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语文课堂的魅力论文_祁喜艳

呼唤语文课堂的魅力论文_祁喜艳

祁喜艳 甘肃省古浪县古丰初级中学 733100

语文课应该是最精彩的课,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文;它博大精深、积淀浑厚,凝聚着无数先贤俊杰的心血和智慧;它传承人生、记录文明,闪烁着思绪启蒙的光辉。时至今日,它却像一颗投暗的明珠,遗落一旁,逐渐蒙尘——语文课成了学生厌恶的课。

究其原因大略有三:

一是语文需要花费功夫积累,可学生少的就是自主的时间。

二是语文很难考取全分甚至高分,在这分数决定命运的年代,谁敢背道而驰?

三是缺失了哪些能让学生佩服的语文名师。

那么,如何借课改之机,用语文的魅力将课堂引入正途?

首先,要明确认识。

一、语文是传承母语的载体,作为华人,学母语应该达到一定标准,英语等外国语言毋须跟它相比。走向世界需要一个过程,世界不会忽然一下来个大融合,没有必要用英语等级考试把汉语挤向边缘位置。

二、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具体环境中,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就能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重视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大量实践。五花八门的试题和名目繁多的练习册害大于利,将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还有花样翻新、光怪陆离的课堂让学生目不暇接、跟风猎奇,毫无生成积累可言,不利于能力的形成。

三、教师的博学和授课的艺术确实能打造高效课堂,给语文课堂带来生机。所以,教师必须钻研业务,争做名师,能主导课堂,要游刃有余。

其二,在做法上要戒浮华、求本源。

要让课堂返璞归真,一切辅助手段的应用均要适时适度,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的主题就是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知识也好,方法也罢,教师必须胸有成竹,正确引导,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并最大可能地延伸于课外,求得日积月累的功效,通过量变达到质变,最终形成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异想天开的“捷径”都会将教学的双边活动引入误区。

其三,教师要重视课堂传授的有效性、目的性。

回归课堂并不是重入五步教学法的窠臼,知识全靠教师的灌输,而是顺应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适时地加以点拨而已。但必须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地跟随教师的设计而深入,形成文本,教师和学生成为有机整体,知其意味,得其要旨,举一反三,能触类旁通,使其统一于课堂效果这个终极目的上。绝不能片面地拿“教材是个例子”做幌子,由教师自由发挥,根据自己所长支配课堂,造成课堂狭隘偏执,使文本的作用丧失。

其四,还学生的主体地位。

升学的压力下就有了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辛苦,教师也辛苦。放下高考指挥棒,怕失掉最后一点公平;不放,减负就成了一句空话。两难的境地,谁能为语文课堂撑起一片蓝天,真正还学生以自主,让学生有一个赏心悦目的读书过程、平心静气地思考积淀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语文课堂才能产生醉人的魅力。

其五,语文课堂魅力还在于语文教师。

一是教师的知识。

一个饱读诗书、学贯古今的老师,讲课讲话儒雅风趣、左右逢源、恰到好处,那书卷气息浓烈的话语充满灵气、富于智慧,能陶冶人的灵魂、启迪人们的思想,学生敢不亲近和崇拜?可惜,我们只是用“信息时代”作借口,把浮光余影的浅浮当成了读书,少了宁静和沉思,还希望有什么生成和收获?思想枯竭,知识贫乏,能给学生多少真正有用的点拨?何有魅力可言?

二是教师的讲功。

高屋建瓴,要言不繁,提纲挈领,风趣幽默,这是语文教师的语言特点。正如叶老说的:“激昂处还它一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一个委婉。”声情并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学生敢不侧耳聆听?

只是,我们用大量的习题充斥课堂,教师不用精彩讲解了,师问生答,填鸭式的教学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消磨得一分不剩了,老师的讲功也逐渐衰退了,何来课堂的魅力?

语文课堂啊,何时才能重现魅力?

论文作者:祁喜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1

标签:;  ;  ;  ;  ;  ;  ;  ;  

呼唤语文课堂的魅力论文_祁喜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