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农业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闻媒体时有报道,某地农产品受自然灾害影响导致歉收,或是农产品丰收却滞销烂在田间地头。究其原因,虽各有说法,但归根结底暴露了传统的小农经济不能有效抵御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问题。改造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构建合理而有效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现代农业是借鉴现代工业发展的经验,运用当代产业制度与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产业化过程。农业生产组织是现代农业的制度基础,生产组织及其规模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农业与工业起步阶段的生产组织方式都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组织单位,所以,农业发展的生产组织方式也应当借鉴工业发展的生产组织方式。
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开始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实现土地的相对集中,通过各种各样的一体化组织和合作社组织将分散的家庭农场纳入到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轨道,是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组织制度变革的基本经验。他们的经验表明,合理而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在改造传统农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现有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释放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暴露出小农经济固有的效率低下的特点。在小规模的生产组织约束下,资源不能在合理的产业半径内得到优化配置,在生产组织上不能形成规模经济,生产专业化程度低,技术服务不到位,农工商贸一体化产业链整合不够,数量农业与品质农业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不合理,城乡信息不对称,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市场结构不对称。
目前,我国农业还存在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农户+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可以给农户的专业化生产以技术支持,农产品由龙头企业收购,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的农工商一体化产业链,极大地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但是,这种生产组织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1)农户的产品销售主要依赖于龙头企业,分散的农户在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博弈中居于不利地位;(2)龙头企业直接面对大量而分散的农户,交易成本剧增;(3)龙头企业经营的风险性给农产品销售带来不确定性;(4)农业具有地域广阔性与产品多样性的特点,现阶段难以在各地都找到对应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因此,改造生产组织,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是当前农业工作的重点之一。
三、改造现有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的专业化、标准化与规模化水平,逐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现阶段,可以把着力点放在促使现有的生产组织模式转变为“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行业协会”的三级组织模式。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农业生产法人组织,是农业区域性生产标准化、流程化与规模化的组织保障,在地域上一般位于村、乡、甚至县一级,通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在生产组织上实现了现代工厂的组织制度。农业行业协会由若干个独立经营的同行业法人组织基于共同的利益自愿组成,以社团法人独立登记,注册地在地区中心城市。这种农业生产的三级组织形成了不同层面的职能分工,农户承担农业的生产职能。专业合作组织承担农业的生产组织职能,为组织内的农户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给予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提供融资担保,并进行农业标准化管理工作。行业协会承担农业的市场管理与产业化联系职能,进行农产品市场推广、品牌建立、采购与销售信息沟通等工作,在专业合作组织与市场之间搭建相互联系的桥梁。这种三级生产组织模式,通过专业分工与利益共存做大产业规模,在规模经济的推动下,农业的产业技术进步与产业技术应用的成本下降,并且在农产品市场博弈过程中农业组织的话语可以改变传统农业的小农经济在技术进步和市场博弈中的弱势地位。
联系电话:0531-8519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