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危机自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孩子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闻背景
55秒砍杀1 3名小学生
2010年3月23日7时20分左右,正逢孩子上学时间,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件,一名中年男子手持砍刀,连续砍杀13名小学生,造成8名孩子死亡、5名孩子受伤的严重后果。惨案仅仅发生在55秒内。死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的还不到12岁。据悉,凶手是一名被辞退的社区诊所医生,对社会不满,心态扭曲,故意杀人。
“南平惨案”牵动着全国家长的心。作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群体,少年儿童一直是世界各国受自然灾害、人为暴力侵害的主要对象——仅在哈尔滨市,便有如下事件发生:2009年11月,哈市某外语学校发生火灾,其中多名受伤儿童需接受医院的高压氧舱治疗;2008年3月,哈市呼兰区某校11岁女孩在放学后,被父亲的朋友绑架,惨遭撕票;2007年7月,哈市初一男孩李某被同学预谋杀害……
纷乱的生活中,如何教会孩子在危机中保护自己,已经成为生活中的重中之重。近日,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家庭素质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关明宇、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教授等相关心理专家、教育专家及曾经遇险并成功脱险的孩子和家长,从理论和事实详解如何教孩子学会危机自救。
面对歹徒入室必须“说谎”
8岁男孩的自救经历
小强今年8岁,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小男孩。今年1月,小强放寒假自己在家,父母照例上班,小强在家等候前来照顾自己的奶奶。不一会儿,门开了。然而,进来的不是奶奶,而是一位中年男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小强立即拿起电话说:“爸爸,我马上就下楼。”男子以为小强的父亲就在楼下,于是转身逃走。
据事后推断,该男子可能采用了技术开锁等手段进屋。小强的亲人因此被吓得一身冷汗,但也为孩子的机智感到欣慰。小强的父亲告诉记者:“儿子当时没时间拨电话,是自己对着电话瞎编的。以前,我们曾经告诉过他,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尽量让坏人知道,你的父母就在你附近。”
“坏人可以骗。”——黑龙江省家庭素质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关明宇老师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向其灌输的“诚实”理念根深蒂固。所以,有的孩子即使面对危险,也不懂得用“谎言”来逃脱。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灌输一个观点,即:遇到坏人,就不能讲真话,机智应对,才是好孩子。
除了入室歹徒,记者从警方了解到,遭抢劫也是青少年容易发生的危险之一。警方建议学生平时日常衣着要朴素,不可炫耀富有。注意放学时校门口是否有可疑的人注视你,尾随你。如遇到抢劫,要注意以下几点——
分析状况和环境。如果周围人较多或者有熟悉的人,可以大声呼救。如果面对的是一个歹徒而他没带凶器,就可以与之周旋,乘其不备跑掉;
人身安全最重要。如果遇到的歹徒人多或带有凶器,切切不要与歹徒发生直接冲突,可将身上的财物交给歹徒,并记住他的相貌体态等特征,以便事后为警察提供线索;
如果歹徒的目标不仅是钱物,还要对你进行殴打时,就必须设法奋力反抗,利用书包、鞋子、砖块等向歹徒发动突然袭击,攻击其要害部位。
遇到熟人绑架要学会“求情”
小兄妹真情流露感动“杀人恶魔”
两年前,记者曾经采访过哈市一对虎口脱险的小兄妹,妹妹小美11岁,哥哥小刚12岁,他们表姐的男友因恋爱不成,遂产生报复心理。这对小兄妹自救的过程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刚先放学回家,此时,歹徒已经将家里的老人砍死。小刚刚进屋,就被歹徒砍伤。虽然很疼,但是,小刚没有大声呼救,也没吵闹。“哥哥,你为什么杀我呀?我想妈妈!”小刚的话让穷凶极恶的歹徒为之一愣。警方介绍,小刚称歹徒为哥哥,先稳定住杀红眼的歹徒。然后,提出了妈妈,这激起了歹徒的共鸣。歹徒冷静下来,不再伤害小刚,而是和小刚讲自己的妈妈。没多久,小美也放学回家了。看到家里鲜血淋漓,小美没有吵闹,而是和哥哥一起求歹徒。他们和歹徒说妈妈,并听歹徒讲自己的苦衷。
1个小时过去了,受伤的小刚生命危在旦夕。此时,在两个孩子的感化下,歹徒竟然允许小美拨打120电话求助,歹徒最终放下了屠刀,两个孩子得救了。
在案发后,警方介绍,遇上熟人绑票、杀人的案件,通常都会危及孩子的生命,此时孩子不仅仅需要勇敢面对,还需要机智的反应。能够稳住杀红眼的歹徒,是小刚和小美成功自救的关键。不和歹徒正面冲突,即便受伤也把歹徒当成“亲人”一样去交流,他们用真挚的感情让歹徒放下了屠刀。
遇到性侵害
佯装与人同行巧妙避开
小莉今年上初三。今年寒假,小莉和同学一起出去玩,在坐公交车回家的途中,车厢内不挤,但一名男子一直紧紧地挨着小莉。小莉往左躲,他就跟着往左,小莉往右站,他就跟着往右站。小莉感到十分反感。
虽然还有两站地才能到家,但是车一停小莉就下车了。为了防止男子尾随,她佯装认识前面下车的一位中年妇女。“姑姑,等等我!”小莉对前面的女士说。下车后,小莉摆脱了该男子。
据小莉的父母介绍,女儿进入青春期后,就跟她讲了很多生理卫生知识,并教给了女儿“识狼”、“防狼”的办法。小莉的母亲说:“我们不能时刻守护着孩子,所以我们要把可能出现的危险告诉孩子,教孩子防患于未然。同时,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碰到问题时,做到不慌不忙,想法脱身。我们会告诉女儿,如果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者’,可以用下车、与人交谈、问路等方式巧妙避开骚扰;遇到被人跟踪时,可以进入商场和书店等公共场所甩开跟踪者。”
采访中,教育专家特别强调,家长应该及时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值得注意的是,现在针对男孩的性侵害案件有上升趋势,所以不仅仅是女孩,男孩也应该有防范性侵害的意识。家长应该从小让孩子明白,“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孩子应当知道身体属于自己,身体的某些部分应被衣服所覆盖,不许别人看,不许触摸。孩子有拒绝亲吻、触摸的权利。
心理专家
要跟孩子做“遇险心理训练”
如何训练孩子的避险能力?哈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教授指出,跟孩子做“遇险心理训练”,是让孩子在危急关头化险为夷的有效方法。
用“对视训练”锻炼胆量。张院长介绍,在自护训练中,有一项训练几乎可以让学生都难以忘怀,这是抗挫折心理的一种训练,训练要求每个学生与“坏人”对视三分钟。很多学生都坚持不下来,他们说,这三分钟就像一场心理挑战,稍微一软弱就失败了。
用“呼救训练”克服恐惧。“对视”过关后,是训练面对陌生人高声呼救,有些学生脸憋得通红,却连续几个小时无法高喊出一声。张院长说:“这项训练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承受能力,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时,避免因紧张、恐惧而哆嗦、失声,能够冷静机智地对付坏人,寻求救助。”
教孩子了解自我。例如,家长可以在平时,帮助孩子认清自我。一定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有多大,比如体力有多大,会游泳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助他弄清楚自己最远能游多少米;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有关防卫技能的书籍和光碟,并进行模拟训练,使他们学会遇到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时怎样逃生避险和自救自护,遭遇歹徒时怎样进行临界防卫,避免盲目硬拼或消极害怕。
最后,张院长强调,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护培训十分必要,即使防卫技能生疏了,从小培养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抵抗挫折的心理素质却将伴随终生,受益无穷。
相关链接
日本
学生书包手机均可定位报警
最近几年,带有GPS定位功能的儿童手机,深受家长欢迎。专家们还提醒,学生要经常性地携带警报器、哨子等,并且不要放在书包里,而要放在手边,以备术时之需。
美国
定期对学生进行演习
火警是最常见的一种演习,也是美国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必须熟知的一种演习。除此以外,学校还进行地震乎灾难演习。按规定每个学年,学校都要进行一两次安全演习。
标签:违法犯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