结核病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地域特殊、气候十分寒冷、医疗状况较差,居民患者在语言方面的障碍,那么就使得结核病的患病率处于居高不下的发展趋势。对于大部分结核病患者而言,主要表现为慢性进展过程,少数患者属于急性发病,患者一般合并咳痰、盗汗、咯血、低热以及乏力等不良表现,由于症状的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4]。
对于结核病发病的诱发因素的研究,能够为结核病的预防提供有力的保障。本研究通过临床对照的方法,着重分析了不良生活习惯对结核病发病率的影响。本研究中的180例不良生活习惯受检组人员中,主要不良生活习惯包括:酗酒、吸烟、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少运动、熬夜以及负性心理情绪反应等方面的不良生活习惯。而无不良生活习惯受检人员则不存在上述不良生活习惯。通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良生活习惯组受检人员中,发生结核病52例,结核病发病率为28.89%(52/180);无不良生活习惯组受检人员中,发生结核病18例,结核病发病率为8.18%(18/220)。两组结核病发病率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生活习惯组结核病患者痰菌转阴及病灶吸收情况均分别由于不良生活习惯组(P均<0.05);无不良生活习惯组对疾病认知度为95.45%,显著高于不良生活习惯组的51.67%(P<0.05)。上述结果提示:无不良生活习惯组受检人员结核病发病率显著低于不良生活习惯组,且无不良生活习惯组人员的生活状况以及疾病认知度均较不良生活习惯组要高。上述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符[5-8]。
综上所述,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大结核病发病风险,患者转归情况较差,对疾病认知度低,在开展实际的结核病预防工作中,应该注重对这些因素进行把握,以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2010 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8):485-508.
[2]朱千,张光群,潘贵书.遵义市学生肺结核病知晓及发病情况调查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2,35(4):328-331.
[3]马红兵.1起高校肺结核暴发流行的处置及分析[J].中国校医,2011,25(10):758-759.
[4]Abubakar I,Matthews T,Harmer D,et al.Smith GBarrett A. Baugh S. Assessing an outbreak of tuberculosis in an English college population[J].Eur Respir J,2011,38(4):976-978.
[5]Shannon A,Kelly P,Lucey M,et al. Izoniazid resistanttuberculosis in a school outbreak: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BCG[J].Eur Respir J,2011,11(4):778-782.
[6]席海峰,席彪,李俊娟,等.城区肺结核患者结防知识宣传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20):3151-3152.
[7]冯文海,李建坡,董伯森,等.中学生干预结核病核心信息持续传播效果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7):815-816.
[8]田明,潘蓉,付莉,等.成都市高校学生结核病防治信息获取途径调查分析[J].西部医学,2009,21(8):1424-1426.
论文作者:范江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结核病论文; 生活习惯论文; 不良论文; 人员论文; 发病率论文; 结核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