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配电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有必要加大对电网工程项目的管理。文章分析了其对工程问题的监督,并探讨了其管理措施。
关键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1电网基建工程的特点
电网基建工程属于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项目的投资额度一般较大,建设周期也比较长,建设进度难以控制,对质量与安全的要求较高,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1.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项目的投资额度一般较大,建设周期较长,通常项目施工时间跨度从1年到3年不等,有的甚至更长,因而项目投资回收的周期相对较长。2.风险大,难以控制由于电力基建工程一般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建设期间的物价变动、市场需求、资金利率等相关因素的不确定性给项目的实施带来较大的风险。再加上受中央和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项目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一般较大。3.关系牵涉复杂电网基建项目在设计、施工等关键环节一般都是外包,又涉及到土地的征用和附属物的拆迁等,因此,项目开发需要多方协调。另外,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各因素的影响导致工期延误等,给工程项目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4.专业性强在管道建设项目中,从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材料、施工现场到成本预算、核算等都有其较强的专业性质。
2电网基建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建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电网基建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会涉及到包括电力、信息、机械、材料、地质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知识综合度和知识跨度很大,因此,相较于其他管理人员而言,电网基建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掌握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基建工程的具体环节和工艺技术,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熟悉管理制度,拥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电网基建工程管理形势面前游刃有余,做好管理工作,保证电网基建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然而现阶段,拥有管理才能和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还比较稀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比较低下。
2.2基层管理效率低下
基层管理效率低下是我国电网基建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造成基层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现阶段我国电网基建工程的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制度还不完善,管理方法还很老旧,使得我国电网基层管理比较混乱,效率低下。其次,由于电网基建工程工期长,工程流程繁杂,牵涉的部门和人员众多,给电网基建工程管理带来重大困难。很多基建工程的施工现场杂乱,工作人员管理效率低下,不仅会造成无谓的经济损失,也无法保障电网基建工程的质量,急需进行改革。
2.3安全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电网基建工程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还比较低,导致工程项目在建设与使用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管体系还不完善,如:对一系列安全措施的执行力度不够;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还不够完善;部分安全设置不合格;对进场人员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够等。管理人员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2.4造价管理效率低下
工程的造价管理对于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直接和重要影响,合理的造价管理能够提高资金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提升效率。目前由于管理人才的缺乏,我国电网基建工程的造价管理效率十分低下,导致在工程设计、地质勘测、材料及设备购进、施工队伍等方面的成本支出等方面出现问题,造成了一定的资金浪费。
3电网建设项目风险控制决策
3.1加强电力市场研究
3.1.1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宏观经济形势直接影响对电力的需求。准确预测国民经济的宏观趋势,需要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了解产业布局、电力结构特点以及整个有关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等。它对于各个阶段的风险事件发生可能出现的后果、可能性的大小、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影响范围的大小等的估计。它可以为分析整个电力工程项目风险或某类风险提供依据,为下一步风险评价、制定应对措施等提供理论依据。
3.1.2加强对影响电力市场重大因素的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当前对于电力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因此,在实际分析决策中,必须考虑各种因素对电力需求的实际影响,并作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如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生活用电因素等。在对其进行预测之时,应当首先基于严格的市场调查进行,然后通过分析调查之后的有效数据,采取各式不同的模型进行评估与预测,从而充分保障其预测的正确。除此之外,还应当对天然气等各种新能源,太阳能与其他可替代能源对于电力需求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
3.1.3加强可行性研究
严格执行可行性研究深度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应当增加电网建设项目决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深度,并且采取有利于电网建设项目的一系列措施,以减少决策技术的风险。设计单位应当对电网建设项目作深入研究与调查,对区域内地质、岩性、土壤结构等因素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提高了设计特高压、智能电网等新技术,提高设计水平,以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要求的能力。
3.2加强政策研究
3.2.1电网投资政策。按照国际相关规定的具体要求,投资项目主要包括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等几大类。在确定项目的整体投资时,应优先进行鼓励类投资项目的选择,限制类项目则相应地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
3.2.2电力改革政策。从2002年开始,全国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实施开始大踏步前进,投资体制的改革则开始于2004年,项目审批制度开始贯彻实施。目前,仍在进行主要输电和配电电力等方面的探索,以及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化研究。除此之外,还在深入对电力系统的政策研究,预测电力改革的趋势方向,从而正确把握电网项目的投资决策。
3.2.3电网发展政策。国家关于电网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对于电网项目的决策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国家对于拉动内需的相关政策实施有效的分析与研究,并且充分考虑到国家对于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以及智能电网建设相关的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电网发展在未来的具体需求,实现对电网建设项目决策的有效控制,从而充分保证对决策风险的管控。
3.3加强项目敏感性分析
在实际决策中,需要对电网建设项目在财务上可行与否进行深入评估。相应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净现值、回报率法、投资回收期法等。加强对电网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并且充分做好相应的敏感度分析。对于敏感性分析,我们可以考虑改变项目相关的影响因素时,对相应的建筑成本、建设周期以及其他经济利益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促使决策具有更充分的依据,有效地降低项目决策的财务风险。
3.4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控对策
3.4.1实施档案信息资料员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
档案信息资料员工作在施工现场一线,对项目档案文件材料收集编制起着关键作用,应该建立并实施档案信息资料员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首先加强参建单位员工的培训,培训合格后颁发证书,持有证书才有上岗资格;其次,应按年度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按考核结果确认证书的有效性。为构建激励平台,档案信息资料员的考核评比应纳入年度集体及个人评优,年度考核结果作为晋级涨工资的重要参考依据。
3.4.2编制项目档案业务操作指南
业务指导标准内容体现在业务操作《指南》中,主要针对档案信息资料员业务操作层面,适用于该公司所管辖的项目施工部、项目监理部、项目业主部,项目总承包、项目分承包公司及施工现场档案信息资料员,包括材料员、造价员、技术员、安全员、质检员以及项目其他档案资料收集及管理的工作人员。作为档案信息资料员上岗培训的基本内容,《指南》是电网项目建设档案管理操作的工具书,是供各方实施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4结语
综上所述,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控制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基于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深入了解,将进一步分析市场风险,技术风险,金融风险等风险。并进行全面分析,有效降低其决策风险。
参考文献:
[1]张锡财.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的合同管理研究[J].科技传播,2014,08:72+60.
[2]金鹏.基于GPS定位的电网工程建设管理应用设想[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06:161-163.
[3]霍成忠.某电网公司工程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2014.
论文作者:薛擎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电网论文; 项目论文; 基建工程论文; 建设项目论文; 风险论文; 电力论文; 档案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