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欣及其伤感无情的“申请表”评论_投名状论文

陈可欣及其伤感无情的“申请表”评论_投名状论文

陈可辛和他的悲怆与冷酷——评《投名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悲怆论文,冷酷论文,陈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都清楚《投名状》脱胎于《刺马》,但是陈可辛只要了它的壳而换了内核,将三兄弟的故事演变成了庞青云(李连杰饰)一个人野心的蜕变,从而突出了人性可怖的一面。结果是兄弟难可同当而福却不能共享——岂止是福不可共享,庞青云还将可能阻碍他步上“青云”的赵二虎(刘德华饰)除掉了。原来的什么歃血为盟、气壮山河的盟誓,不过是一纸谎言,根本经不起什么风浪,最最坚决的话语本来就是建筑在大话之巅,顷刻间彻底坍塌。不过,陈可辛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不仅摒弃了只有平庸导演才会津津乐道的兄弟道义,而目还将赵二虎、姜午阳(金城武饰)这两位草莽兄弟完全设计成了庞青云一步步走向心存志远的陪衬和台阶。庞青云站在兄弟的肩膀上成就自己的大业,这个过程或许才是陈可辛所要的。也正因此,影片故事没有救赎、只有悲情的内核。而我们在感受悲情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主要角色内在冲突所带来的震撼。

当然,不能说张彻当年所拍的《刺马》(1973)就俗了。当年狄龙饰演的老大马新贻、陈观泰演的老二黄纵、姜大卫饰演的老三张汶祥,至今仍让港台及东南亚地区的中年男性观众津津乐道,原因之一是那时“勾义嫂”① 的话题极少在电影中作为主要内容出现,而当最近这20年香港黑帮片中再出现类似话题时,也不再像当年般受人关注了,杜琪峰的《枪火》(1999)就有诸如此类的情节。不过,《刺马》在当年受到港台及东南亚地区观众的欢迎,其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当时港台及海外华人对“反清”这样的话题仍然热衷,马新贻叛友求荣当上清朝官员后遭诛杀,当是大快人心之事。传统中国人在所谓“道统”与“逆道”意识中,当然是站在老二、老三这一边而带入了这种意气和情绪的。再扯远一点,金庸第一本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当时受到追捧,大抵也离不开书中“反清复明”的主题,这一主题在当时的港台及海外华人社会颇受欢迎。的确,在当时内地万马齐喑的年代,在港台及海外华人中,认同中华民国而不了解新中国的确实占了多数,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政治因素。同时,张彻导演当年选择了俊朗、挺拔的狄龙来出演城府极深、阴险毒辣的马新贻,这一形象与狄龙之前频频饰演的凛然大侠形象构成极大反差,这对观众来说是个新鲜体验,尽管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后来也都认同了导演的大胆尝试。“张家班”实力向来为广大观众所认同,张彻忽地出了这么一招,确实引来了人们的好奇。故此,《刺马》在当年引起较大反响也就是情有可原。

回到《投名状》,这部影片说是陈可辛对张彻致敬也好,或陈可辛为了完成自己的一桩心愿也罢,说到底,《刺马》之类经典仍然是中年一代香港电影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

对兄弟盟誓的彻底颠覆

从编剧长达8人的名单就可以知道,剧本是一改再改、再改,甚或重写。陈可辛是多么想要摆脱《刺马》的影子。

我无意去揣测陈可辛在剧本撰写过程中注入了他多少个人意见。不过,从现在公映的这个版本可以看到,影片中几乎所有情节都是围绕着庞青云来写的,着力地描写了一个原本不过是个普通军官的庞青云如何踩着兄弟们的血和生命一步—步踏上他的“青云路”。影片开始,因兄弟部队“魁子营”不出手相援而令其整营的1600个弟兄死光,庞青云要装死才得以逃生,这令他痛不欲生、忿恨也深感羞愧——这一笔无非在说,庞青云一开始并不是那么冷血和深藏不露。而落泊失魂的他一路走来,饥肠辘辘昏倒时,竟得一少妇莲生(徐静蕾饰)相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怜互慰,两人也因此发生肌肤之亲。料不到的是,莲生却爱上了他,而庞青云不过是犯下“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误”而已。这是《投名状》要与《刺马》做出区隔的要点。

《刺马》倒是单纯,三兄弟反目成仇的主因是一个女人闯入了兄弟之间的感情,而《投名状》中就复杂许多。片中的庞青云就算喜欢莲生,在与赵二虎、姜午阳一起回到村里,结成兄弟后,也毅然独自一人睡到村外。当晚,作为军人的他是断然不会听不到曾经有人脚步急促地跑至窗外的。莲生忍住了,没有迈进那一步,屋里的庞青云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这是影片很小心的一招儿。因为庞青云很清楚,落难之时与赵二虎的这个女人睡了一觉是彼时彼境,当不得真;最重要是如今虎落平阳,现在是与一窝土匪在一起,姜午阳要拿走他的军靴时,人家就很清楚他不是一个胸口挂“勇”字的小兵。而正因为他是一个军官,还有他不只是生存的盘算,于是这时的他压根就不想再碰莲生这个女人。陈可辛本来就是一个善拍情感戏的导演,这时的他只让莲生表现出她对庞青云主动的、单向的感情,而让庞青云则仅仅停留在有那么一些感觉上。导演在这里的着笔为后来的剧情和人物感情发展留下了必然的铺垫。

男人的情谊和男女之情从来都是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事。否则,也不会成为几乎所有电影、电视和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了。

《投名状》里的男人和女人,从逻辑上来说属于败笔。男人的情谊从最初的庞青云与赵二虎、姜午阳为伍起,就建立在一个不可靠(而且是极其不可靠)、不对等的基础之上。庞青云与赵、姜根本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且不去说性格,在各人背景、身份、文化和人生观上完全是南辕北辙。庞青云是体制内一名有想法的军官,而赵二虎、姜午阳出身草莽,赵二虎空有忠勇,而姜午阳也枉有聪明。两人不仅是体制外者,而目还是基本不懂何谓体制的文盲(有理由相信他们就是文盲),故而庞青云几乎未经任何障碍就轻易将他们和他们的土匪队伍收编拉入了建制内。这样一个戏剧结构无疑有点强行将回归体制与江湖规矩形成反障的味道,只是本片对其中应该产生的牵扯又显得过于软弱而欠缺张力。至于莲生这个角色,有评论甚至认为其可有可无,这大抵也说明,女人在本片中的作用亦非必然。

电影之所以能够始终引人注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电影是一门动用了所有手段进行经营的玩意,它用画面、动作、语言、音乐等来调动观众情绪和思想,而当影片的导演、摄影、美术、演员等技术部门均相当出色时,它就完全有可能掩蔽掉影片某些方面的不足,而令观众觉得其余的问题都可能只是吹毛求疵了。《投名状》亦属于此列。影片中灰色冷调贯穿全片,连同悲情的结局,观众早已堕入其中,难及其余。但对于一部如此用心的电影来说,指出其中的要害处,还是必需的、必要的。

而其要害处归根结底仍是三人立投名状基础以及其后的行为逻辑问题。退一步说,三人歃血为盟、立下投名状是因为赵二虎和姜午阳的无知,或因那场抢粮劫暴中与官兵打斗时庞青云救下的姜午阳一命。从最朴素和最江湖的立场,赵、姜二人就此认定庞青云为兄弟,而落难中的庞青云也乐得有个暂时栖身之所,于是有了三人的兄弟之约,这似乎也符合人物心理和行为逻辑,也算顺理成章,但此后的情节就较为牵强而难以让人揣摩了。就在庞青云救下姜午阳的同时,姜午阳发现了庞青云脚上穿的那双将军靴,并要拿自己的布鞋与他交换。军匪相遇,行走江湖并与清军作对的姜午阳及其他弟兄怎会对此一点戒备心都没有?特别是在隔了没多久庞青云就提出归顺清朝的时候,怎会没有一丝戒心?这一结膜没有解决,于是,三人立下投名状结拜为兄弟,说什么“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等,起码就是靠不住的了。一个念念不忘功名的将军岂会真的与土匪头儿同生共死?难道真的只是因为赵二虎空有忠勇、姜午阳也徒有聪慧就会与后来暴露出狼子野心的庞青云结为兄弟并让他做大哥吗?这或许并不为一般观众所认识,一般观众会被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两军对垒、血腥厮杀、兄弟情义和官场黑幕等所完全吸引,并被庞青云每每在三兄弟有冲突时摆出的一副不得不又于心不忍的样子所欺骗,而完全可能将应有的逻辑性置之不理。

阳刚、雄性和江湖情,是男性题材的主要元素之一,庞青云可能是陈可辛迄今为止完成的最成功的银幕人物,但因为影片太过于集中在庞青云一人身上,这“树”只余两枝,孤零零的就是赵二虎与姜午阳,以至于最终我们看到庞青云人物发展甚有层次感,而赵二虎、姜午阳则是一片空白。虽说大哥庞青云曾将兄弟当作棋子,但他最终也因不谙官场之道而遭人利用,到头来也不过是朝廷的棋子;而毫无心计的二哥赵二虎被暗箭乱射身亡,可悲的是,他连死也不知道自己最终死在谁之手;老三姜午阳天真,以为“乱我兄弟者,必杀之”地杀了莲生之后,兄弟之间就太平无事了,谁料当他明了真相后,又以“兄弟乱我兄弟者,必杀之”,手刃大哥。兄弟之间义盖云天的豪情最终落了个悲怆、绝望和冷酷的结局。

至于莲生这个角色,确实是与原来《刺马》中的小婵(井莉饰)所起的作用有较大差别,当“勾义嫂”在本片中变得无足轻重时,她还可起什么作用呢?倒不如后半段更直接地描写兄弟三人掀起更激烈的戏剧冲突或会更能吸引人。而徐静蕾饰演的这个角色也乏善可陈,仍然十分本色。

香港导演一次成功的商业操作

截至日前,《投名状》在中国内地票房已达一亿,与内地同步上映的香港票房则近千万。说到底,《投名状》还是一部操作成功的商业制作。李连杰、刘德华和金城武三大明星坐镇,陈可辛也从张彻与狄龙身上学到了“反其道而行之”的人物设计,令李连杰来了一次难得的提升,让他终于摆脱了明星架势而成为演员。尽管影片在剧作上偏了重心地将戏过于集中于庞青云一角,并且存在着经不起推敲的脆弱的人物关系,但客观说来,庞青云还是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一方面是明星本身拥有的魅力所致,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说是陈可辛对这个角色节奏感的掌握到位。陈可辛十分准确地塑造了这十多二十年来中国电影古装类型片中最成功的人物。

个人认为在此之前,在中国电影古装类型片中最成功的人物塑造是李翰祥的《火烧圆明园》(1982)和《垂帘听政》(1983)中的光绪皇帝(梁家辉饰)以及徐克导演《新龙门客栈》(1992)里的香玉(张曼玉饰)。“梁版光绪帝”在过去中国电影里所有曾经出现过的光绪帝中,如舒适(《清官秘史》,朱石麟,1949)、狄龙(《倾国倾城》、《瀛台泣血》,李翰祥,1974)等,是更接近我们的历史想象的。尽管那只是一部野史,却仍是中国电影中最“鲜活”的一个皇帝。与此同时,与一贯凛然正气的侠女形象大出其右的客栈老板娘香玉,狡黠聪慧、反叛灵活与大局观合于一体,相当生猛,让《新龙门客栈》出现了一次反潮流的格局,让同类型电影相形见绌。这一结果与香玉这个角色的突出表现大有关系,没有了她,该片肯定少了太多的精彩。事隔多年,到了《投名状》,陈可辛再次让庞青云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可以说,庞青云角色的成功是香港电影导演结合中国历史题材(哪怕也只是野史)的又一次成功。

香港电影导演由于长时期受商业电影及其操作模式的熏陶,对影片的制作和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见识,尤其是对明星在一部电影里如何运作以及对这些明星演员的组合、造型等,都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加之,香港的电影明星也非常专业,当他们一旦接拍了一部影片后,他们将会十分配合导演的工作,并在制作过程中给予所需要的付出。换言之,职业化、专业性的结合是一部商业电影制作所必需的,而与此同时,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在某些时候也需要做出必要的妥协。如金城武在本片中就没有像李连杰、刘德华那样剃光头,而刘德华的戏份也没有李连杰多,这些都是谅解和信任才可能达至的良好合作。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明星之间的合作才能最终为影片赢得更多加分,而导演也才能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才能,起到更多积极的作用。《投名状》是香港电影人又一次成功的商业运作。

香港电影界一些比较具视野的导演总会尽力让他们的电影拍得出彩,特别是在香港回归之后,他们有了一个更大的银幕。前年张之亮的《墨攻》就拍出了少见的历史感,这让人认识到,原来香港导演除了会拍警匪类型片或一些夸张喜剧片外,还能有另外的表现,有另外一些的功底、功力和见识。现在陈可辛再次证明,当一个态度认真、具有见识并有才华的香港导演一旦结合到内地丰厚的种种资源和有力的财政支援时,肯定会获得比以前更大的成就。

而《投名状》应该是一个典范。

注释:

① 勾义嫂,是广东黑帮江湖中的俗语。所谓“义嫂”是以江湖兄弟相称的兄长的妻子或女友,此专指有人为勾搭为首大佬的妻子或女朋友。因为“义”与“二”在粤语同音,故也有人将其误写为“勾二嫂”。

标签:;  ;  ;  ;  ;  ;  ;  

陈可欣及其伤感无情的“申请表”评论_投名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