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导师制的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论文_叶怀勤

初中德育导师制的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论文_叶怀勤

摘要:现阶段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德育教育如何正确的进行开展,有越来越多的方法,而导师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初中德育导师制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真正的发挥好导师制的价值,笔者认为初中德育教育必须要根据导师制的现状,仔细地分析当前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地思考如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此为基础发挥好导师制的价值。

关键词:初中德育;导师制;实施现状;改进策略

在现阶段的初中德育教学过程中,导师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方法,不少学校都尝试运用导师制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就实际情况来说,导师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要分析当前初中德育导师制的实施现状,同时针对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尝试找到改进的策略,以此为基础,真正地发挥好导师制的价值,为初中德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

一、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工作策略和工作措施

落实对学生的“四导”:思想上的引导,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指导,学习上的辅导。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发现学生情感、智能、志趣等方面的特点,鼓励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生智力基础、体质基础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循序渐进地健康成长。因此,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指导者,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生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辅导员,是学生的保护神。

落实对学生的“五个监管”:对“特殊生”的监管,对违纪学生的监管,对学生放学返家时的监管,对寄宿生的监管,对节假日留校学生的监管。监管工作可以弥补常规教育的不足,充实常规教育的内涵,是一种变换形式的教育工作。

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学生通过参与各种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活动来约束自己,提高自律意识。为加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平台,学校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文明督导队,膳食管理委员会,文明礼仪队等各种服务性团体,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活动,树立起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

二、初中德育面临的困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没有跟得上这种变化,那么必将产生很多“不和谐”的问题。从德育目标到德育内容,从德育方法到德育评价,现行的初中德育体系在诸多方面已经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导致其陷入被动的困境之中。

为此,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对我国现阶段的初中德育困境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此次调查随机选取了上海市某十所普通初中的非毕业班学生样本共1000人作为对象,获得有效问卷958份,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从学生对初中德育的“认识”和“需求”两个角度来反映我国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调查反映出来的德育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目标很难具体落实

道德教育固然应该具有超越现实高于现实的特点,但是,道德教育中过分地强调“理想”和“超越”,用太完善的道德标准去教育和要求教育对象,脱离实际就不容易被接受。

2.德育内容尚需充实更新

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当前主宰初中德育运作的仍是较为封闭和单一的模式,其集中体现之一就是德育内容缺乏变化与更新。

3.德育方法忽视个体差异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德育就是将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由于过于强调外在既定的道德要求和德育目标,简单地把学生看成被动的道德知识接受者,德育教师往往从具体的道德要求出发,用灌输和训练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严重忽视了德育对象的差异性和主体性。

4.德育评价缺乏操作指导

由于德育目标的理想化,以及缺乏层次性,因此在评价时很难进行具体化,以利于实际操作。这些一元化的大目标,往往不能通过纸笔测试来进行量化处理,同时,参考书籍上也没有给出有效而具操作性的评价指导建议,这就使得广大德育教师在进行德育评价时无从下手。

三、德育的培养方式

1.自愿结对

(1)师生双向选择

开学初,学校统一把可供选择的德育导师的名单公布出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愿选择。学校管理部门及时将学生对导师的选择结果反馈给相关导师,并通过校园网络、宣传栏等形式适时公布未选满导师的名单,供没有选择导师的学生参考。待导师选择工作完成以后,学校统一安排导师与学生的见面会,由导师与学生共同交流和商量以后,确定最后的师生双选结果。如果学生对自己的选择结果不太满意的话,德育管理部门可以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给出自己重新选择的结果,并安排好师生再次见面会。

(2)班主任全班统筹

为了避免学生的选择过分集中到某几个德育导师身上,同时也考虑到德育导师的时间、精力等问题,可以由班主任对全班学生进行统筹,再报学校调整。

2.渐进辅导

(1)保证师生交流次数

“沟通”是一种了解学生,走近学生的好方法,同时也是学生了解、信任导师的渠道之一。所以,德育导师应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受导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并要求受导学生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向德育导师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思想的变化、情绪的波动等,以便德育导师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受导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对受导学生做出合理的指导。

(2)落实师生交流效果

德育导师的责任是受导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每一次师生之间的交流,德育导师可以全面地从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辅导,也可以根据一定阶段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和他们交流某一方面的问题,师生交流可以是一对一的个别式交流,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座谈式交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借鉴,共同成长。每次交流以后,导师须及时记录受导学生的进步和尚存问题,反思自己施导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备日后之需。

教师应该主动找学生对各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有了立体、全面的了解,能够挖掘学生思想根源存在的问题,对他们多了一份宽容和理解,也就可以多方面帮助他们,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龚丽琴.中学导师制的现实意义[J].湖南教育,2001(18).

[2]陈 升.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3).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藻溪中学 325801)

论文作者:叶怀勤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  ;  ;  ;  ;  ;  ;  ;  

初中德育导师制的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论文_叶怀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