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集凤镇小学校,637981)
摘要:数学是一门以数字为沟通语言的科目,学生在初次接触数学时也是从数字开始的,且数字计算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技能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会使以后的数学学习更加顺利,也为其他科的学习打下基础。为此,本文从四方面分析论述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的经验,望同仁指正。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
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也关系到学生各项数学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计算不是很喜欢,也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直接影响了计算教学的实际效率。为了改善当前的计算教学状态,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也应当巧妙地设置一个相适合的情境,提高计算教学的趣味性。首先,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来设计并表现计算内容,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其次,创设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情境。“好动”是小学生的显著特点,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亲身动手,获得更广泛的经验;最后,创设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
2.游戏教学,激发兴趣爱玩是学生的天性,通过游戏的形式组织计算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效率。一方面可以设置比赛游戏。小孩子的好胜心比较强,喜欢争第一,也喜爱别人的夸奖。教师要巧妙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组织计算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计算热情;另一方面可以设置“开火车”的游戏。在训练学生口算能力时,“开火车”的游戏形式会经常遇到。它练习面广、量多,而且具有趣味性。小学生的喜爱性和参与性都比较高,是非常适合的提高学生计算兴趣的途径之一。
二、提高学生的计算技巧
计算技巧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授学生计算技巧。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增加计算技巧的内容,帮助学生降低计算的复杂度。另一方面,教师在教授了学生计算技巧之后,还要在平时的计算小练习中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技巧进行计算。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技巧的熟练度,增强学生对数学技巧的理解程度,甚至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解题的能力,发现新的解题方法。此外,教师还应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经验的交流与分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题目,然后划分小组,让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从而尝试发现解题思路。小组学习的重要性不在于其可以依靠大家的力量解答更高难度的题目,其重要性在于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相交流和学习,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小组成员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掌握的计算技巧,其他人就可以学习自己没有掌握的计算技巧,从而提高了数学计算能力。
三、讲清算理,让学生遵从守则灵活应用
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要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例如,在三年级课本中的应用题:一个图片中同学们要租船过河,一条船只能做4人,总共有24个人,需要租几条船。对还没学过乘、除法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抽象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把它具象化,每条船可以坐4人,那么就让每4人站在一起,这样就方便得出问题的答案了。其实,分析问题的时候就要把计算的算理搞清楚,通过搞清楚算理学生会更快速地掌握计算法则。例如,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当中,我们来练习28×3,一般的算法是,3个8就是24需要进位,把24根小棒中的10根捆成一捆,使24根变成2捆零4根。再把60根小棒和24根合起来,使用学具进行演示。实际上是3×8=24,然后是20×3=60也就是60+24=84。在计算中我们把28分为20和8,分别和3相乘,然后相加,这样使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更为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得出结论:同一个问题,搞清算理就可以运用更为简单的办法去解决,所以在计算中就要求学生理清算理、遵从守则从而更快更有效地计算。
四、计算教学运用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数学计算,是为了利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数学老师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教学的运用能力,使小学生通过实际的数学计算,产生对计算教学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配合数学老师开展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工作。例如,小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以及乘法运算法则之后,能够自行解决实际生活当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小学数学老师拿出50元班费让学生去买五条毛巾,商店里的毛巾八元一条,学生通过乘法口诀,很快算出了四条毛巾的价格,即:5×8=40。然后学生在掌握混合运算法则之后,将剩下10元钱的钱如数归还给了老师。计算数学运用化,不仅加强了小学生对所学数学计算知识的掌握,而且提高了小学生灵活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实现了数学的教学价值。
总之,计算能力在学生的终生发展中都有很大的影响。老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对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可以从大量的计算中寻找到计算的规律,进而深化对计算知识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再通过多元化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此外,老师不可以局限于一点点的计算成果,还要依据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优化和创新,使学生在创新的教学形式之中,更善于学习和计算,使其朝着正确的计算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芹英.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26).
[2]张惠昀.彰显内涵算出趣味——如何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J].科普童话,2014(33)
论文作者:青路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技巧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