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论文_余丽,戴建国(通讯作者)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论文_余丽,戴建国(通讯作者)

余 丽 戴建国(通讯作者)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龙胆泻肝汤是临床常用方,由肝胆实火上炎或肝经湿热下注所导致的诸症均可以使用该方治疗。笔者在临床中将龙胆泻肝汤用于治疗由肝胆湿热引起的急性结膜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带状疱疹等,均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天行赤眼;急性黄疸型肝炎;带状疱疹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23-01

龙胆泻肝汤出自金?李东垣《兰室秘藏》一书,为清泄肝胆湿热的代表方。方药组成:龙胆草(酒炒)、栀子(酒炒)、、黄芩(炒)、、柴胡、生地(酒炒)、、当归(酒炒)、、车前子、、泽泻、川木通、生甘草、组成。该方具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之效。而天行赤眼、急性黄疸型肝炎、带状疱疹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引起这些疾病发生的因素众多,结合临床,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可知多责于肝胆实火上炎与肝经湿热下注。故临床常用主方“龙胆泻肝汤”化裁,并取得较好疗效。

1 急性结膜炎(天行赤眼)

病案1 许某,女,19岁。初诊:患者因白睛暴发红赤伴眼睑红肿痒痛,畏光羞明,目眵粘结,口苦心烦伴轻度耳鸣入院。西医诊断为急性结膜炎。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辨治系肝经湿热,上攻于目所致。治当清利肝胆湿热,凉血明目。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g、黄芩9g、栀子9g、川黄连6g、柴胡6g、生地9g、车前子9g、桑白皮12g、杭菊10g、蒲公英30g、木通6g、泽泻12g、羚羊角丝3g。上方7剂水煎服。复诊诉眼红肿消失,疼痛止,继服7剂诸症消失。

按语:本病常因骤感风热邪毒,风热相搏交攻于目所致。《太平圣惠方》谓:“眼通五脏、气贯五轮。”《普济方》:“五脏有病,皆形于目。”肝开窍于目。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湿热困阻之象。故选用龙胆泻肝汤为基础方加减,清利肝胆湿热,加蒲公英、杭白菊羚羊角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白睛属肺为气轮。气轮目赤其病在肺,因此方中配伍味甘苦,性寒入肺胃经的桑皮,清肝火而利水道。

2 急性黄疸型肝炎

病案一 薛某,女,38岁。初诊:患者因目黄,身黄,小便黄2周。黄色明亮。伴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入院。舌苔白厚腻,脉弦滑有力。检查:GPT1256U/L,TTT12U/L,黄疸指数30,胆红素40μmol/L。西医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治当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和胃降逆。治以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方药:茵陈30g、大黄10g、栀子9g、柴胡6g、黄芩9g、半夏10g、龙胆草6g、泽泻12g、生地9g、木通6g、车前子9g、竹茹10g、砂仁6g、赤芍15g、鸡骨草30g、虎杖15g、白茅根30g。上方连服20剂,诸症好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复诊诉仍有疲乏无力,肝区胀痛,腹胀呃逆,恶心,食入易吐,小便短赤,舌苔白厚而腻。脉沉弦滑。目黄、身黄、小便黄等症状均有好转。检查:腹软。GPT500U/L,TTT8U/L。故而重新辨证施治。系肝胆湿热,肝气横逆,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所致。治宜芳香化湿,清利肝胆,调气和中。方药:旋复花10g、代赭石15g、杏仁10g、陈皮10g、木香6g、白蔻仁6g、白术10g、黄芩10g、香附10g、丹参30g、当归15g、白芍15g、藿香12g、何首乌12g、五味子6g。上方连服30剂,化验肝功能指标正常。连续服用1个月,肝炎指标复查正常,伴有症状消失,转氨酶及其他各项指标正常。

按语:《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曰:“黄家所得,从湿得之[1]。”此言黄疸之为病,源自湿邪阻遏,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肌肤,上注目窍,下达膀胱,其施治关键亦在利湿。患者急性起病,身目小便俱黄,精神不振,纳呆呕恶,胁痛身痒,为湿热并重之急黄。此系湿热疫毒为患,湿阻气机,热伤营血,重者热毒炽盛[2],上扰神明,迫血动风,其治除利湿热外需早加解毒凉血之品。

3 带状疱疹

病案一 钟某,女,27岁。初诊:患者因左侧胸部及背部皮肤突然出现潮红斑,逐渐演变成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继发水泡,疼痛难忍,1周来夜不能眠入院。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舌苔黄腻,脉滑数。方药:龙胆草6g、栀子9g、黄芩9g、柴胡6g、车前子9g、泽泻12g、金银花30g、连翘12g、蒲公英30g、川黄连6g、草河车10g、生薏苡仁30g、白鲜皮12g、滑石15g、炙甘草6g。上方5剂水煎服,复诊诉皮肤疱疹,红晕渐小,仍有刺痛,上方加元胡12g、川楝子10g,继服5剂,三诊诉胸部疱疹干燥结痂,疼痛止,诸症消失。

按语:本例患者左侧胸背遍生疱疹,苔黄腻,脉滑数,为肝胆湿热循经上犯,发于肌肤。凡湿热之证,必辨湿热二邪孰轻孰重,因证取舍,方可一击中的。李念莪曰:“热盛则疮痛,热为则疮痒[3]。”带状疱疹为临床急症,如错失治疗时机可致疼痛久羁,此例5剂疹退,10剂病愈,可见辨清湿热轻重对于及时、正确施治的重要性。

病案二 徐某,女,23岁。初诊:2014年8月6日。治当清肝利湿解毒。治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胆草10g、栀子10g、柴胡12g、赤芍12g、黄芩10g、生地12g、元胡12g、川楝子10g、丹参15g、车前子10g、泽泻20g、当归10g、白芍10g、蒲公英30g、生甘草6g。上方10剂,水煎服。复诊诉神经痛止,疱疹消失。

按语:本案乃肝经湿热,火毒蕴于肌肤所致,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清肝利湿解毒、理气活血止痛,加赤芍、丹参、白芍等清热凉血、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总结:上述病例虽在临床属不同疾病,但其基本病机均是由于肝经湿热所致,故均可以使用龙胆泻肝汤化裁,中医异病同治即是此理。笔者在临床中反复体会龙胆泻肝汤的药物配伍,胆草、栀子、黄芩均是大苦大寒之品,能迅速清泻肝经湿热,而当归、生地的配伍,滋阴养血,使邪去而阴血不伤[4],泻中有补,清泻渗利之中寓滋阴养血之功,柴胡与胆草的配伍,一升一降,降中寓升,苦寒降泄之中又寓疏畅升达气机之效[5],乃是本方一大特色,可见中医在用药配伍上的一大神奇之处。

参考文献:

[1]罗秋红. 黄疸阳黄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变化及临床意义[D].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1

[2]郭军. 基于数据挖掘的周仲瑛教授辨治慢性肝病经验要素研究[D].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3]付丹丹 王刚涛.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理论阐述及在皮肤科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0,(5),125

[4]吴文芝.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11)

[5]李斌 梅江. 辨证用龙胆泻肝汤异病同治[J]. 新疆中医药,2013,(2)

论文作者:余丽,戴建国(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  ;  ;  ;  ;  ;  ;  ;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论文_余丽,戴建国(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