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集约化投入产出质量指标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入产出论文,集约化论文,指标体系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是一个研究报告的简缩。该报告是加拿大IDRC(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南方部分省区经济持续发展研究项目”下的一个子课题“四川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全要素生产率的统计计算与分析”的研究结果。
本项目旨在用“经济分析力学”方法,测算四川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制定考评生产单位投入产出质量的指标体系,同时与全国水平相比较,这套指标为我国政府确定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加速转变、预测和监控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提供一些重要的数量根据。
都兴富,研究员,1944年生,北京外语学院毕业,现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
本项研究使用了“经济分析力学”创新方法,具体地有二方面创新。
第一,利用经济分析力学的经济拉格朗日方程和其中的位形函数(即取超指数的乘积式生产函数)得出“经济四类投入”的理论:(1)物质投入(如,物质消耗或中间产品M,资金K,劳动L等);(2)知识投入(如,科技、教育因素等);(3)经济结构投入[各种经济结构(可称狭义经济结构),制度(可称广义经济结构)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4)无效投入(指经济投入中的“无效”部分,即“损失”,“浪费”)。这四类投入可称为“广义生产力”。各类投入都与产出相比较,研制了一套相应的投入产出质量指标。
第二,本项研究创立了非线性乘积最小二乘法,解决了一个难题:长期来经济数学界求生产函数的参数(即弹性)常使用线性牛顿最小二乘法,但所求参数常出现负值,且由于产生多重共线性,使解不稳定。这迫使一些经济学家放弃数学扫描方法,而用经济实际中的种种间接参考数据来拟合出经验弹性,这不够准确,且学派林立,极不统一。用非线性乘积最小二乘法则解决了这一难题,所求弹性都为正数,又稳定又准确,能够且便于对各生产单位、各地区各国的投入产出效果进行统一比较。
一、方法
首先简介本项研究所使用的经济分析力学方法。
经济分析力学是笔者近几年创立的一门新的经济学科本项研究使用了《经济分析力学》中的基本方程——“经济拉格格朗日方程”:
(详细地推导、原理请见原著)。
再简单说明本项研究所建立的“超指数积式生产函数”。对本项目所研究的问题而言,上述经济拉格朗日方程中的位形函数r[,i]就是这里的“超指数乘积式生产函数”,有了它,就可以对经济拉格朗日方程求解。
本项研究同时使用二元型、三元型的这种生产函数。“二元”是指只列出资金K、劳动L的二种物质投入,“三元”是指列出物质消耗M,资金K,劳动L的三种物质投入。
三元型生产函数形式(为打印方便,这里记写了在报告期间取对数形式之累加式,省写了原来积式):
WA,产出的加速度,F,产出的力。
BS=S/G,知识投入对G的贡献,可称为科技进步率(科技含量)。BS一般为正值,在少数情况下为负值。RS为科技生产率(计算公式略)。
X产出方面单位力推动的物质投入(计算公式略),Z产出方面单位力推动的无效投入(损失),它为负值,BZ为经济损失率,指的是经济损失占总物质投入之比率。1-BZ为经济有效利用率。
CC为方程求解的精度(误差率)。
以下以我国国有工业(1952~1991年)投入产出质量计算指标为例,列出以上这43个评价指标。这里三元型、二元型同时列出。设T=1,所计算各指标见下表:
表0 我国国有工业(1952—1991年)投入产出质量指标
1952~1991这40年间,我国国有工业,三元型下的计算结果是:物耗M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0.26,资金K(以固定资产净值代表)的作用为0.23,劳动(以工资代表)的作用为0.19。二阶弹性H(指以上三者的各种联合、组合作用之和)的作用为0.21。科技进步率BS为0.08,经济损失率BZ为0.51,全要素生产率R为1.0017。在二元型下,K的作用为0.38,L的作用为0.32,H的作用为0.13,BS为0.15,BZ为0.52。
现在,我们将上述5种投入理论,只列出几种模型计算结果如下:
二、不考虑结构投入的情形
当我们只考虑物质投入(三元型、二元型),并假设经济结构动态均衡(即T=1),这里M(物质消耗),K(固定资产净值代表),L(工资代表),W(产出,社会总产值代表),送到(1)、(2)、(3)、(4)式中去的是由原始数据转换后的“环比发展速度”(倍数时间序列)。
这里以及后面所用的原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81~1994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1988年~1993年),四川统计年鉴(1981~1994年),四川工业企总览(上册)。
1.全国与四川工业(1986~1992年)投入产出质量指标比较(见表1)。
这里列出了全国、四川三元型和二元型的43个指标。
2.中国部分地区工业(1986~1992年)投入产出质量指标(见表2)
我们计算了中国28个地区工业(1986~1992年)投入产出的43个质量指标,这里只列出了4个:科技进步(贡献)率BS,经济损失率BZ,全要素生产率R,总物质投入弹性D。
三、考虑结构投入的情形
当考虑结构投入(即T≠1)对物质投入的影响时,我们设立了中国与四川经济结构(1978~1993年)投入产出质量指标(见表3)。
怎样计算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首先,设T=1时,计算出各项指标,然后再计算出当T≠1,即T=T(I)(T为序列)时各项指标。再将这两对应指标在大小上比较(如,相减)可得到经济结构的作用(贡献)。如此较科技贡献率BS这一指标,中国的BS,当T=1时,为0.14776,当T=T(I)时为0.11652,则结构的作用为0.14776-0.11652=0.03124,四川当T=1时,BS为0.09337,当T=T(I)时,为.3346,则结构的作用为0.09337-0.03346=0.05991,可见,虽然,四川的BS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BS,但是,结构的作用却相对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指标可类似地比较以评价经济结构的作用。
表3 中国、四川经济结构(1978—1993年)投入产出质量指标
本模型使用了二元型,由国有工业的K,L,W代表社会的K,L,W,仍由原始数据转换为倍数序列输入。K仍为资金(以固定资产净值代表),L为劳动工资,W,为国民收入。
经济结构的作用由结构系数T=T(I)表达,这里,T是——时间序列。怎样计算T?
自60年代以来,各国经济学家对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经验进行了全面的、系统地研究,指出经济增长(其核心是产业结构)转变之结果。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之转变表现出若干种基本趋势,笔者根据这些趋势,又根据我国经济结构改革和变化情况,选择了11个代表这种基本趋势的结构变量X[,i],并且用笔者所创立的“突变级数”(见拙著《突变理论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下册)——股票分析、多准则决策》),用它把一个复杂系统内不同层次上,不同矛盾逻辑关系的结构变量用突变理论的归一公式层层综合为一个变量,一个0~1的数——突变级数T,这是一个时间序列,它把每时态上的值送入二元型下的T值进行计算。
所选择的11个结构量X[,i]代表了一些主要的经济结构关系。这11个变量是
X[,1]=总需求/国民收入(总需求以“社会消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代表);(总量结构)X[,2]=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值。(这代表了第一产业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趋小、第二、三产业值比重趋大之势。)(产业结构)X[,3](第二、三产业劳力数/三个产业劳力总数)(这表达了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趋小、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趋大之势)(就业结构)X[,4]=生产资料(物质消耗)/劳动工资。(这表达单位工资推动的生产资料趋增之势)(中间产品结构)X[,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国民收入。(由于城乡居民储蓄增大,推动投资增长。)(投资需求结构)X[,6]=农民家庭人均生活费/农民人均食品费。(人均食品费占生活费比重趋小,其他生活费比重增高,以农民家庭这一情况代表全国。)(消费结构)X[,7]=工业中非国有经济产值/工业总产值。(以此变量代表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增大趋势)(所有制结构)X[,8]=非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结构)X[,9]=农民平均消费水平发展速度/非农业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发展速度。(收入结构)X[,10]=零售物价总指数。(物价结构)X[,11]=出口额中工业制成品价值/出口总额。(出口额中,初级品比重减小,工业制成品比重趋增)。(外贸结构)
四、结论
最后我们将四川省经济水平与全国水平进行比较(主要比较工业水平)。
四川省的科学技术力量是比较雄厚的,在全国名列前茅。如,全国各地区全民所有制单位自然科学技术人员数,1990年,四川为80.68万人,占第1位,其中科学研究人员,四川为1.92万人,占第3位。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机构,1990年,四川为423个,占第3位。另一方面,四川的经济地位却排在全国最后几名上。如国民收入,1990年对1980年(10年期间)的定基发展速度,四川省3.57倍,全国是3.912倍。显然,四川省的经济水平远远落居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四川没有把一个科技大省变为一个经济大省?这里,我们从上述的计算结果中,选出几个主要指标,来看一下四川的地位,四川落后的原因。
首先说明表1,全国与四川的工业比较。在三元型下,一阶物质投入,全国物耗的作用BM为0.19736,四川的BM为0.21409;全国的资金的作用BK为0.13815,四川的BK为0.14882,全国的劳动作用BL为0.20126,四川的BL为0.22091。在二元型下,全国的资金作用BK为0.23404,四川的BL为0.35264。全国的总物质投入弹性D为1.3505,四川的D为1.3743。对于M,K,L的物质投入消耗,以及总D四川的都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四川的经济增长主要物质消耗之作用,对于科技贡献BS,三元型下,四川与全国相仿,在二元型下,全国的BS为0.22826,四川的BS为0.2146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经济损失率BZ,在三元型下,全国的BZ为0.55056,四川的BZ为0.57065,在二元型下,全国的BZ为0.57158,四川的BZ为0.59025。另外,全国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加速度,全国的WA为0.09979,而四川的WA为0.08563,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指标说明,四川比全国水平而言,更表现为一种“粗放型”经济:经济增长主要靠物质投入,尤其靠物质消耗M和劳动L,在M,K,L,中,BK最小,资金K相对缺乏。科技进步率低下,经济损失率高,接近60%,亦即有效利用率仅为40%。
表2,中国的28区工业投入产出指标中,在三元型下,四川的科技进步率BS为0.11占28个区的第22位,在二元型下,四川的BS占28区中的23位。对于经济损失率BZ,我们把它分为10级,每0.01为一等级,从0.51~0.60。在二元型下,四川的BZ为0.59,达到第9级,全国平均水平之BZ为0.57,为第7级,四川的经济损失,浪费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3,全国的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0.03,四川的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之作用为0.05,说明四川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不平衡性是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因而说明四川的体制改革的任务更繁重。
因此,四川的科技力量雄厚,经济水平却很低,其原因就在于四川是一种典型的“粗放”经济。四川今后发展的主要措施应是:加强资金投入,加强开放,加强科技投资,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充分发挥闲置的固定资产和科技人员的作用,进行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优化资产配置,减少经济损失,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应加快,加速调整经济结构。
表1 全国与四川省工业(1986—1992年)投入产出质量指标
表2 中国部分地区工业(1986—1992年)投入产出质量指标
标签:三元论文; 科技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四川经济论文; 二元经济论文; 二元结构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