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家庭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_经济论文

农村“大家庭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_经济论文

关于发展农村“大户经济”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户论文,农村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大户经济”代表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大户经济”是相对农村中自给自足的“小户经济”而言。大户经济的发展标志着农村经济由“小户经济”的经营方式向适度规模经营的大户经济的转变;由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向商品化的生产方式转变;由传统的农民身份向业主、老板、企业家和农业工人的身份转变。大户经济代表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第一,“大户经济”是由农民、农民工、外来户等自主投资、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大致可分为种植业大户、养殖业大户、加工业大户、营销业大户、运输业大户、建筑业大户、建材业大户、餐饮与娱乐业大户、专业市场,以及以大户为基础组成的各类专业协会等经济实体。投资一般在3~5万元,多的有十几万、几十万甚至百万以上。就一个乡镇而言,大户投资总量少则100多万,一般300~500万,多的1000万元以上。射洪县瞿河乡可代表大户投资额较多的乡镇。该乡现有人口24309人,农业人口22795人,农户6819户,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38元,现有各类大户247户。他们把大户按投资及规模大小,分成一、二、三类,属于一类大户10户,其中种植大户4户,共投资315万元,租赁承包经营土地265亩,户均66亩以上,年产达375万元,纯利65万元,户平收入16.25万元;养殖大户4户,投资157万元,养猪230头,种兔2000多只,鸡2.5万只,鱼1.5万斤,用地及水面70多亩,年产值160万元,纯收入42万元,户平收入10.5万元;建筑、建材业大户2户,投资530万元,产值达420万元,纯利55万元,户平收入27万元。一类大户共雇固定工213人,户均21人。二类大户57户,其中种植大户22户,投资约45.1万元,产值44.4万元,纯利19.8万元,户平收入0.9万元;养殖大户16户,投资约64.5万元,产值达65.89万元,纯利23.3万元,户平收入1.456万元;加工、运输大户19户,投资约441.9万元,纯利71.6万元,户平收入3.768万元。他们共雇工321人,户平均5.6人。三类大户180户,户平投资0.3~0.5万元左右,户年纯收入0.25~0.5万元。

据了解,各类经济大户在各县、各乡、镇大约占2%左右。射洪县现有农户20.4万户,据2002年底统计就有各类经济大户3500多户。大英县现有农户12.2万户,仅养殖业大户就有900多户,其中养猪大户559户,养鹅大户350户。南江县现有农户约15万户,现有各类经济大户3950户,仅养殖业大户就有1646户,其中养羊大户826户、养猪大户748户。大竹县现有农户25.66万户,现有各类大户1719户,其中种植业大户186户、养殖业大户1226户、营销业大户44户、加工业大户31户。有专业市场10家。由大户承头组建的各类专业协会185个,其中属经济实体型的40个。

第二,“大户经济”,其标志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并与大市场结合,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以大竹县为例:

(1)全县种植、养殖大户1412户。其中种植业大户186户中,荒山承包经营在50~100亩的46户,共经营土地2982亩;100~500亩的37户,共经营土地8130亩;500亩以上的8户,共经营土地7402亩。耕地承包经营在20~50亩的61户,共经营土地1553亩;50~100亩的20户,共经营土地1656亩;100亩以上14户,共经营土地3480亩。总共承包经营土地25203亩,户均125亩。

养殖业大户1226户,其中,生猪饲养50~100头的266户,100~500头的54户,500头以上7户;小家禽饲养1000~3000只的534户,3000~5000只的88户,5000只以上的55户;牛饲养在20~30头的15户,30头以上5户;羊饲养在50~100头的78户,100头以上的7户,兔饲养在100~500只的56户,500只以上的14户;鱼养殖水面在50~100亩的56户,100~200亩的6户,200亩以上的5户;养蜂及其他的17户。

据县农委调查,全县1412户种、养业大户共带动农户.33401户,助农增收3846万元,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种、养业大户自身增收1490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2)全县有营销业大户44户,带动农户9748户,助农增收1185万余元,自身增收335万余元,户平收入7.6万元。如大竹县蓬印乡两路村4社施木华专门从事苎麻营销生意,经过15年的辛勤耕耘,到2002年营销能力达到具有营销精干麻600吨、落麻600吨、其他麻600吨,总量达2000吨的经营规模,总营业额达2000余万元,缴纳税金8万元以上。

(3)全县加工业大户31户,带动农户191845户,年助农增收2373万余元,自身增收1836万余元,户平收入60余万元。如东汉醪糟公司在月华、余家、石河、汉桥等乡建立的糯稻基地15000亩,年助农增收945万元,40个村的16934户60580人受益,每年每户仅此一项就增加收入148.81元,人平增收41.60元,同时还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多人。

(4)全县有大户经营的农户品专业市场10家,带动农户21300余户,助农增收2230余万元,户平增收1000元以上,市场自身创收150万,每家市场平均收入15万元左右。

(5)全县还有以大户为基础组建的各类专业协会185家,其中经济实体型40家,松散型145家,带动农户49062户,年助农增收4213万余元,协会自身创收300余万元。

第三,“大户经济”,其生命力在于通过专业化分工生产、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能获得更多的回报。大竹县竹北乡现有农业人口26422人,农户8516户,2002年农民人平纯收入2406元。有各类大户164户,共计577人。2002年大户户平收入54780.3元,为一般农户户平8447元收入的6.485倍;大户人平收入15570.15元,为一般农民人均收入2404元的6.47倍。

第四,“大户经济”,是农村的“能人经济”、“强人经济”、“民营经济”。以个体、私营、民营为基础。他们自主创业,自主投资,自享所得,自担风险,自谋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初步实现了智慧、资金与土地、劳力、市场等资源的优化组织,初步实现了专业化分工生产和规模经营,并与农户建立了一定的利益关系,从而形成了具有发展活力和带动力的经济力量。

第五,“大户经济”是动态的、发展的。现在的基本形态是业主、老板个人经营管理,以雇用固定的或季节性的农民工进行种、养、加工等各行业的生产劳动。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财富的迅速增长,大户中的一部分正在或已经向公司化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方向发展。大竹县星火禽业协会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这个协会是月华乡川心村饲养大户张一云在多年经营发展的基础上联合14位大户为股东会员组织起来的。发展联系会员1526户,遍布川、渝、贵的25个县市。2002年通过股东投资250万元,征地36亩,兴建了种鸡场、饲料加工厂、养鸡设备厂、禽病研究中心、禽蛋销售服务部等五个经济实体。种鸡场现有良种鸡1.8万只,全自动孵化机17台,年孵化良种鸡200多万只,年产饲料1.2万吨,基本满足了养鸡户的要求。2002年协会固定资产达到560万元,协会集体经营收入1800余万元。股东分红可观,一般会员人均纯收入3020元。协会总部所在地月华乡川心村涌现养鸡大户156户,占该村农户的58%以上,养鸡总量达20万只,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460元,比全县人均纯收入高出2000多元。同时带动全县出现养鸡大户830多户,养鸡重点乡镇16个,重点村28个,重点社132个,基本上实现了100万只商品蛋鸡生产基地。星火禽业协会的发展,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里涉及对“三类大户”的看法问题。三类大户他们的单个优势不突出,投资少,规模小。但是由于他们总量较大,影响面宽,兼之他们的投资安全、风险小、纯利较高、回报较快,又特别能吃苦,因此,他们成长较快,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其中不少三类大户可能发展成为二类大户甚至一类大户。他们是一、二类大户的后备军。

二、“大户经济”是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先行者

大户经济是对农村现行的生产、经营方式的突破和创新。对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从实践中充分说明了以下八点:

第一、大户经济带动了民间资金,特别是一部分农民的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变,促进了向农村的种、养、加等产业的投资,对农村乡镇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第一推动力的作用。

第二,大户经济推动了资本与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的有机结合,创造出了新的财富。大户经济成为了三者结合的载体。

第三,大户经济为缓解小户生产与规模经营的矛盾、规模经营与保障农民权益的矛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中不少乡镇的大户、农户与乡镇干部共同创造了租赁、转包等土地流转形式。出租、包出土地的农民获得500~1000斤黄谷的租金,同时又在大户业主经营的土地上打工,一般每个工可得到8~10元工钱。从而获得土地合理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和增加收入“一举三得”的效果。

第四,大户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农民在农村的就业空间。一是在大户经济的带动下,许多农户自觉调结构,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扩展。农民手头的活路比过去多了,比过去忙了,农户的商品生产率普遍有了提高;二是大户经济的发展,其用工量大大增加。不少大户业主不仅雇佣了一批固定工,同时还雇佣大量季节工。如不少种植大户,一年就用季节工几百个工、几千个工,开出了数千元、数万元的工资。

第五,大户经济的发展,使种、养、加、销、运等各类大户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和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如有的地区养猪业发展了,随之出现投资兴建冷冻厂,出现营销经济人,出现运输队伍等。

第六,大户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培植了新的税源。如南江县的大户中每年纳税1万元以上的有1450户,纳税5000元以上的有2500多户。

第七,大户经济的发展,对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调结构、上规模、发家致富成为越来越多的农户的目标追求。

第八,大户经济是农民企业和农民企业家的摇篮。大英县通仙乡农民钱贤尧的事例非常具有说服力。

钱贤尧在重庆打工九年积累了20多万元,考虑自己已经50多岁了,兼之家乡发展形势不错,便决心回乡发展。为了选定投资项目,他走访了在重庆的一些朋友,最后在江津农村中看到发展绿花椒的形势不错,投资不大,好管理,又有市场,一户农民收入万元左右,种植面积大的甚至年收入10万元左右。同时,家乡的土质、气候也完全适宜,在选定项目后,他利用访友期间,在和椒农们不经意的交谈中,把绿花椒的生产从育苗到种植、治虫、施肥、收获等全部技术都记在心头。之后,他又走访了面向全国的重庆花椒销售大市场,并与之接上了头。他说:“我的钱来得不容易,我是看准了才出手的。”回到通仙乡,他得到了乡政府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老钱投资了28万元,以每年每亩75万租赁了302亩山坡地,种下约60万株花椒苗,一年过去了,现在长势良好。在山上老钱对我说,明年每株花椒就会给他带来10元钱的效益,收入可达600万元左右。今年他还兴建了15亩可供种植上千亩的花椒苗圃基地。苗圃长势很好。他说:今年仅出售花椒苗就收入了12.5万元,除去交了2万多元的土地租赁费、用工3000多个付出劳务工资3万多元外,还获利7万多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乡已有298户农民种植花椒300多亩。附近县、乡的农民都来订购花椒苗。全乡可望很快发展到1500亩的规模。看到发展的大好形势,老钱说,他现在打算主要干三件事。一是管好302亩花椒基地和15亩苗圃基地,做出示范。二是培养技术管理人员,现已培养出8个,为花椒专业户进行技术指导。三是立即申请成立一家公司,负责花椒的收购、粗加工,直接销往重庆花椒大市场。他对他的事业充满信心。从钱贤尧的实践,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农民——外出农民——花椒专业大户业主——企业家的发展轨迹。也使我们看到了他的智慧精明和胆量。类似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

三、县、乡镇领导“尊重自主、鼓励发展、政策扶持、保障公益”的基本态度,是大户经济发展的可靠保证

大竹县抽调县级部门干部组成11个小组,对全县63个乡镇进行了专题调研,就发展的现状、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提出了报告,推进了各乡镇发展大户经济的工作。

大英县就发展鹅产业大户问题,发出通知指出,为了实现2003年全县存栏种鹅3万只,出栏商品肉鹅200万只,实现产值700万元,全县农民养鹅人平纯收入40元的目标,提出了实行良种推广补贴制度,对种鹅养殖大户实行资金补贴。凡饲养种鹅50只以上的农户,每只补贴3元;饲养种鹅500只以上的农户,每只补贴4元;发展养鹅用地视为农业用地,免办征地手续;根据养鹅数量确定种草面积,由县政府无偿提供草种;信用联社加大对肉鹅产业企业及养殖大户的贷款发放力度;同时还要求全县各乡镇再扶持、催生常年圈养商品鹅500只以上、年出栏商品鹅200只以上的大户220户。极大地推动了全县养鹅业的发展。

南江县委县府制定了发展加工、流通大户的优惠政策,对营销大户实行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更加优惠和更少限制的政策措施。

射洪县早在2002年就发出了《关于实施“农业大户”工程的意见》,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决定进一步实施“农业大户”的“百、千、万”工程,即100个一类大户、1000个二类大户、1万个三类大户。出台了五条政策措施:规定各乡镇和县直部门对“农业大户”出台相应的奖励、扶持政策,设立“农业大户”发展奖励基金,乡镇每发展1户一类农业大户,县上奖励乡镇2000元,达到一类“农业大户”标准的,由县里命名授牌,并给予0.2~1万元的奖励,鼓励农业大户向县以上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到位资金全部用于农业大户扩大再生产。同时,还提出了从四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户健康发展:一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按照“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流转路子,推进土地健康有序的流转;二是主动为大户提供生产信息、技术、种苗服务,及时解决大户生产、流通、经营等方面的困难;三是要正确引导,向大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大户不偏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四是净化环境,加大对大户乱摊派、乱伸手、设置障碍等的查处力度以及对其他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县里还成立了“农业大户科技顾问指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委主任等任副组长,聘请了全县知名的20位农业方面高级技师、工程师、医师等分别负责对七个产业的大户进行指导。就农业大户的标准、政策措施、管理办法制定了可操作的文件,使农村大户经济不断向实力强、规模大、效率高、带动面广的方向发展。

不少县、乡镇主要领导都主动联系重点大户,宣传大户,提高大户知名度,主动疏通与银行的关系,帮助解决贷款难等问题,主动疏通与公安、执法、职能部门的关系,减少麻烦,减少审批项目,减少部门干预等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发展大户经济的几点启示

第一,“大户经济”是带动农村乡镇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其一,大户经济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据一些资料说明,目前农村中,20%左右的农户商品生产率水平较高,其中2%左右的农户已成为当地的经济大户。他们代表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而且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农村和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努力发展大户经济,对带动农村经济调结构、上规模、进市场、奔小康具有战略意义。

其二,农村乡镇经济发展的最大困难之一是资金问题,但是要引进外资,对乡镇来讲一般是比较困难的。实践说明,解决发展资金问题,既要眼睛向外、向上,积极争取,同时又要把工作重心放在营造好发展环境,大力催生和发展大户经济,积极吸引部分农户、外出民工等手中的民间资金,使之出手投资,转变为发展资本。据几个县的资料说明:农民在银行中的存款,人均达3000元左右,其中,人均存款达10000元以上者,有的县占10%左右,有的县占12%左右,有的县占15%左右。他们有一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的积极性。虽然农村中的民间投资单个的量不会很大,但不可忽视它的汇集量,不可忽视它的增长潜力和带动能力,只要环境良好,它会靠自己的内在优势,不断增值,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其三,凡是把发展农村大户经济当作乡镇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抓住不放的,都获得了“吹糠见米”之效。各乡镇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发展大户经济,是农村和乡镇财富增长的重要源泉。

其一,大户经济之所以比“小户经济”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这是由于它的社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分工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中要求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的共同愿望,决定了人们必须走出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生产、生活方式,因而导致了社会生产的分工。大户们带头走出自给自足的“小户经济”,带头组织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走上了创造更多财富的道路。正如亚当·斯密在《论分工》中指出:“劳动生产力的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他还指出,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劳动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为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不断进步、精深;有了分工,就可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人力时间;专业化分工生产有利于劳动机械的发明,以简化和缩短劳动时间,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创造更多更大的财富。所以,亚当·斯密十分精辟地指出:“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农村大户经济的发展既使大户增加了财富,又给广大农户带来了财富,证明了这个论断的真理性。

其二,大户经济使资本与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实现了有机的组合,使资源转变成商品、转变成资本、转变成不断涌流的财富。

其三,大户经济在发展中普遍能较快的获得较安全和较多的回报,使资本增值。这对农户有相当的吸引力,使他们对投资保持了较高的热情。这也是农村乡镇财富不断增长的源泉。

其四,大户开辟了新的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

第三,发展大户经济,要以发展种、养业为基础,以发展加工业为龙头,以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农村就业空间为目标。这是提高种、养产业附加值,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产收入的根本之道。

其一,就农村、乡镇经济的发展而言,种、养业大户经济的发展是基础。种、养业大户的规模经营,对加工业、营销业、运输业等农村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催生作用、带动作用、吸引作用。不少加工业大户以及营销、运输等大户都是随着种、养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同时,加工业的发展对进一步带动种、养业上规模、上质量、进市场并获得较大的、稳定的收益则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大英县不少乡镇的农户有零散养鹅的传统。2001年本地的一个老板投资200万元,在象山建起了天府肉鹅种鹅养殖场,带动全县养鹅由零散走上了规模养殖。有了这个基础,引进了鲁氏鹅屠宰、鹅食品加工企业,年屠宰能力达500万只,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优势产业链,进一步带动了全县养鹅业的发展。养鹅户达11000余户,其中养300只以上的大户350户,万只以上的大户6户。2003年1~6月全县出栏肉鹅42万只,创产值1500余万元,实现税利300万元。全县人均纯收入增收13元。

其二,发展加工业大户,通过加工、升华,使一些区域性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新的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同时,使农民增收。大竹县有种苎麻的传统,全县25万多农户中大约有70%左右的农户种植苎麻,面积达22万多亩,是全国苎麻生产基地,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际市场的需要,苎麻加工业大户不断涌现,现在有加工业大户27家,其中有的已成为有相当规模的企业,使苎麻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变成了一大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例如金桥麻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是一个小加工厂发展起来的,现在具有年产精干麻2200吨、纯苎麻纱1500吨、年产夏布20000匹的生产能力,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34万元,销售收入6400万元,实现税利680万元,出口创汇40.3万美元。2003年1~6月,完成产值5087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707万元,利税606.5万元,出口创汇44.2万美元。同时,吸纳了1000多农民就业,人平月工资700元左右。更为可喜的是全县大约18万户种植苎麻的农民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仅原麻生产一项每户就可增加600~1200元的收入。说明种、养业的加工问题关系十分重大。

现在所提及的种、养业产品的加工,大多都属于初级加工,以苎麻、鹅绒、竹绒等为例,若进一步向深加工、精加工的方向发展,它们的价值将会得到数倍、数十倍的提高。从长远讲,这是获得巨大财富的金钥匙,也是带动实现农村工业化的轴心产业。

第四,在总结各县、乡镇发展大户经济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要十分重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推动大户经济上新的台阶,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大户经济还处于发展之中,发展的势头和前景是好的,是有生命力的。现在主要的问题:

其一是一类大户少。射洪县3500个大户中,属一类大户的仅70多户。大竹县种植业、养殖业大户中承包经营土地、荒山在500亩以上的仅8户,生猪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的大户仅7户,小家禽养殖规模在3000只以上的只有143户。

其二是贷款难,资金缺乏,发展后劲不强仍是主要问题。一些大户和企业有很好的项目,产品更新换代也有市场,但就是缺乏资金,明明有钱的门路也只能作罢。越是需要资金越得不到贷款,越得不到贷款就越阻碍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其三是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干预过多,检查过多,找麻烦的事过多,帮助少,服务少,软环境差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总之,我们要认准发展大户经济这个方向,加大扶持力度,认真解决贷款难的问题和软环境问题,运用“看得见的手”,去帮助“看不见的手”,引导大户经济自主、健康的发展,带动广大农户调结构、上规模、进市场、奔小康。

标签:;  ;  ;  ;  ;  ;  

农村“大家庭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