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 313300
摘要:风景园林设计和规划决定着城市环境的好坏,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风景园林的规划和建设对于城市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设计;问题;建议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理念的更新,人们追求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品质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心灵上的享受,而且它也是一个城市人文素养的综合反映,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然而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要找到既能让群众满意,又能成为城市经典的作品并不多,向兄弟城市取经“造城”的,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雷同感,一味模仿西方“造城”的,给人一种缺少中国味的陌生感。取经、学习本应是一种经验的有益补充,而不能实行完全的拿来主义,这样不仅忽视了各地的气候特征和人文环境,更加忽视了我国原有景观设计的深厚文化底蕴,造成的结果是自己传统的别具特色的建筑和景观设计被破坏,而新建筑、新景观的雷同、重复,一味标榜洋文化,反而成了“四不像”,更加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成为城市经典作品。
1我国现代园林整体发展思路分析
1、园林设计应当服从于城市整体生态功能的发挥
城市园林建设是城市规划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园林设计应当在发展的过程中月从城市功能发挥的需求。现代园林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便在于提升和完善城市的生态绿化系统,能满足30%的绿地率要求,以便更好的满足人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节约用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用于满足人们娱乐和绿化的土地面积在不断减少,现有的土地规模很难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改善的需求。其次,重视园林建设与城市建设的相互协调统一,使其在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效果。最后,将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目标。设计应当立足于人们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着眼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循环发展。
2、园林设计应当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园林建设是人的活动,同时也是服务于人的活动。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城市生活的主体,应当成为园林设计服务的对象。园林建设活动与其说是服务于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发挥,还不如说是为了广大人们群众更高品质的生活提供条件。鉴于此,城市园林设计中,更应当体现和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这一点同时也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区别于传统园林艺术的重要原则和关键点。以人为本具体来讲就是要将人们最迫切的需求将广大人们群众未来发展的需求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过分干预
目前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行业几乎是由外行人士领导专业内行,而且个别领导者的长官意识很强烈,直接导致了个别人的主观意识,禁锢着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实践。另外,行政管理中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行业法律法规,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规划设计不合格
单纯应用图纸、选择模式化的图形符号,构成不切实际的终极蓝图的设计方法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忽视空间的人性化,即设计与人的尺度、使用、需求无关。大型的风景园林工程如城市广场、综合性公园、滨河绿带等通常是政府美化市容、获取民心的工程,关系到最高决策者的政绩。这些工程往往从方案提交到工程实施都被限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其结果必然导致设计上敷衍了事,实施中粗制滥造。
3、缺乏公共参与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它始终维护人民的利益,于是人民对政府形成了一种信任依赖关系;另一方面受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的影响,社会公共事务都由政府一手负责,公众很难有参与的机会,从而导致城市公共风景园林设计中缺少公众的参与。长期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的高度集权性和高度计划性,抑制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及个性的发扬和社会批判精神。
3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建议
1、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
作为领导者和决策者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进行合理的行政指导,即使没有专业的素养,也应该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克服浮躁和盲目的工作作风。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土地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城市用地,增强城市生态功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2、坚持公众的合理参与
园林设计总的目的是为全民服务的,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公众才是真真切切的使用者,风景园林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的是公众的生活质量问题,公众参与能集思广益,使决策更加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设计者只有让公众参与,倾听公众的要求和愿望,真正满足公众的需要,只要有公众对领导者和设计者进行合理的制约和监督,如果能形成这种模式,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综合平衡各种使用者的关系,能有效的克服片面性。
3、规划设计过程互动化
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应该在设计时,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基本上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又往往由园林绿化的设计师来完成绿化植物的配景,这种模式虽然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但若得不到沟通就会割裂建筑、景观、园艺的密切关系,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不协调。美国设计纽约中央公园的“景观之父”阿姆斯德1957年首倡“景观建筑”概念,此后,景观建筑成为专业的研究对象。近年来,境外事务所参与居住区规划设计时也带来这一概念。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即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这样从一开始就把握住硬质景观的设计要点。具体的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4、景观体现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舞台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人性化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4结语
在中国景观蓬勃发展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严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社会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学科相互渗透已使得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而是一门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学科。因此,景观设计必须与现代美学、现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结合起来,尤其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风景园林艺术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在现代社会中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斌义.浅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J].绿色人世界,2007,(7):63-64.
[2]朱祥明.设计给城市留下记忆――风景园林设计师的社会责任[J]中国园林,2008,(9):12-15.
论文作者:张慧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园林设计论文; 城市论文; 景观论文; 居住区论文; 风景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公众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