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村特岗教师去留困境的叙事研究
王 菊 曹能秀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
摘 要: 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在Y省S村村小任教的特岗教师L的叙事研究发现,影响L教师去留选择的主要因素,是由阻碍和推动L教师流动意愿的农村拉力和城市推力、农村推力及城市拉力四种力量的相互作用组成。所有的选择背后都有L教师对现实和未来的多重比较,造成其去留选择困境的关键是其作为“专业人”“社会人”和“经济人”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
关键词: 特岗教师;推拉理论;去留困境;教师流动;叙事研究
在我国,农村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短板”,而农村教师队伍更是“短板”中的“短板”,为补齐这块“短板”中的“短板”,化解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教师师资整体结构不合理的现状,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特岗教师聘期3年。为进一步推进“特岗计划”的实施,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推进和推广特岗计划,创新教师补充机制;2015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教育现代化2035》的出台;这一系列政策都有效地推进和巩固了“特岗”计划的实施。对特岗教师来说,“特岗”计划使其待遇获得了“国家保障”,其身份具有了“准铁饭碗”的性质,加上特岗教师在3年服务期满后在考研及考公务员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使其具备了较好的吸引力〔1〕。“特岗计划”的实施为农村教育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改善了农村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但由于特岗教师聘期为3年,特岗教师期满后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农村任教,也可选择向城市流动,处于关键节点的特岗教师面临着去留的两难困境。本文旨在倾听特岗教师内心的声音,了解影响特岗教师去留抉择背后的因素,进而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供参考意见。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施工企业对铁路隧道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把控,是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效率的重要保障。对风险识别进行动态管理,将风险调查、风险监控和处理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或避免风险发生。识别评估体系能够有效识别评估施工中的风险因素,并在决策管理体系进行决策制定,通过技术应对体系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在安全措施体系的有效运行下完成安全管理。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研究基于推拉理论,选取特岗教师L教师作为个案,通过对L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收集第一手资料,旨在从多方面了解影响L教师两难选择的因素以及农村教师去留选择背后的现实困境,并通过访谈进一步挖掘出一些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的问题。L教师来自Y省,本科就读的是师范专业,本科毕业后通过“特岗教师”招聘计划考试顺利进入Y省X县的一村小任教,和很多进入农村的特岗教师具有相似处境。目前L教师的聘期即将迈入具有关键节点的第3年,面临着选择去留的两难困境。L教师的处境在当前广大农村青年特岗教师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对L教师来说,促使或阻碍其做出迁移的决策是受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英国统计学家欧内斯特·拉文斯坦(Ernest G.Ravenstein)在19世纪80年代提出了“迁移法则”的基本框架〔2〕。20 世纪 50 年代末唐纳德·博格(Donald J.Borg)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推拉理论(Push and Pull Theory),认为从运动学的角度来讲,人们做出迁移决策是来自两种不同方向的力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3〕。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学者李(E.S.Lee,1966)提出人口迁移理论,首次划分了影响迁移的因素,并将其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4〕。西方古典推拉理论认为,劳动力迁移是由迁入与迁出地的工资差别所引起的。现代推拉理论认为,迁移的推拉因素除了更高的收入以外,还有更好的职业、更好的生活条件、为自己与孩子获得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更好的社会环境。“推拉”理论当前更多的是应用于分析“劳动力的迁移”、“国际学生留学”等方面,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特岗计划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特殊政策,而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针对我国特岗教师流动方面运用该理论进行分析的研究为数不多。因此,笔者试图运用“推拉”理论对特岗教师流动选择背后的原因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结合L教师面临的去留困境,在已有研究的成果和理论上,根据“推拉理论”,本研究将按以下框架对L教师的流动意愿进行分析(详见表1)。
表1 分析框架
二、L教师的去留困境
(一)L教师与特岗结缘
“我是2012年进入到Y省的省属师范院校就读的,当时我们是学校学前教育的第一届本科班,我们之前学长学姐毕业了以后大多都是考事业编或者考特岗,而且她们的就业方向大多是特岗,特岗期满后也有部分学长学姐通过选调考试进入到城里面工作,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80%都去农村特岗任教了。”——L教师
基于站域信息缩短3/2接线失灵(死区)故障切除时间的策略//陈国平,王玉玲,王德林,徐凯,吕鹏飞,张月品,杜丁香//(21):119
(二)L教师的特岗生活
从国际范围来看,由于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和外贸刺激作用,因此,世界范围内自贸区的数量越来越多,覆盖的国家及地区越来越多;且随着自贸区内出口贸易企业产业链的完善,自贸区的功能也开始有了综合性的发展;其次,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在各区域的差异较大,因此,因地制宜和特色化管理制度的自贸区也开始广泛化发展[2]。
教学效能感是L教师选择流动的主要推力。L教师高中时期因不擅长数学、物理等科目,所以在分班时L教师选择了文科,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的专业是学前教育,因此理科科目早已荒废许久,而进入到S村小后,学校给她安排的教学科目却是数学、科学等科目,大学所学内容与其教学内容联系甚微。L教师在教学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备课量较大、理想教学效果与实际教学效果差距较大等等,这些困难让L教师产生了较低的教学效能感。这也是很多应届毕业的特岗教师面临的问题,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由于教师的大量缺乏,在教学任务的分配上,会出现大量任教科目与实际所学专业不符的情况,这就导致许多教师在教学初期容易产生较低的教学效能感。
S村小高强度的工作量是L教师选择流动的重要推力。S村小是寄宿制学校,L教师担任了该校四年级学生的班主任,其工作内容除了完成自己并不擅长科目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照顾寄宿学生的生活。“因为有寄宿学生,我们学校就组织上早自习,每天早晨我六点就得起床去守早自习,下午放学了还得看着他们不能乱跑,晚上还要去查宿舍、备课,晚上差不多得到十点才能睡觉。”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许多初出茅庐的特岗教师与L教师都有相同境遇。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实行资源整合,国家采取了合并农村小规模办学的举措。为解决学生较为分散、上学路途遥远等问题,很多村小都实行寄宿制,但却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这个重担就落在了班主任的肩上,在任命班主任时年长的教师们都避之不及,所以在村小的班主任很多都是刚去的特岗教师担任。高强度的工作量是很多特岗教师面临的现状,也是她们选择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工作与生活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L教师做出抉择时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下文中笔者将围绕着L教师特岗期间的工作与生活深入分析影响L教师做出抉择的现实困境。
三、L教师的去留困境因素分析
转眼L教师在S小学已度过了两年,即将迈入特岗教师的关键期第三年,同时也面临着选择去留的困境。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L教师一方面想去省会城市追求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自己当前的生活犹豫不决。
(一) 向往与希望:影响 L教师选择向城市流动的因素
1. 拉力——来自城市的吸引力
城市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自身专业发展是L教师选择流向城市的主要拉力。在选择工作地时,人们会考虑该地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以及所学知识在该地能否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也会考虑自己该地所拥有的资源能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等等。在访谈中L教师表示她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虽然周围的学长学姐、同学大多都选择特岗,但她依然向往城市的生活,在毕业之际她在参加特岗考试的同时也在参加各种面试。虽然最终还是选择了担任特岗教师,但与笔者交谈时L教师也多次表达她并不满足于现状,并表示在特岗期满之后会考虑考研或者参加选调考试。正如L教师所言,参加选调考试和考研是特岗教师离开农村的主要途径,许多特岗教师都是以特岗为跳板,期满之后便可参加对他们而言更为有利的选调考试或研究生招生考试(注:选调考试是为在基层工作服务期满之后的工作人员特设的考试;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期满的特岗教师有加分政策),从而离开其所在的特岗职位。城市有丰富的社会资源,能为特岗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方向,与农村相比,城市丰富的社会资源更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据相关调查发现,婚恋问题是当前农村青年特岗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许多特岗教师选择离开农村的重要原因。农村娱乐生活匮乏,人际交往有限,许多年轻的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很难发展到合适的婚恋对象,加之毕业之后工作一到两年父母辈也会催婚,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下,许多年轻教师在期满之后会选择离开农村。所幸,L教师与Z先生已结婚,解决了婚恋问题,但是长期的两地分居却深深地困扰着L教师,家和家人都在县城,L教师每到周六就得赶车回家,周日又得赶回学校,“结婚以后感觉都没有自己的生活了,周末都是在家和学校之间来回,和朋友之间的联系也少了,工作在家那边的话可能就会好很多。”与许多因为婚恋问题选择流动的特岗教师不同,对L教师来说,长期的两地分居是她倾向于选择流动的重要原因。
诗中并不认同杜牧《赤壁》一诗中对“借东风”因素的夸大,而认为曹魏之失败在其骄兵之气,纵使没有东风之便,铜雀台中也未必能锁得住二乔,这是对千古名篇的翻案,足以见出女诗人的胆量与气魄。
此外,未来孩子的教育机会也会影响人们做出迁移决定。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教育工作者,切身体会着来自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的差距,也深知这个差距对人的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知道好的幼儿教育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多么重要,所以我想给我小孩更好的教育,为她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即使小孩还未到来,L教师也想给她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如果继续留在S村小,那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据笔者了解,S村小也有部分女教师家在城里,因为无人照顾小孩,小孩就跟着妈妈一起在S村小就读,村小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设施上和城里小学差距较大,为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这些女教师也表示有选调机会她们也都会参加。
继“特岗计划”后国家又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教育现代化2035》,以稳固、壮大农村教师队伍。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特岗教师招聘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我国西部地区省属师范院校大多是为地方教育培养人才,在985、211、双一流院校人才辈出的背景下,省属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机会有限,这也为L教师的特岗之路埋下了伏笔;其次,同等条件下,前人的经验会使个体在选择的时候更倾向于做出与前人相似的选择,由于学长学姐毕业之后大多通过“特岗计划”招聘考试就业的经验,L教师在此影响下就业选择也就更倾向于特岗;最后,学校的培养目标也是影响个体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由于是省属地方院校其培养的目标更多是为地方发展服务。在这样多重因素的影响下,L教师于2016年毕业之际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X县村小任教。
据了解,《规范》适用于餐饮服务提供者包括餐饮服务经营者和单位食堂等主体的餐饮服务经营活动。《规范》鼓励和支持餐饮服务提供者采用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明示餐食的主要原料信息、餐食的数量或重量,开展“减油、减盐、减糖”行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营养的餐食;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降低一次性餐饮具的使用量;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提示消费者开展光盘行动、减少浪费。
2.推力——来自城市的斥力
从时间维度而言,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创新。从空间维度而言,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将根据各国国情的变化而形成理论的新生长点。例如,为保证理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己理论的探索和发展。这是时间维度新境界的开拓。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后继者在各自新的历史条件下并根据各自不同的国情一直继续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新水平,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这是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结合。
L教师在工作中的现实处境是当代特岗教师群体的缩影,这个群体遍布在我国中西部广大的农村地区,支撑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的现实处境与国家教育政策、地方教育政策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我跟我先生现在已经结婚了,我们俩家庭条件都不太好,爸妈都是农民。他家有一个姐姐,目前已经结婚了,担负着父母养老的重任。我家还有一个弟弟,弟弟没有上大学,在城里面当学徒,几乎没什么收入。我先生工作在家那边的县城,我们已经在那边买了一套房子,由于双方家庭条件都不太好,买房子家里面也没有给钱,就找朋友东拼西凑加上自己的一些积蓄付了首付。家、房子都在那边,我就想着等特岗期满就参加选调考试考回家,但是又想着回去就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房子是贷款买的,每个月还房贷的压力还是挺大的,特岗工资比普岗高一些,所以在选择回县城还是留下都挺纠结的。”——L教师
S村匮乏的社会资源和落后的经济发展也是影响L教师选择流动的因素。S村属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偏远乡镇,公共娱乐设施较少,L教师的日常生活就围绕着学校、食堂、宿舍展开,人际交往范围有限、社会资源匮乏。“这样的生活仿佛一眼就能望到头,没有一丝波澜。”这是L教师对自己当前生活的评价。25岁是一个充满朝气、对未来还有很多向往的年龄,但是当L教师谈起特岗的生活却犹如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者。
(二)困惑与纠结:L教师的选择困境
1.拉力——来自农村的吸引力
在一个温暖、简单、干净的环境里,能感受到的都是美好的,这些美好是吸引L教师留在农村的拉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小孩所特有的质朴在城市是很少见的。“记得有一天晚上我查完宿舍回到我住的地方,我们班有几个学生买了两包辣条过来找我,记得他们说‘老师,您喜欢吃辣条,我们给您买了两包’,我当时都感动得快哭了,这样暖心的举动还有很多。”在农村,生活条件跟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对城市小孩来说,可能辣条这样的零食都是被禁止的,但是对于农村小孩,买两包辣条可能会花光他们一天的零用钱,但他们却乐在其中。“在这儿两年了,一旦真的要走,最不舍的就是这些孩子,我走了以后谁来教他们也是一个问题。”来自农村的吸引力是L教师对孩子的爱与不舍以及对他们未来的担心。
在物质经济时代,物质资源的提供也是影响人们选择的重要因素。就在去年S村小通过集资建房给学校教师提供了廉租房,虽然只是小房型,但也给教师们提供了各方面条件比较优越的住房。L教师坦言,如果选调考试去了家所在的县城之外的地方,也要面临着高昂的房租问题,而且因为S村小所在地区是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加上各种补贴去年特岗教师工资同比上年更高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特岗教师的工资待遇越来越好,许多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也更愿意留在农村,优厚的物质条件是来自农村的拉力。
“我的考试排名并不是很靠前,所以就被分到了现在的小学任教。报名的时候我报的是幼儿园的岗位,来这儿以后让我教小学数学、科学、思想品德,当时我拿到课程表都懵了,而且,这所小学是寄宿制学校,要管的事情特别多,尤其是班主任,老教师都不愿意当班主任,当时我刚来就被任命当班主任了。就这样在教学和生活管理的双重压力下硬着头皮上了一学期,好在孩子们还挺懂事,学期末的时候我居然被评为了优秀教师,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有经验了,后面再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就不觉得很辛苦了。”——L教师
2. 推力——来自农村的斥力
随着社会经济压力的增加,尽管我国已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许多家长仍然选择只生一个孩子。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高度关注子女教育问题,想给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这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也就更高。L教师毕业之后一直从教于农村,随着从教时间的增长,教学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城里面的教学工作压力大,考核压力也更大,也担心自己胜任不了城里的教学工作。”城市对教师能力的高要求以及高强度工作是来自向城市流动的斥力。
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自卸汽车运输。为防止粘料,装料前应在汽车翻斗内抹1层柴油与水的混合物。装料过程中应前后移动,均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装料后用保温布覆盖,以起到保温和防止污染的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物价上涨、生活压力增大,许多来自农村的青年人在城市难以立足。L教师和Z先生都是来自农村,买房时已负了债,而现在面临着每月高昂的月供,在城市里的生活就显得捉襟见肘。“在乡下吃住都很便宜,每月工资还了月供还有富余,一旦去城里,消费水平又高,工资还了月供就剩不了多少,将来还要养孩子,想想都觉得压力大。”城市里的生活消费水平比农村高,经济的窘迫、高昂的消费是L教师选择流向城市的阻力。
四、讨论与结论
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中的永恒话题,在《教育现代化2035》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指出,“要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在农村教师队伍中这些问题的解决就尤为迫切。通过对推拉理论的再诠释,研究发现,特岗教师流动或者留守的选择都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是在四种力量的共同博弈下完成的〔5〕。这四种力量之间的博弈,决定着L教师的去留决策。这种困境是“推拉”博弈造成的长期态势,也是其作为“专业人”“社会人”“经济人”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的结果,破解博弈双方均衡的状态是打破这一困境的有效解决方法。
(一)提供专业支持,关注特岗教师作为“专业人”的需求
学有所长并能有所发挥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在教学中的最大满足。L教师在S村小任教并没有发挥其所学之长,以致在教学初期困难重重;其次,即使在S村小已任教两年多,因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学校并没有安排其外出学习,繁重的工作限制了自身的专业发展。在特岗教师中与L教师相似处境的教师比比皆是。自农村特岗计划实施以来,大部分特岗教师所任教的科目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决定,导致任教科目和大学所学专业不一致,且大多数特岗教师同时任教多门科目,易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较低的教学效能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由于特岗教师流动性较大,学校及教育部门对他们的培训意识较薄弱,且教师一旦外出参加培训,学校没有其他教师帮忙代课,在教师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支持,久而久之,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也没有了动力。对此,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多为特岗教师提供支持专业发展的培训、交流学习等,在安排任教科目时力求做到专业对口,并为教师专业后续发展提供动力。
(f)He was respected by the people with whom he worked.
(二)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特岗教师作为“社会人”的需求
特岗教师褪去“专业人”的外衣,作为一个“社会人”有其需求。随着特岗计划的实施,大批年轻新鲜血液补充到我们的农村教师队伍中,其作为“社会人”的需求应当被广泛关注。正如上文提到的L教师离家远,与Z先生长期分居两地,在整个过程中其作为“社会人”的需求没有及时被关注到,这些原因即成为L教师选择流向城市的拉力。在年轻的特岗教师队伍中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在这场“推拉”的博弈中,要想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让更多的特岗教师期满之后坚守在农村,需要给特岗教师更具体细致的人文关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加强对特岗教师的人文关怀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农村特岗教师的流动情况。
(三)改善物质环境,关注特岗教师作为“经济人”的需求
在农村教育备受关注的今天,有学者提出当前农村教育的问题主要还是在农村的发展上,一个地方各方面条件都改善了,人才自然就回来了。该见解同样适用于建设稳定的特岗教师队伍,当工资福利待遇提高了,农村生存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加上特岗教师“准铁饭碗”的性质,势必会吸引大批优秀的教师。据相关研究以及L教师个人的去留困境分析,不难发现,优厚的物质待遇会是特岗教师选择留在农村的重要拉力,物质待遇在打破“推拉”这场博弈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改善物质环境,提高特岗教师作为“经济人”的满意度对稳定特岗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邬跃.教育政策分析——以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8-30.
〔2〕Ravenstein E G. The Laws of Migration 〔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885(2):167-235.
〔3〕张坤.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与实施对策——基于推拉理论的托达罗修正模型 〔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7):22-28.
〔4〕Lee E S. A theory of migration 〔J〕. Demography, 1966(1):47-57.
〔5〕戴娜.推拉理论视角下央企青年“跳槽”的影响因素及过程研究〔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
作者简介: 王菊(1993-),女,云南昭通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农村教育;曹能秀(1964-),女,福建顺昌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民族农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5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76( 2019) 08-0044-05
(责任编辑:张 敏)
标签:特岗教师论文; 推拉理论论文; 去留困境论文; 教师流动论文; 叙事研究论文;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