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中情感目标的预设与实现_邱少云论文

中学生物教学中情感目标的预设与实现_邱少云论文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情感目标的预设与落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物学论文,目标论文,中学论文,情感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市生命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满足三个维度,其中第三维目标(又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下简称情感目标)教师们普遍认为难以预设和具体把握,或者说是颇感“迷茫”。作为教研员,笔者担任本区的中学生命科学教学比赛的指导。其中“神经调节”一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脊髓的功能;反射弧的结构;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完成的复杂反射活动。其中教学重点是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的功能;反射弧的结构。历经多次课堂观摩、反思、改进,对其中情感目标的内容预设和课堂落实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及其应对策略,颇有感触。为此节选其中的两次磨课经历如下。

1 第一次磨课

1.1 观摩任课教师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情感教学目标内容是教材“拓展阅读”的内容:毒瘾及毒品的危害。教学目标设定为“初步了解吸毒成瘾的神经学原理,懂得远离毒品的方法:决不吸食第一口”。相应的教学方法与过程是:①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的阅读材料;②出示“吸毒者的自白”影像资料;③学生讨论远离毒品的方法。从阅读材料中,学生能够了解毒瘾产生的主要原因:大脑通过不断产生的生理快感进行“奖赏”,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愉悦与依赖性“心瘾”,使解毒难以成功。通过影像资料,学生十分真切地看到了“一朝吸毒、终生戒毒”的痛苦;通过远离毒品方法的讨论,强化对远离毒品最好方法:不吸食第一口的认识。

1.2 反思与改进如果单从吸毒成瘾的神经学原理和懂得远离毒品方法的教学内容来看,既涉及神经学内容,又是重要的生命观教育,看似不错的选择。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说,这一主题的选择不够妥当。其一,高一学生对这一内容和有关影像资料并不陌生,阅读兴趣不浓,观看后的情绪变化不显著,感触不深。其二,就讨论技术而言,问题缺乏深入的基础,因为从阅读资料来分析,得出“不吸食第一口”是远离毒品最好的方法的结论并不难。但另一个“心瘾”问题——网瘾,与目前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更多,针对性更强,情感表现会更自然更显性。于是我们便有了下列的改进。

用“克服网瘾”的主题取代了“远离毒品”的主题。在教学环节的预设中,我们决定从“大脑对脊髓反射的控制作用”这一知识内容过渡到学生上网成瘾的现象,再出示目前学生网瘾严重的数据资料,播放广东一中学生因难以摆脱网瘾而自杀的影像资料,起到了情感上的“冲击”,强化了态度的养成;继而激发学生互相介绍避免网瘾的方法,从而达到“合理上网、健康上网”的教育目的。

2 第二次磨课

2.1 观摩与反思从教学效果而言,学生对网瘾问题的兴趣更浓,影像资料对情感的激发更强烈,对克服网瘾的方法讨论更实际、更踊跃。但从教学逻辑性角度来看,无论是关于毒品问题还是网瘾问题,其生理成因虽然都与神经科学有关,但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吻合度不高。本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在神经系统的组成和脊髓的功能上。如果说脑的控制作用也是教学内容的一个分支,那么,从教材的本意来看,主要是为了对脊反射功能的完善,是对神经系统各组成相互关系的完善。而网瘾却是大脑的机能,与脑控制下的“脊反射”主题有不小的距离。并且有可能给学生造成知识理解上的逻辑混乱。

2.2 改进必须守住“脊反射”这一知识重点,将情感目标的落实定在“钢铁战士邱少云”这一主题上。在教学技术处理上,先安排脊髓功能和脊蛙反射实验的学习,然后以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手遇火会很快缩回,可以不缩回吗?”为切入点,重点强调脑对脊反射的控制。由于学生对这一问题有实际体验,很快有了正确答案。教师又发问“被轻微烫伤的感觉有过吗?如果是较长时间被烫或被烧,其痛楚又会怎样?”教师没有要求学生回答,但要求学生想象和体会一下“感觉”。在学生有了“体会”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发问:“现实生活中有谁的手或身体的一部分遭火烧了,却不缩手或不去扑灭身上火的有吗”,教师话音刚落,不少学生立刻笑了,讥讽地说道“要么他脑子坏了!”“肯定会反射性地缩回肢体的”。此时,教师出示了英雄邱少云躺在烈火中的画像,充满深情地对学生简要介绍了邱少云的故事,同时引用了目睹这一过程的一位战友的回忆片段:火先是一点一点在邱少云身上蔓延的,我的内心充满巨大的同情和万分的矛盾,我想,肉做的生命体啊,哪能经得住烈火的烧烤啊!但烈火中的邱少云一动不动,我被强烈地震撼了,最后不敢看不敢想,大脑一片空白……学生被教师的叙述深深打动了,教室里静默了很长一段时间,教师十分动情地要求学生为这幅画题词。学生经十分认真地讨论,选择了一句既能反映大脑对脊髓反射具强烈的支配作用,又体现了邱少云坚强的意志品质的话:钢铁战士邱少云。

3 认识与总结

通过对“神经调节”一课的数次观摩、反思和改进,对情感目标从预设和实际教学生成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有了一些认识和总结。

3.1 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应有机交融 选择情感目标的内容,既不该被教材机械束缚,也不可与教学重点内容关联较少,形成虽有交叉,但“空间距离”过远的两条主线。最早对毒品和网瘾的主题确定,均受新教材内容的束缚,这两个主题虽与神经科学有知识交点,却与本堂课“脊髓反射”这一主线“夹角”过大,“重合”过少,不符合教学逻辑和认知规律。而邱少云这一主题的确定,既让学生认识到机体遇有害刺激会自动逃避的先天性脊反应的特点,又深刻感悟到用大脑支配脊髓反射的超强意志力是多么宝贵!情感十分饱满而真实,从而既达到教育学生敬爱英雄的第三维教学目标,又强化了对脊髓反射功能理解的第一维目标。

3.2 辩证施教,现代教法与传统教法有机整合传统教法经过历史的反复检验、修正和积淀,有着坚强的生命力。从案例中不难看出,如果邱少云的故事不是由教师作深情的诉说,而改成教师出示邱少云的画像之后,由学生们讨论关于“图象中人物的故事”,这种做法也可能会引发热闹的场面,但却全然没有了那份心灵的感受,没了“教室里静默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深层情感收获。于是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有时无声胜有声!当然,现代的讨论法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师的动情叙述,学生的动心沉默之后,再选择一个为邱少云画像题词的讨论问题,恰倒好处地为学生讨论及题词作了情感和态度的铺垫,自然而然地催生了正确价值观。因此,要辩证施教,做到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有机结合。

3.3 处理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递进关系 在情感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情感的激发是基础,正确态度的养成是关键,积极的价值观形成是最终目标。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情感的激发是正确态度养成的肥沃土壤和适宜的气候,也是态度趋于坚定的保障。教师营造了确立正确态度的氛围和环境,感动自己,感动学生,让态度“油然而生”。在正确态度的作用下,催生、坚定正确的价值观。这种以景激情,以情生感,以感至悟的教育规律,就是所谓的先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内源”,再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争辩等活动“内趋”,最后达到“内化”的学科德育过程的特征。

标签:;  

中学生物教学中情感目标的预设与实现_邱少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