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路桥工程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必要的建设内容,其施工质量的高低会决定着城市的面貌和形象。同时还会影响到市民对于基础设施的使用的体验。对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时也是反映城市人均生活水平的主要参照物。因此,在进行施工建设时,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以及对施工质量的把控,以确保整个施工工程能够展现出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市政路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
1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认识
1)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①内部矛盾发展,一方面由于内外温差和收缩而产生应力和应变,另一方面是结构物的外部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阻止这种应变,一旦温度拉应力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即出现裂缝;②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截面大,水泥用量大,水泥水化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由此形成的温度应力是导致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种裂缝分表面裂缝和收缩裂缝。2)温度裂缝的危害: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贯穿裂缝,会破坏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和抗渗性,影响正常使用;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也具有重要影响,有时温度应力在数值上可能超过其它外荷载引起的应力。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
在路桥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建设面积较大的工程项目,很难有效地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然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也很难避免这种问题。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在浇筑时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而导致这种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路桥中一些物体的不连续问题。以建筑专业的角度来看,这种不连续的问题属于结构材料的强度范围。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是在未受到负荷的作用而是混凝土以及钢筋混凝土出现了裂缝。其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内部材料导致的裂缝,如骨料、水泥等。而在外力的荷载作用下,导致混凝土承受直接应力,最终引起变形才是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
2.2浇筑导致的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浇筑,而在期间内如果出现裂缝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对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的把控问题引起的。混凝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不断地发生收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度变形。而导致温度出现变化的原因在于混凝土的构成要素-水泥。水泥的水化热会引起温度发生变化,从浇筑到水泥凝结整个过程都会因为水化热现象造成水泥出现收缩,进而影响了大面积混凝土的导热性能,使得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无法及时排解,但其表面温度又下降较快,进而在冷热不均的情况下,内部不断膨胀,外部不断收缩,最终使混凝土产生了裂缝。
3施工技术管理的要点
3.1对于原材料的把控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用于施工的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只有确保每项材料符合设计标准要求,才能避免大面积混凝土出现开裂的问题。尤其是以水泥作为重点,这是由于大面积混凝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水泥的水化热问题。因此在施工时需要通过加入一定的添加剂进而降低水泥出现水化热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添加剂的添加剂量还是水泥的选择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控。
3.2桥头换填技术的应用和把控
在进行路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机械将道路路台背部的路基挖凿开来,然后填入石灰土,并且要确保周边不会有其他残留。填埋完毕后利用重型的压路机对填埋处进行反复的碾压。尽管这种方式会提升施工成本,但是利用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保障施工的质量。而且能够降低施工人员的投入以及设备的使用需求,不仅提升了施工的效率,缩短了施工的工期,而且对确保施工质量非常有利。从长远来看,这种技术方式利大于弊,可以放心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搭板处理技术的使用
在采用这种技术时,需要依照对应的规范和要求开展。同时保证施工后施工区域表面的平整度,混凝土的顶面基层与其之间的位置相对狭窄,而且厚度也小。如果有大型重力设备通过,就会导致该搭板出现破碎。因此需要在二者之间不超出10cm的部位,进行下层混凝土铺设,将之前的水泥碎石凿除,然后使用沥青混凝土填铺,并找平,从而确保整个台背回填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承受高质量重力带来的压力。
3.4温度把控技术与相关技术
为了防止混凝土在铺设完毕后出现裂缝,需要对其温度进行控制。在实际铺设时,需要依照施工方案中对于混凝土铺设所需要的温度进行控制。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需要加入冷水以降低在摩擦过程中不断升温的碎石的温度,从而确保混凝土浇筑的温度;在夏季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减少混凝土铺设的厚度,增加浇筑面的散热能力。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可以采用铺设冷水管的方式,通过冷水流动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在浇筑时还需要严格把控混凝土入模的温度。
3.5混凝土养护技术以及质量把控
如果早期缺乏对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就会导致混凝土因表面缺水产生色差或是裂缝。如果一直没有引起注意,就会影响混凝土浇筑后的耐久性以及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在混凝土早期硬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利用混凝土的养护技术来提升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各个构件进行拆模的过程中,需要依据混凝土浇筑时的强度、温度、气候等条件进行综合判断。可以采用对试压块进行对应的测试和检测,在一定的条件下看其是否能够满足施工规范以及技术要求,如果达标则可立即进行拆模。当然,在混凝土模板拆除之后,还应当采用一定的养护措施,例如在表面覆盖塑料膜等,从而提升混凝土结构的综合质量。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采用喷涂护膜的方式,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湿养护,以确保整个养护时间能够持续在14h以上,有效地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水平。如果完工后的混凝土表面存在沙带或是孔眼等问题,则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修补,以避免问题进一步的扩大。
3.6防水技术以及质量管理
路桥施工中为了确保整个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常常会使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模式,然而如果缺乏对路桥防水技术的把控,就会导致水渗漏到路桥内部,并对钢筋混凝土等造成影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钢筋会逐渐出现锈蚀等问题,其韧性和强度也会随着锈蚀强度的不断增加而不断的减弱。因此为了确保市政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对防水技术的应用以及质量的把控进行提升,从而防止水渗入到道路内部对其内部结构造成影响。而且还能够避免由于渗水造成的路面膨胀,使整个路面结构以及道路功能受到影响。因此不仅需要从施工技术以及材料的选择上进行严格的把控,更需要施工人员的严格执行以及相关部门严格的监督,将质量问题放在第一位。
4结论
市政路桥施工工程中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相对比较常见,而如何更好的处理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是整个路桥施工的关键。通过科学的方式以及合理施工手段能够对施工技术进行提升,同时对施工质量进行把控,从而有效地提升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当然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参与施工的各个因素以及环节进行把控,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给城市的发展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周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裂缝控制体会[J].山西建筑,2017,43(09):88-89.
[2]闫浩.关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探讨[J].山东交通科技,2017(02):81-82.
[3]龚海峰.浅谈混凝土技术在路桥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7,15(15):73+75.
[4]韩忠琴.路桥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出现的问题及控制[J].建筑知识,2017,37(04):174-175.
论文作者:吴建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温度论文; 过程中论文; 体积论文; 应力论文; 水泥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