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爱情故事_历史论文

面向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爱情故事_历史论文

直面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爱情故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直面论文,爱情故事论文,教材论文,高中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历史教材涉及了许多隐性或显性的爱情故事,作为历史教师,授课时偶涉这些内容,往往有些尴尬:我们一方面苦口婆心大讲早恋的坏处,防微杜渐;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讴歌爱情的美好,似乎有些自相矛盾。学生们或许会在感叹惊喟、羡慕景仰之余,在心底把尘世间的故事,羞答答地与课本中的经典爱情作着比较……现实情节令人们不能再顾左右而言他,老师们于是在多了份小心和慎言的同时,开始直面历史爱情故事,谨慎地讲述这些故事,烘托出自己心中的爱情观,既透露着几分人生浪漫的诉求,又契合着辩证、客观、合理的评价,在更为切近寻常生活不寻常意义上,反映着自己的历史观,反思着自己的历史观。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新课改更多地注重历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史观史鉴方面的功能。历史是真实的,教材中有爱情情节或细节,自然不可避免。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亦即了解人物、事件、背景、影响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恐怕应该是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观,能够运用史观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发生积极影响。其中所涉爱情问题,当然不仅不能例外,还应特别予以重视。笔者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多年,对此有些体会,略述如下,抛砖引玉。

一、尊重心理需求,及时进行传统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里,伟人们的爱情惊天动地,轰轰烈烈:

必修1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所写《与妻书》情真意切,令血性男儿亦落泪;同盟会元老黄兴与徐宗汉,那是在战火中成就的患难夫妻,英雄的爱情也不缺一丝隽永的情致和缱绻的柔情;廖仲恺与何香凝赤诚相待,投身革命;孙中山与宋庆龄的深厚感情,更是为中国人所动容!

必修2中,一幅图片《凯恩斯与夫人在一起》,夫妇二人深情对视,眼底含笑,这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不仅精于解决繁复的经济危机,也有温柔多情的一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幅插图,反映了保尔与冬尼娅的经历,让我们明白,家庭出身、个体经历和所受教育对爱情的影响也是重要的,一时的激情不能保证长久的和谐……

还有“中美合作”的蒋介石与宋美龄,人都说政治婚姻,没有什么嚼头和味道。可是,在西安事变的关键时刻,是宋氏兄妹在奔走呼号积极营救;抗战期间,宋美龄以女子之身赴美求援,英文演讲震动美国国会获得救助;这也是爱情——虽衷情政治却也不离不弃,为之着想和付出不反悔。更有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终身相伴相濡以沫;鲁迅先生与许广平的师生之恋;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革命情缘;刘少奇与王光美属忘年之恋却真情投入,美满幸福;周恩来与邓颖超更是为革命付出了终身,没有子嗣却终身相依,最是让人钦叹和感慨。共产党人的爱情,生活和物质可以艰苦、匮乏,事业却崇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了解和掌握了很多这方面的材料,并且很希望老师们有所观照。学生是激动的,他们受心理、年龄的影响,往往带有情绪化的特征;作为老师,我尊重他们的感受,但我也会郑重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理想的、上进的爱情是人生的甘露,那种为信仰战斗,为理想献身的情感,是人生的高境界和大包容。中国自古就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主流文化意识,近代革命者的爱情所应和的是那个特定的时代,付出了,但不是每一种付出都会有丰厚的回报,也许因为时代,因为阶级属性,他们的爱情,也多带有惨烈的色彩,包含着化蝶般的诗意。至于西方人,他们的情感表达似乎一直比国人更外露、更简洁。

面对这些具体的故事、起伏的情节,如果选准角度,处理得当,往往能收到良效:在引发学生们强烈兴趣的同时,给他们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二、重视教学设计,丰富知识,放宽视野,衍生爱国主义情感

历史上有许多和亲的女子,那些嫁到匈奴的、乌孙的、西藏的、回纥的汉族皇家公主或宗室女,从中原到塞外,多是不情愿的。李欣《古从军行》里的“公主琵琶幽怨多”,写的就是汉朝公主远嫁乌孙时弹的哀怨之调……我以为:至少嫁于匈奴的王昭君不是,她不愿在汉室的皇宫虚度,而是甘愿远嫁。被封为“宁胡阏氏”,不是傻等着天荒地老,而是主动出击,在所谓的爱情里,较量着高贵与低贱,维护着奇女子的自尊,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真情,结果带来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匈汉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的和平景象。边境安宁,战事消弭,牛羊成群,惹得我们的历史学家翦伯赞题道:“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在印度,占西女王为维护夫君的领地和民族利益,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奋然而起战至牺牲,成为反英大起义中的民族英雄;在南非,黑人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与夫人温妮,历经二十八年的牢狱之隔,仍挚爱如初,这样的爱情,伟大、无私,把国家利益和民族独立存亡作为爱情的重要条件,是人世间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愫。

《青春之歌》中女主人公林道静的爱情选择,令今天的孩子们理解又费解,点头又摇头;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中,曹操和蔡文姬的千古情意,诗词音乐的知音,金璧赎回的厚重,令文姬毅然离开掳掠她的匈奴,离开曾经嫁过的匈奴夫君左贤王,回归汉朝,一曲《胡笳十八拍》,唱的或是爱情,抑或不是,更多的,恐怕是一种家国的情愫,以及现实主义特色。

明朝末年,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是不是爱情?是。可是,与民族大义相比,这样的爱情或许就显得低俗不堪了。纵使清军入关,并没有打断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只是改朝换代,但是,一个人的节义由此丧失,一个男子的降伏,却要借一个女子说事,真是大可不必!

三、整合教学内容,串点连线,在鉴古知今中提高历史认识

封建帝王的爱情,往往引起学生们更多的探究:北魏孝文帝提倡鲜卑人和汉人通婚,自己带头纳汉族大地主之女入后宫,为几个弟弟娶中原女子为妻,将北魏公主下嫁汉族地主,这位深谙汉族经典的皇帝,他是想以爱情和亲情为纽带,将两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最终的汉化和封建化目的;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好比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位好女人;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爱情,那是女子的锋芒远胜男人,于是取而代之毫不犹豫,其治国思想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显示出超强的胆识与气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他们之间有没有爱情?有啊,昭示爱情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至今还屹立在那里,只是这爱情里,除了一个汉家女子的温文大气,更有着大唐王朝的繁荣昌盛作为坚强后盾!

光绪帝与珍妃,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什么呢?这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作为男人,连自己心爱的女子都保不住,哪里能保得住千疮百孔的江山,保得住维新变法的成果?所以,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还有多尔衮和庄妃之间,奕与慈禧之间,有无爱情?学生们猜测:是野史的胡诌,还是正史的隐讳?即便有,也是一种错失的补偿,或是一种错位的利用,或者,什么都不是。

还有,周幽王和褒姒,商纣和妲己,唐玄宗和杨贵妃,是不是爱情?当然也是!只是这样的爱情不够健康,沉醉于欲望和淫逸,隐溺于歌舞升平……可是,封建时代历史的记载和评价,总是把太多的不是,强加到这些柔弱的女子身上,把国家的衰亡、社稷的倾覆这样的重责推诿给几个女人,这样的历史观是不正确的!朝代盛衰原因多重,政治腐败,战乱迭起,地方割据,少数民族起兵,社会经济破坏等等都是原因,如此片面地夸大女子的影响,恐怕也反映了中国男人担当的勇气不够,也反映了封建历史时期女性地位的低下,只是作为男人的附属品,或转嫁痛苦危机的工具。

四、设计探究,了解史实的人文性与社会性,在感受与体会中提高审美意识

必修3《儒家主流思想传播》一课讲到董仲舒提出的“夫为妻纲”,有女生立即叫嚷道:这怎么可以?是啊,因为我们倡导个性解放,才会觉得不合理,正因为不合理,才会对儒家思想的正反两方面作用更好地理解。恰恰相反,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对自己“泼妻”的宽容,让许多男生不解和质问:爱,是否也包括容忍她的一切缺点?爱,是否就是没有原则的委曲求全?知识、美德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也有些著名的哲学家终生未娶,比如柏拉图、帕斯卡、康德、叔本华、尼采,他们不要爱情,甚至痛恨女人,真是挺有意思。呵,叔本华说,只有哲学家的婚姻才可能幸福,而真正的哲学家是不需要结婚的。这个悖论,还真是不好理解。也许爱情,只宜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深究则失望;看得越通透越明白,危险也越大,所以爱情中人不宜聪明,糊涂懵懂才可爱,即便明白了,也不可表现得太过明显和直接。

必修2《物质生活变迁》一课中,民国时期的新式婚礼是那样有趣;孙中山与宋庆龄的西方服饰合影是那样经典,活脱脱一幅“才子佳人”的画像……

必修3所录的《诗经》中的《蒹葭》《关雎》,执著追求;宋词中柳永的“多情”“相思”之说,抒情婉约;新文化运动中的几位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他们各自的爱情也非常有意思,陈的常弃常娶,胡的有追求却打不破僵局,鲁的虽未弃却冷藏……达尔文的进化论,涉及“用进废退”的自然选择问题,以及获得性遗传的优胜劣汰,有学生激动地发表感言:以后寻找那一位时,一定要把他(她)的上进心和努力程度作为先决条件,不然,后代的“基因”成问题。还有,《巴黎圣母院》《安娜·卡列尼娜》等外国名篇,更是让学生感悟了爱情的多重特点。

选修5《人从哪里来》中,例述了基督教经典里上帝耶和华创造万物和人的故事:亚当和夏娃,男人和女人,女人真的是男人身上的肋骨造的?他们结为夫妻,养育后代,成为人类始祖?还是女娲“抟土造人”,搭配男女……为科学了解人类进化作了铺垫。希腊神话中有关克里特岛的美丽传说,多数与爱情有关,比如宙斯与欧罗巴,勇闯米诺斯迷宫的雅典王子提修斯和阿里阿德尼公主,激发了学生对西方文明的兴趣和向往……

选修6中,西施与范蠡的故事,哭倒了长城的孟姜女,都是唯美与浪漫的诠释。尤其《昆曲的拯救和保护》一课,细腻地塑造了一个在梦中得到爱情,因而对爱情渴望而死,又因对爱情追求而复生的少女杜丽娘形象,描绘了一种为爱情生死相随的情感,让学生对那些脍炙人口的昆曲唱段如“良辰美景奈何天……”等有了直观的感受和理解,对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先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更为叹服。

五、高尚美好的爱情观,有利于励志,也有利于开阔视野

英王亨利八世为婚姻问题得不到解决而进行了宗教改革(选修1);法国拿破仑加冕时自己为夫人约瑟芬戴上的皇冠(必修1第9课插图);埃及拉美西斯二世为妻子修建的阿布辛拜勒小神庙(选修6);印度莫卧儿帝国的沙加汗为宠妃建造的德里红堡,以及著名的泰姬陵等,无不显示了男人给予一个女子的物质爱情,这种爱情观让学生们激进:是的,生活不能没有物质,我不奋斗,不成功,将愧对人生,愧对亲人。当然,爱情也不全是物质的,马克思和燕妮的伟大爱情就是互相支持、信任,相濡以沫,在贫困中安然而过。

西方爱情的表达是复杂的,莎士比亚的喜剧多是以爱情为主题,歌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忠贞爱情,悲剧则揭露封建制度冷酷无情的故事,赞美纯洁伟大的爱情,揭示人文主义思想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表达作者对人的力量的赞扬(必修3)。而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描写了封建贵族家庭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必修3)。学生们一说起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提起贾宝玉和林黛玉,总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讲到岳飞抗金堰城大捷,其他各路军马配合,就会提及韩世忠激战黄天荡,我曾告诫女生须自尊自爱:不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傻傻地做项王面前凄艳以死谢君王的虞姬;要做那击鼓催阵、飒爽英姿的梁红玉,激战黄天荡,大败金兵。柔弱的女子,有时也可以是铿锵玫瑰,如铁红颜。

必修3《自由引导人民》鲜明和奔放,那不仅仅是爱情什么的可解释的,青年学子们面对那高擎三色旗、半裸着上身的女子,很是不好意思。当我解释说画家所表达的是浪漫主义是“自由女神”的化身时,那热烈的色彩,错杂的光彩,滚滚升腾的烟尘,既烘托了战场上千军万马、激昂悲壮的气氛,也让学生们嘴里呐呐地哦一声,思绪流淌……

林林总总的爱情细节,零散的隐约可见的知识点,绵延流淌,荡气回肠,生活中有的与没有的,那些影子在历史课本中都可以找到,年轻的学子,在感叹感喟之余,心里也许在说:爱情,是贯穿人类社会的主题吗?

这种思维,与我们教育的初衷好像有些相悖甚至有些匪夷所思,但是,从教育服务于学生的终生成长这一点来说是正确的!这也是我们没有特别注意到的一条文化脉络,情真而意远,需要通过我们独特创新的设计,平和公正的态度,宽松自然的课堂,丰富质朴的言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念;需要用成熟的年龄、智慧的心态和必要的理智来启迪他们,使未成年学生在心理上体验,情感上震撼,抉择后升华,感悟了历史,又认识了世界,知往而鉴今,形成了真实正确清晰干净的概念和想法,完成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标签:;  ;  ;  

面向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爱情故事_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