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论文_崔辉斌1,蔡竹清2

崔辉斌1 蔡竹清2

(1射洪县中医院;2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629000)

【关键词】 上肢躯干手术 罗哌卡因 麻醉观察 双重引导

当今医疗科技的背景下,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因为其手术之后能够迅速恢复、临床操作相对来说更加简捷以及突发状况少等优势,这类技术已经是当今医学领域不断研究以及应用的技术。而且目前的在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腋路臂丛神经的麻醉阻滞过程之中,将会使用适量的局麻药,而且局麻药的用量以及浓度需要把控好,这个会对麻醉见效、镇痛以及初步的运动阻滞恢复情况,这三方面的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我选取了本地医院的部分相关治疗的患者的住院资料,然后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方向为上肢手术的患者在超声和神经刺激仪的引导下,给予患者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使其作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以下便是研究资料。

1.资料

首先便是选取相关疾病的人群,这次选取的是2018年4月--2019年5月的入住本地医院的上肢手术的患者120例,然后将其进行随即抽调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观察组40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0-66岁,平均(42.65+7.54)岁;质量为54-75kg,平均(62.23+8.01)kg。对照Ⅰ组40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9-67岁,平均(43.65+7.68)岁;质量为57-74kg,平均(63.23+8.41)kg。对照Ⅱ组4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1-68岁,平均(41.45+7.23)岁;质量为53-72kg,平均(63.32+8.56)kg。根据调查资料显示,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2.方法

三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辅导,然后开放其下肢静脉,进行手术之前通过2mg的咪唑安定以及0.05mg的芬太尼进行安定,通过B超以及神经刺激仪进行引导,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然后在其体表选择以短轴平面进行操作,移动其中探头,使得腋路臂丛神经影像在一个合适的位置进行显示。再者通过超声探头对其外侧皮肤进行肌内穿刺,将其送向腋鞘,使得针头进入到肌皮神经周围,然后再使用神经刺激仪对穿刺部位的肌皮神经进行刺激,使其作屈肘动作,之后在将注射器活塞回抽,当回抽无血之后进行局麻药的注射,这样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局麻药在其体表的扩散,接着将针慢慢撤回到患者的皮下;接下来便是对进针角度的调整,因为需要将其送入腋动脉桡侧,使得桡神经的腕桡区或者曲掌指内收动作,同样的道理,当回抽无血之后进行局麻药的注射;再然后便是继续调整针头位置,将其送入腋动脉的后方,使得桡神经进行伸腕和拇指外展的动作,然后便是接着上面的操作,当回抽无血之后进行局麻药的注射,不过此时的局麻药的注射量为9ml(之前的局麻药注射量皆为7.5ml);然后接下来就是观察这31.5ml的局麻药的扩散情况了,我们想要的是使液态性的暗区将臂丛完完全全的包裹起来。然后给三组的患者分别注射不同的药物,对观察组进行0.5%的罗哌卡因的注射,注射量为30ml,对观察Ⅰ组进行0.375%的罗哌卡因注射,注射量为30ml,最后对观察Ⅱ组进行0.25%的罗哌卡因注射,注射量同为30ml,然后对三组患者进行观察。

2.1观察指标

观察以及记录这所选的三组患者在手术之后,麻醉效果出现的时间、镇痛效果的持续时长、躯体运动阻滞的恢复情况、患者对麻醉的感觉或者说满意度【4】。在此之中需要强调的是患者对于麻醉的满意度的评判标准:首先便是患者对于此次的麻醉效果并没有其他的不良感觉,非常满意,这为优;麻醉效果良好,但是麻醉之后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我们给予其其他的物理或者化学方法的干预,这为良;麻醉过程使得患者出现痛觉,镇痛效果不好,然后对其进行其他药物或者增加药物镇痛,此为差。

3.结果

3.1 对三组患者进行一个麻醉的满意度比较

我们对三组患者进行一个麻醉满意度的统计,然后对其进行分析,经过调查以及研究发现,对照Ⅰ组和观察组的患者的麻醉满意度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可比性,但是这两组的麻醉满意度皆高于对照Ⅱ组,所以说这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4.讨论

这一类的超声技术以及是普遍应用于当今的临床医学麻醉技术中去了,执行麻醉的麻醉师可以通过超声成像技术对所需操作部位进行观察,然后通过超声引导,对穿刺部位附近的周围神经进行穿刺,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开周围血管,能够更加精准找到神经阻滞处,将麻醉的失败率控制在了一个极低的范围内,还减少了麻醉药的用量以及麻醉后相关疾病并发症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胡光俊,陶军,宋晓阳.不同容量和浓度罗哌卡因经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 16-18.

[2] Barrington MJ,Gledhill SR,Kluger R,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Ultrasound Versus Nerve Stimulator Gu- idance for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Block[J].Reg Anesth Pa- in Med,2016,41(6):671-677.

[3] Zhai W,Wang X,Rong Y,et al.Effects of a fixed low - dose ropivacaine with different volume and concentrations on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BMC Anesthesiol,2016,16(1):80.

[4] Fang G,Ding Z,Song Z.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Ep- idural Anesthesia and Local Anesthesia in Lumbar Transfo- 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J].Pain Physician,2016,19(7): E1001-4.

[5] 王爱桃,徐建军,姚尚龙,等.剂量不同浓度局麻药用于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

(1):39-41.

[6] 顾晨桃,王爱忠,单宇等.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1(2): 217-219.

论文作者:崔辉斌1,蔡竹清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论文_崔辉斌1,蔡竹清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