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与建设_可持续发展论文

论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与建设_可持续发展论文

论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评价论文,能力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涵义

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促进金融量性发展和质性发展的能力。具体讲,这种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内部的发展能力和外部的发展能力。前者是由金融发展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所决定的金融发展能力,它主要由金融发展系统的人力、物化劳动、科学技术力和系统内的协作联合力组成。后者是指金融发展系统外部的环境资源对金融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内容十分广泛,可归纳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政治方面主要包括政策尤其是金融政策的宽松度、政策的连贯性、政策的稳定度等。经济方面主要包括:①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存量及更新能力;②人力资源的再生产能力或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力;③社会的资本存量及其积累能力;④科学技术已达到的水平和发展能力;⑤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及其调整能力;⑥社会经济体制。文化方面主要指一个社会中人们的习俗、道德规范、价值观念、金融意识等。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国或地区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由各种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如经济、金融制度、文化等)状况的有机结合,而这些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的存量,绝大部分都是该国或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或遗留下来的产物。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金融发展能力有重要意义。

第一,正因为一个国家的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状况的有机结合,才会有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本存量的不同,从而导致初始金融发展能力的不同。

第二,正因为形成一国金融发展能力的有形和无形资本存量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遗留下来的产物,这种产物一般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在金融改革和发展能力建设上我们必须注意循序渐进,防止急功近利。

第三,由于一个国家不能自由地选择决定形成自身金融发展能力的既成条件,因此,一国金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不能回避历史、回避现实,而必须正视历史、正视现实,形成本国特色和所谓的“路径依赖”。

第四,由于形成一国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既成条件是历史遗留的产物,而明天的条件是今天的结果,所以,尽管一个国家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制约着该国金融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发展能力及发展状况,但从长远看,它们却不能发挥完全的决定作用。一国金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该国现实“努力的结果”〔1〕,是对历史的沉淀和遗留不断扬弃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从长期看,对一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现实努力比历史遗留更为重要。

二、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原则与指标体系

在对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一肯定分析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测度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便将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概念实际应用到政策制定和政策评价中去。

(一)建立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的原则

作为一个评价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应该较好地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并便于在实际中应用。因此,我们认为,在建立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时应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1.完备性原则。指从整体出发,多角度反映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遗漏一些主要方面的内容。完备性包括空间完备性和时间完备性。空间完备性是指评价指标要成系统,应包括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方面。时间完备性,是指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仅应该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出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现状,更要反映该系统动态变化的发展能力。

2.科学性原则。评价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应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由定性到定量,由局部到整体,由复杂到简明,在科学分析和定量计算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对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直观结论。

3.可比较性原则。金融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超越国界和区域的问题,因此,所选取的指标应便于进行横向比较。这样,对内可以发现不同地区的不同问题,对外有利于明确本国金融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

4.实用性原则。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设置应简单明了,资料容易收集,最好是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

(二)评价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

根据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核和上述原则,我们将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分成如下三个体系:

1.环境资源支撑能力指标体系。这组指标用来考察一国或地区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满足其金融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支撑能力。具体包括:

(1)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经济决定金融,“经济与金融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大致平行的关系。随着总量的和人均的实际收入及财富的增加,金融发展结构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亦增大〔2〕。因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成为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根据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观点,最能体现一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衡量标准是该社会的可持续收入能力,即:一个社会的可持续收入=GNP-人造资本的折旧-自然资本的折旧-各种资本的恢复成本

除此之外,还有如下评价标准:①物质资本的存量及其增长速度;②人力资本的存量及其增长速度;③自然资源的存量及其决定的更新能力;④三种资本间的比例及其协调情况;⑤科学技术水平及其进步速度;⑥产权和市场制度的完善程度;⑦管理水平及其应变能力;⑧一国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⑨社会内部的稳定性及凝聚力和集体应变能力。

(2)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决定作用。通常认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①社会稳定度,主要用于衡量社会有序状态的保持能力;②社会安全度,主要表现为社会守法的自控能力:③社会保障度,它体现了社会福利的支配能力;④社会舒适度,指持续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净化能力;⑤社会公益度,指社会中的自助互助能力;⑥社会抗逆度,指整个社会的自救互救能力;⑦社会满意度,指社会准则的共识能力;⑧社会文明度,主要体现为社会公德的约束能力;⑨社会控制度,指社会管理公权能力的体现。

(3)文化环境指标。社会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它主要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民族组合,以及人们的习俗、道德规范、价值观念、金融意识、审美情趣等。

2.自我发展能力指标体系。这组指标主要衡量一国或地区的金融发展系统在一定的资源环境条件下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人员人力资本指标。在整个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中,人力资本是最具生产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素。这组指标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其中,数量指标指金融业人力资本的存量及其增长速度;质量指标则很多,考虑到资料的可得性,我们可以以金融业员工的职称及占比等方面来考察,如高中级职称人员的占比,各类文凭拥有者占比,国内外进修人员占比等。

(2)金融机构的数量、规模的现状及其扩张能力指标。

(3)金融机构的结构及其改善能力指标。主要包括:①金融业的垄断程度和分散程度。可由各金融机构持有资产占总资产的份额来衡量。②金融机构间的相关程度。它可由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提出的“分层比率”〔3〕即金融机构相互间往来资产的总额在金融机构汇总的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衡量。

(4)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其扩张能力指标,如①各有价证券的交易量;②各债权证券、股权证券及货币市场各类票券余额对全体金融机构存款及GNP之百分比等。

(5)金融资产的存量及其增长速度指标。主要包括:①一国或地区金融资产总量;②金融相关比率,此指标由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提出,其定义是“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全部实物资产(即国民财富)价值之比”。

(6)金融资产的结构(质量)状况及其改善能力指标,主要包括:①金融资产总量与央行资产之比值,即金融资产的增长与央行资产的增长的相关关系,它可说明金融资产总量的增长是否是更多地依靠于央行的信用创造。例如,1989年之后我国金融资产总量与央行资产之间的比值明显下降〔4〕,说明我国金融资产总量增加更多地依靠央行的信用创造。从理论上讲,这种信用支撑的金融资产增长即名义增长不仅于金融深化和发展无益,而且与其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因为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S·肖的观点,金融资产的名义增长最终将导致金融资产实际价值下降,〔5〕而由此导致的金融资产收益的下降和居民预期的波动是金融发展和深化的主要障碍之一。②软约束资产与硬约束资产在金融资产总量中的占比。所谓软约束资产是指还本付息保证度低的资产。硬约束资产是指还本付息保证度较高的资产。从本质上讲,软约束资产在金融资产总量中占比的增大不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表现,而是金融矛盾和危机的积累。③金融资产在各类金融中介机构中的分布,尤其是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间的分布。

(7)科学技术指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金融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金融业务急剧增长,这就要求金融业紧跟社会发展的最新科学技术成就,采用先进的金融工具、技术手段和业务处理方式处理业务、掌握信息,因为科学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系统中具有高度渗透性的因素。它的进步,不仅可以提高各要素的质量和生产率,而且会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金融组织形式,促进整个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不断变革。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与进步速度应成为衡量经济领域中电子技术应用最多、技术最密集的行业——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8)金融创新力指标。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的动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某种程度上讲,金融发展过程就是创新过程与逻辑过程的有机统一,提高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出路是增加质性发展份额,而增加质性发展份额的关键又在于推进金融创新,因此,金融创新成为各国政府与金融行政管理当局关注的改革与政策焦点。考虑到可操作性,我们这里用金融创新增长率来代表金融创新力,其公式为:ρ=△I/I。式中:ρ为金融创新增长率;△I为本期金融创新增量;I为基期金融创新增量。如果要从上述纯理论设计中更加方便地实现金融创新力的具体计量,则我们可以对△I和I两变量作替代安排,比如,可以让I和△I分别表示一定时期(如一年、十年)内各类重大金融变革与创新的次数。

(9)金融企业文化的有无及深入人心程度。

3.平衡能力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效率和频度指标,主要有:宏观金融管理效率(如计划指标与执行结果的吻合度等)、中观金融市场效率(如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和融资的方便程度等)、微观金融基础运作效率(如不良贷款平均指标)、金融总体效率(如GNP/M、通货膨胀率、金融波动周期及其频度等)。

(2)功能指标,主要有:导向能力、整合能力(适应能力、抗震能力或缓冲能力、协作联合能力、震后恢复能力)和调整能力等几类指标。

三、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

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非常广阔和非常深刻的内容,迄今为止我们对它的认识还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在这里只能粗略地勾绘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1.合理开发资源,尽力优化环境,增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如前所述,支撑能力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能力的基础之基础,因此,支撑能力的强化应是建设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时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对此,一些学者和机构已开始呼吁。如世界银行在1996年考察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后指出:“国家的机构能力和人力资源开发不能够满足在规模化、多样化、复杂化等方面迅速发展的金融体制的要求”〔6〕,从而可能会对金融发展形成障碍。

概括地讲,金融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与金融发展相关的基础性资源的开发,这主要指:①人力资源开发;②基础设施的现代化;③加强物质资本积累。其二是指金融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殊地位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和催化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改善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环境。这是因为“支持金融结构更健壮、更均衡发展的条件是提高国内金融体系为经济增长作贡献的能力”〔7〕,金融业“支持经济高速、稳定、持续地增长…将加强和巩固金融部门考虑已久的变革”。〔8〕当然,要实现这些必定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不仅需要政策的转变,而且需要在诸如银行、会计、司法、政府管理和公共财政等领域的机构和人力资源的发展。

2.增强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自我发展能力。

建设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同国民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一样,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此为中心和基础,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滚动建设还应构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高效的动力机制,以此促进金融制度,提高金融效率。这里,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的动力机制构造差异问题,即政策性金融机构应以政治动力和文化动力为主,经济动力为辅,而商业性金融机构则可以三者并重或者以经济动力为主,以政治动力和文化动力为辅。二是要注意健全目标系统、信息系统、工作系统等动力机制运行要素。三是要注意金融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运行过程即指挥、执行和反馈的合理衔接。

3.增强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平衡能力。

我们知道,实施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平衡的全过程应该包括三个阶段,即传导阶段、调控阶段、反馈阶段。增强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平衡能力,必须建立一个与平衡全过程相匹配的完备的实施操作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各种平衡机制协调配合、相互联动为基础的金融平衡运作体系:二是以调研预警,稽核监督为手段的金融平衡监测体系;三是以优化调控外部环境、强化金融法制意识为条件的金融平衡保障体系。

4.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根本前提——确保金融的产业独立性。

上面谈到了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要实现这些思路并取得良好效果,离不开一个根本性和指导性的前提,这就是要确立和保持金融产业的相对独立性,不要把金融部门仅仅作为国民经济的调控系统来使用,而要将金融部门首先作为一种产业来对待。因为从金融部门的运行来看,它不仅有作为一个产业部门的一般特征(如有自己的经营单位、行业服务内容,有自己的商品和价格,有自己的投入和产出过程等),而且其本身还构成一个巨大的金融市场体系。所以,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首先应该将金融业作为一个产业和市场来考虑,并构建以市场机制配置资金为基础的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最基本的着眼点。

确保金融产业的相对独立性对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意义表现在多方面。第一,独立性是主动性的基础,只有确保金融产业的独立性,金融业才能走出被动的适应经济发展的局面,主动地调节经济,为自身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从而强化自身发展的支撑能力;第二,确保金融产业的独立性,有利于消除仅将金融作为杠杆机制时可有可无、随波逐流的状况,有利于真正建立起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第三,确保金融产业的独立性,有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健性,增强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平衡能力。认识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尤为重要。因为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规章制度是为经济进行控制而不是为促进银行的安全及稳健性而设计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比高收入国家更经常地利用金融体系去追逐发展目标。这种做法削弱了它们的金融机构,其结果是,许多金融机构没有能力承受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的全球性经济冲击”〔9〕。

注释:

〔1〕W·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中译本,第4页、第20页。

〔2〕〔3〕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页、第45页。

〔4〕江其务等:《市场经济与金融改革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5页。

〔5〕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与金融深化》,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

〔6〕〔8〕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国别研究报告·中国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26页。

〔7〕International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1989 Oxford UniversityPress,P3.

〔9〕世界银行:《世界银行1989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第5页。

标签:;  ;  ;  ;  ;  ;  ;  ;  ;  ;  ;  

论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与建设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