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提高整体质量和效率_企业经济论文

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提高整体质量和效率_企业经济论文

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方式论文,整体素质论文,效益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工业发展的任务和方针,为加快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转变增长方式的方向及体制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1994年工业总产值达76909亿元比1978年增长9.2倍,平均每年递增14.9%。已经建成比较完整、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在世界经济中的位次大大提前。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迈上一个新台阶。工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在一些技术领域名列前茅。但工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比较薄弱,加工工业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低,特别是机械电子工业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今后15年,根据我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加快我国工业的发展必须在转变增长方式上下功夫,把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作为中心,从粗放型为主向集约型为主转变。为此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从主要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建设规模,转变到主要立足于现有基础,把建设的重点放到现有企业的改造、充实和提高上;

——从主要依靠增加大量资金投入,转变到主要依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从主要依靠增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消耗,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消耗,减少浪费,使同样的物力、人力消耗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从主要依靠经济规模扩张,转变到主要依靠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规模经营、合理布局生产力,提高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区域分工效益;

——从主要追求产值速度和产品数量,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产品质量、性能和品种,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市场占有率。

以上几个方面是从生产力的角度讲的。转变工业的增长方式,还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形成体制上的保证。转变增长方式,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企业的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使理顺生产关系同发展生产力相辅相成。

第一,加快企业改革。十多年来,工业企业改革取得不少进展,有相当一批企业成功地进入了市场,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但是,仍有一些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生产经营困难。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在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宏观调控体系的同时,必须把工作重点转到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上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形成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大不相同,要实行分类指导,搞好大的,放活小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方针,国家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主要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以及金融财政等宏观调控手段。对于国有小型企业可以通过拍卖、兼并、破产、租凭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

实行政企分开,是落实企业自主权,搞好企业的前提条件。近几年,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已迈出很大步伐,但从总体上看,仍滞后于企业改革的需要和经济运行机制变化的需要。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计政府机构,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与国家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能与经营职能分开,从制度上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既保障国家的所有者权益,又维护企业独立法人地位。为此,综合经济部门应逐步调整和建设成为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部门,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把其他职能逐步转给企业、市场和中介组织。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包括专业总公司在内,有三种选择,有的可改为经济实体,有的可改为行业协会,有的可改为国家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单位。

第二,加快企业改组。这就要求通过资产流动和重组,对企业实行重新组合。这种组合要求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把优化资产分布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同优化投资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以资产为纽带,重点抓好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连结和带动一批企业的改组和发展,形成经济规模,充分发挥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每个行业都应培养出技工贸一体化、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第三,加快企业改造。我国现有企业特别是几十万个大中型骨干企业,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依托。必须把立足现有企业,提高现有企业的总体素质和水平,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指导方针。一是能够以现有企业为依托,通过改建扩建提高生产能力的,就坚决不再另行布点、铺新摊子。二是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大规模进行工艺设备更新,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起点和水平。三是各个行业都要制定行业技术进步和改造规划,提出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采用先进技术的标准和时间要求,限制淘汰落后的技术和设备,缩短设备更新周期。

第四,加强企业管理。这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我国工业能否加快发展,不仅取决于改革的推动和技术进步,同时,还取决于科学管理水平。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纪律松弛,生产经营不稳定,资产流失严重,这种状况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加强企业管理,一是要抓好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建立一支能力强、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企业领导干部队伍;二是针对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指导企业着重抓好质量、资金、成本、营销等方面管理;三是针对企业管理不严、纪律松弛、安全状况不好等问题,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建立层层责任制。四是进一步做好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班组建设、原始记录、计量等。总之,要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向管理要效益。

二、转变增长方式要在三个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一)加强基础工业建设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工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仍然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一是能源工业同整个工业的发展不协调,能源紧张的局面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原材料工业同加工工业之间矛盾加剧,原材料短缺的状况严重影响到经济建设的进程;三是基础工业技术水平低,浪费掉大量能源和原材料,影响到整个经济效益的提高。造成基础工业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原因分析,基础工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从主观原因分析,主要是在经济建设指导上,考虑当前较多,考虑长远发展较少,再加上体制上的缺陷,使有限的资金用于加工工业较多,用于基础工业较少。同时,基础工业价格不合理,造成资金利润率低,自我发展的能力差,也是重要原因。

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是中央《建议》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统筹规模,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集中力量高质量、高效率地改造和建设一批重点骨干工程,加快基础工业发展。

能源工业。以发展电力为中心,以煤炭为基础,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积极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钢铁工业,以改善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大力增加国民经济各部门急需的关键品种,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现有大中型钢铁企业改扩建为重点,使其产品品种、质量和成本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重点建设专用钢材品种项目,增强铁路、汽车、造船、电力和石油等行业所需专用钢材,抓好连铸、连轧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设一批条件相对较好的国内大中型矿山,同时有计划地在国外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做好千万吨钢铁基地的规划与改扩工作。

有色金属工业。要根据我国资源特点,把发展放在优先地位。化学工业,要重点发展化肥、农药等农用产品。积极发展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

(二)振兴支柱工业

我国的机械工业、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工业和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所以称为支柱产业,一是它的技术水平要求高,代表着国家的科技水平;二是它的产业规模,代表着国家的经济实力;三是它的发展前途广阔,代表着国家的发展后劲。说它们是支柱产业,并不是说它们已经总量很大,水平很高。实际上,这些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尚小。要积极发展,尽快使它们真正成为支柱产业。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九五”期间,支柱产业的发展,必须确定目标,择优扶持,注重提高,加强自主开发能力,形成经济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机械工业。它是国民经济装备部门,机械制造技术落后,不仅使自身的现代化程度难以提高,而且也不可能向其他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今后15年总的要求:提高大型成套装备开发和制造水平,改进重要基础机械和基础件性能和质量。努力提高机械工业的国产化水平和产品开发水平。国家投资集中用于建设公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推进重大机械产品和生产装备的研究开发。要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规模效益。下大力气扭转机械工业目前存在的生产集中度低和专业化水平低、规模经济效益差的老问题,尽快制定并颁布主要产品的经济规模标准,作为建设改造项目立项审批的重要依据。

电子工业。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和应用,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的电子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比较大,要迎头赶上。重点是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增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信息化系统和装备的能力,促进信息产业发展。要进行电子工业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综合性大集团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扩大与技术雄厚的跨国公司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石油化工。提高轻油回收率,油品主要产品质量尽快达到国际标准,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汽车工业。逐步建立我国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体系,初步形成独立自主的产品开发体系和轿车的开发能力。重点发展关键零部件、经济型轿车、大中型客车专用底盘、专用汽车、新型发动机、模具以及铸锻毛坯件等。促进汽车工业的投资集中和产业的重组,解决汽车工业发展的散、乱、低、慢的问题,尽快形成规模经济。

建筑业。重点建设城乡住房和公共工程,大力开发新型建材及制品。要加快城市住宅建设,提高建筑质量,积极实施“安居”工程,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增加城市供水能力和燃气能力。发展公共交通。在国家统筹规划下,有重点地发展一批小城镇,带动村镇建设的发展。

(三)调整改造轻纺工业

轻纺工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要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技术进步,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加工深度。

“九五”期间,我国发展化纤生产主要面临以下两方面的制约因素:

——化纤原料发展滞后,比例失调。

——现有企业达不到经济规模,缺乏竞争能力。

主要措施有:

1.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大型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鉴于“八五”期间重点化纤项目进展迟缓,特别是化纤原料滞后,“九五”期间,应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保证化纤重点工程建设。对“八五”期间已经开工,但尚未完成的项目,应加快建设,使其尽快投产;对“九五”计划新列项目,要尽早开工建设,确保如期完工。

2.抓好化纤生产企业的改组和改造,提高规模经济水平。“九五”期间国家宜重点扶植一批化纤生产优势企业,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通过联合、兼并等多种方式,推动化纤生产企业走集团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搞好现有化纤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装置的规模效益,发展深度加工,优化资源利用效果。

3.加大对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的投资力度。

4.需要国家明确的几项具体政策。化纤和化纤原料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发展的基础原材料,需要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在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中增列粘胶和高科技化纤项目,优先安排贷款,利率优惠。

三、转变增长方式要求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加快我国工业发展,除了解决体制上的问题以外,关键是加快技术进步。“九五”期间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企业技术进步与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结合起来。长期以来,我国的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层次低。基础设施、基础工业比较薄弱,支柱产业特别是机械、电子、石化、汽车规模小,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低,一般加工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专业化水平不高,加工能力过剩。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差,附加值低,是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的症结所在。因此,企业技术进步工作要紧紧围绕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倾斜,着力支持一批重点项目,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要重点扶持老工业基地和一批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使其在壮大国有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质量升级方面,发挥主导和带动作用。

第二,把企业技术进步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结合起来。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即使已经应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的,也有部分并未真正形成规模生产力,达到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我国每年重大科研成果2万多项,但投入应用的仅为2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二是我国生产领域科技投入少。近几年,我国全部研究与发展费用中,企业支出比重仅占25%左右,而1986年美国企业科技支出占全部研究与发展费用的比重高达73.3%,同年日本为66.5%,联邦德国为73.3%,韩国为67.1%,巴西也达到66.8%。三是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着布点多、规模小、管理弱、盲目重复建设的现象,致使经济效益不高,资源浪费严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合作,推动科院所进入大型企业集团,鼓励企业自办技术开发中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

第三,把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当前,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强,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国内与国际市场联系更加紧密。面对这种新形势,不加快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难以生存。要继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开发中心,逐步积累自身研究开发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引进技术要重在消化吸收,逐步改变低水平重复引进的状况。重视中间试验和工业试验,发展技术转让中介机构,建立地区和行业的技术创新组织和技术推广网络。增加重大技术开发经费占科技三项经费中的比重,做好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工作。

第四,把企业技术进步与发展规模经济结合起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技术的进步,工业化的推进,综合国力的提高,必须靠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走规模经营的发展道路。发展规模经济也是提高产业素质、企业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从而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实行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是先进工业国家的普遍做法。发展规模经济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因此,企业技术进步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战略转变而进行。实行规模经营,无论新建企业还是现有企业,凡有经济规模要求的都要遵循国家制定的经济规模标准和技术标准。不符合规模经济要求的项目不予立项。

第五,把企业技术进步与合理利用资源结合起来。我国是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而环境恶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必须着眼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要采取切实措施,既要保护好现有资源,又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大力推广和运用节能、节材、节水、降耗技术,使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来实现。广泛采取节能、节材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限期淘汰耗能高、耗材多、耗水量大的落后的工艺技术和产品。要坚决执行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彻底杜绝资源乱采滥伐、破坏环境的现象。

第六,把企业进步与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一是要抓好企业领导班子,建立一支能力强、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企业领导干部队伍。一个好的企业领导班子能使企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由亏损变盈利;二是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企业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三是要把质量管理放到企业管理的重要地位。产品质量是企业技术进步工作最终成果的直接体现,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质量管理贯彻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鼓励企业实行名牌战略,尽快形成一批代表我国行业水平的国家级名牌产品。积极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工艺、材料,以及先进的质量保证手段,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

第七,推动技术进步要把技术改造作为重点。鉴于我国经济规模和总量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工业化处于中期阶段,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有条件的。据分析,1984—1994年十年间我国技改投入1元,产出2元,创利税4—6角;与基本建设项目相比,投资只相当于同样规模的40%,而产出利税要高一倍,建设周期要短一半。必须立足于现有基础,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雄厚的物资、资金、技术条件以及人才管理经验等优势,以达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目的。能够以现有企业为依托,通过改革、改组、改造提高生产能力,就不要再铺新摊子。一是大力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以及银行技改贷款占总贷款比重;二是按照“两则”的规定,加速企业折旧,提高新产品开发费的比例,增加技改资金,缩短设备更新周期。三是充分采用国内外先进和适用技术,进行工艺设备改造;四是各行各业都要制定技术进步和改造规划,提出现有技术改造和采用先进技术的时间要求,限期进行技术改造。

标签:;  ;  ;  ;  ;  ;  ;  

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提高整体质量和效率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