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入学考试史:图文试题的类型与意义_中考论文

中考历史:图片入题的类型与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考论文,意义论文,类型论文,历史论文,图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卷看,图片入题比较普遍,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就试题言,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还有改错题。就图片言,既有历史照片,也有历史地图,还有文物图。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图片入题与新课标教科书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相辅而行、相互促进的关系,是对《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之“教学建议”中要求“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的回应。

图片入题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图片入题使整体试卷在外观上显得平易近人,利于考生消除考试恐惧心理;其次,图片入题能增加试题的亲和性,提高考生的读题作答兴趣;再次,图片入题可以减轻考生因阅读大量文字材料而引起的疲劳与乏味。

从大多中考历史图片试题看,图片是作为材料运用到试题中的,但由于图片的内容、价值、来源等不同,所以试题立意、试题内容、考查范围、考查力度等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历史图片可分为三类:一是文物图,包括文物的照片、拓片、临摹、复制、遗址、遗迹等,大多都有实物依据,真实而直观;二是历史地图,包括疆域、形势、分布、路线图等,是根据相关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将沿革、范围、程度等用地图表现出来,既高度概括又比较直观;三是历史想象图,包括画作、漫画、示意图等,是用图画来表现史事、现象以及观念,形象而有特征。反映在试题中,不同类型的历史图片入题方式、设问角度也有区别。如通过地图反映的形势变化及其事件由来;由人物图像判断相关历史事件;从漫画揭示社会现象及特征;从历史照片认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以及因果、影响、教训等等;从遗址、遗迹图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等。也就是说,图片入题涉及面广、形式灵活,旨在考查考生多角度深层次识记与理解、掌握与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促使考生形成基本史识及处事能力。

1.将文物图片作为设问素材,考查学生的基本认知与理解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规定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据此,中考历史试题在立意与呈现上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在突出重点主干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历史知识,进而形成比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将基础的历史知识上升为基本的能力,作出正确选择。历史照片是历史人物、现象、事件的瞬间定格和历史纪录,是认识历史、追求真实、理解历史的证据,也是形成基本史识的证据,因而历史图片作为素材而引入题中,既是命题者设问的依据,也是考生作答的基础。

[例1](2007年重庆中考历史题)以下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

出土的粟和装粟的陶罐

尖底陶罐

圆形房屋

A.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B.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C.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D.半坡人的生活状况

[例2](2007年泉州中考历史题)辨析题: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小林同学参观了泉州清源山麓的老石像(见右图),他对这里蕴含的儒家思想赞不绝口。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2006年河南中考历史题)读图回答:

①半坡人面网纹盆②司母戊鼎③《史记》书影④《资治通鉴》书影

(1)请你按某一标准将以上四幅图片分成两类,把图片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一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分类中,就史料的真实性而言,哪一类价值更大?请简要说明理由。

这类图片入题的形式灵活而新颖,选用学生可以接受的基本的图片材料,不但美化了试卷,而且能引起考生兴趣,考生通过读图而回顾所学知识,对相关史事进行再认再现,由图像而联系相关史事、人物、事件、现象,以此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进而考查简单的知识迁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应该说,这是符合课程目标中让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的规定的。

2.由历史地图引出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方法

历史发展过程不但有时间的延续,还有空间的演变。对中学生而言,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是学习历史知识与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基础,也是形成基本历史意识不可缺少的素养。历史地图以其特有的形式表示了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既是对特定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某种程度的动态反映,也是了解相关史事发展概况的直观材料。历史地图作为直观材料入题,能使设问的开放性加强,促使学生养成以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实现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和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与渗透。

[例1](2006年河南中考历史题)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无数产品实行全球化生产,旅客可以乘飞机在24小时之内到达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大城市,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瞬间把信息发往世界各地,大额资金可以通过国际结算,在几秒钟之内划拨到指定的银行专用账户上。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呈现出什么趋势?请举出体现这一趋势的典型事例一例。

(3)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开始积极地融入世界。请举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例子。

[例2](2005年泉州中考历史题)结合材料(《春天的故事》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图7(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对外开放的有关问题。

请回答:(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2)歌词中的那位“老人”指的是谁?(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分布在哪三个省份?(4)我国现代的对外开放与鸦片战争以后的“开放”有何不同影响?

[例3](2004年山东历史中考题)下边示意图反映了

A.东晋与前秦的对峙

B.南宋与金的对峙

C.北宋与辽的对峙

D.南宋与元的对峙

这类图片入题的形式比较普遍,而且大多历史地图与教科书内容有显性联系,或者就是教科书中的示意图、形势图、疆域图,用这样的历史地图入题,利于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在识记、联想、再现的基础上,思考相关知识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与归纳,进而形成基本历史认识。历史地图作为考查历史学科内综合以及跨学科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注意历史知识与历史地图的结合,既有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又有必要的文字材料,能促进学生在审题、思考、作答的过程中体会“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的治学和读史的重要方法,养成从历史地图中获取历史知识、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综合能力。

3.图文结合而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形成史识的能力

图片材料与文字材料结合起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由图入史、因文入图,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图文结合、联系所学,在理解材料内容与试题要求的基础上,挖掘图片背后的故事,分析图片材料与文字材料的联系,重新整合与梳理知识,认识相关重要史事与文化知识,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得出基本历史认识,做出自己的解释。

[例1](2007年连云港中考历史题)“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根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简要归纳影响“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

图一:专制统治下的农民

图二:污染导致森林死亡

图三:德军侵占巴黎

2.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上述探究过程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连云港”有哪些启示?

[例2](2006泉州中考历史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计划经济的时代,物资严重匮乏。为缓和供应的紧张,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大到钢铁、煤炭、粮食、布匹,小到毛巾、肥皂,都是按计划生产和销售的。图6是20世纪60年代的布票。

材料二 图7为20世纪70年代的打扮。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材料三 图8为21世纪初人们的穿着打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实行布票等票证供应的主要原因、目的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人们衣着打扮发生了哪些变化?

(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人们衣着打扮发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例3](2005年安徽中考历史题)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各国纷纷以各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人类社会对待历史悲剧的正确选择。某班举行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系列活动。

(1)在探讨抗日战争胜利主要原因的主题班会上,小丽同学认为是美国向日本本土投放了原子弹,小华同学则认为是苏联红军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小刚同学负责布置图片展,请你帮助小刚同学为下列三幅图片各拟一个标题。

标题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图 1

图 2

图 3

说明:图1: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犹太殉难者纪念碑前下跪,代表德国请求得到战争受害者的宽恕。图2:在这幅拼图中,左图为一日本老兵东史郎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拜祭死难者,向亡灵忏悔谢罪;右为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东京参拜靖国神社的资料照片;图3:2005年2月,德国一名儿童手持蜡烛参加悼念二战死难者的集会。

(3)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名同学,在参与上述活动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这类图片入题的中考历史试题最大特点在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比较紧密,有一定的开放性,较好地体现了中学历史教育的时代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命题者围绕热门话题、现实问题选择学生容易接受与理解的图片材料与文字材料以呈现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的结合,进而用有意义的设问引导考生进入问题情境。考生作答这样的试题,首先是要把试题内容与已学知识联系起来,确定它在已有知识结构中的地位,探寻相关的知识点和知识要素,明确相应的历史环境。其次是要将“分析”和“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回忆历史学习过程,将初步形成的历史思维落实在解题之中。考生在阅读材料、回想知识、思考问题、组织答案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理解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认识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总结与概括图片入题的特征,旨在增强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中考复习的质量。历史图片题综合性较强,既能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也能考查学生的分析阐释能力、联系实际能力,而且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历史图片教学,有意识地指导与引导学生,由图入史,与所学内容相配合,与所学内容的重点问题相配合,使学生通过对图片的阅读与理解,更好地把握图片背后的故事以及图文之间的关系,提高阅读理解的学习能力与面对现实的处事能力。

标签:;  ;  

中学入学考试史:图文试题的类型与意义_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