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国际通用语语用研究综述论文_林文羿

林文羿 武夷学院海外教育学院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英语通用语语用研究综述。在对英语国际通用语语用研究概况综述的基础之上,得出新时代新形势下,为顺应语言发展的新态势,国内外关于ELF语用研究应关注网络虚拟世界的ELF语用现象。

关键词:英语国际通用语;语用;综述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英语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角色从外语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转变成为英语国际通用语ELF(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正如Firth(1996)定义:ELF为“接触语言,使用者既没有共同的母语, 也没有共同的文化。对这些人来说, 英语充当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定义可以看出:ELF实为语言变体,其特征表现为:1)非使用者的共同母语;2)是不同语言和文化人们交流和往来的一种通用语;3)动态性、高度可变性、混合性。

二、 ELF(英语国际通用语)语用研究概况

关于ELF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德国学者Haberland, Knapp, 后经Jerkins, Firth, Seidhofer的研究备受学界关注。随着语用学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开始从交际语境层面对ELF交际策略、能力及交际的有效度进行探讨,详见表格:

表格:国内外关于ELF 语用能力及策略研究的基本现状

冉永平,杨青(2016)信息互明策略、语境顺应策略

在研究语用策略的同时,不少学者将语用策略和语用身份相结合。Jerkins(1996)对比ELF使用者及NS(英语母语使用者)的发现,ELF使用者身份通常通过英语口音构建,且因同英语母语者的表达存在差距,在交际过程受标准英语影响很大。Yumi(2011)通过组间比对发现相比ELF使用者同NS交谈,ELF使用者之间沟通时更为自信,表达更流畅,因而得出结论:尽管在人数上NS处于劣势,但其语言规范仍被ELF视为标准。

ELF使用者身份构建也同具体语境相关(Plan,2008)。Cogo(2009)发现在多元文化的语境背景下,ELF使用者借助语码转换、适应等策略构建不同的身份,Byram(2008)统称之为跨文化公民(intercultural citizens),即具备多种语言、多种文化协调能力,最终达成交际意图的交际者。

ELF身份构建的核心身份为使用者母语身份,这种身份势必影响ELF交际者交际策略的使用及其他身份的构建(Archibald,2011),如文化身份(Pölzl U,2003)、国籍身份(Yihong Gao,2017)、语言身份(Sung,2015)。Virkkula(2010)还发现ELF身份构建具有动态性、复杂性、语境关联性。身份构建与策略选择互为关联,这同陈新仁(2013)语用身份构建不谋而合。

冉永平、杨青(2016)基于英语国际通用语背景下探索ELF交际语境的变化及社交语用能力表现,并提出要重视多元文化间相互交融的身份协同能力。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现阶段ELF语用研究还处于失衡态势。就研究语料而言,研究话语虽来自日常生活,具有代表性,但大多集中于电话录音、课堂录音等,对网络ELF话语关注较少,一定层面上不能适应网络交流常态化趋势;就国内外研究比对,国外研究ELF策略及身份构建学者众多、文献多样,然知网检索发现国内探讨ELF的文献虽多,但关于ELF语用策略或身份构建篇章较少。

三、 结束语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日常交际中的角色越来越来重要。文章通过对语言英语通用语ELF语用研究进行整理、总结,厘清了英语通用语语用研究现状,发现ELF语用研究存在失衡态势。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为适应新形势、新时代语言发展的新需要,国内外关于ELF语用研究应注重网络社交平台的ELF语用现象分析。

参考文献

[1]Cogo A. Strategic use and perceptions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J]. Poznań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2010, 46(3): 295-312.

[2]Firth A.Wagner J.On discourse,communication,and (some) fundamental concepts in SLA research[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7, 81(3): 285-300.

[3]Firth A. The discursive accomplishment of normality: On ‘lingua franca’English and conversation analysis[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6, 26(2): 237-259.

[4]Gao Y, Ma X, Wang X. Global and nation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ELF[J]. Journal of Asian Pacific Communication, 2016, 26(2): 260-279.

[5]Jenks C J. Doing being reprehensive: Some interactional features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a chat room[J]. Applied Linguistics, 2012, 33(4): 386-405.

[6]Ulrike Pölzl V. Signalling cultural identity: the use of L1/Ln in ELF[J]. VIENNA ENGLISH WORKING PAPERS, 3.

[7]Virkkula T, Nikula T.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ELF contexts: A case study of Finnish engineering students working in German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0, 20(2): 251-273.

[8]陈新仁. 语用身份: 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J]. 外语研究, 2013 (4): 27-32.

[9]冉永平, 杨青. 英语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能力及其重构[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 48(2): 287-299.

[10]杨青,郭遂红.语用教学新范式——英语通用语交际策略管窥[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4(04):112-116.

论文作者:林文羿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英语国际通用语语用研究综述论文_林文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