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血压变化分析论文_孙明娟

孙明娟

(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化马湾乡医院 ;山东泰安孙明娟 27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血压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6例,按发病类型分为出血性脑卒中组(63例)和缺血性脑卒中组(63例)。分别于入院0.5h内量取患者血压,取均值。对比两组发病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发病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上升,出血性脑卒中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压风险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变化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突然破裂导致大脑血液不能正常供给,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较为常见[1]。临床表现为猝然昏扑、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头痛、神志不清等,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脑卒中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降压治疗是预防脑卒中发病及复发的关键[2]。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血压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6例,按发病类型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63例)和出血性脑卒中组(63例)。缺血性脑卒中组男39例,女24例;年龄46-75岁,平均(59.45±2.36)岁。出血性脑卒中组男38例,女25例;年龄45-76岁,平均(60.03±2.41)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3],经头颅CT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②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发病前有完整血压记录者。排除标准:①肿瘤导致脑出血者;②蛛网膜下腔出血者;③7d内未就诊者。

1.3 方法 发病前血压为患者发病前2d血压的均值,发病后血压测量采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于患者入院后0.5h内进行测量。取患者卧位,连续测量3次,中间间隔2min,取3次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发病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上升,且出血性脑卒中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可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神经损伤,是我国成年人致残和死亡的首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脑卒中可引发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运动障碍等并发症,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不良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发展快的特点[4]。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预防是最好的措施。

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加大了微小血管病变和血管破裂的风险,通常脑卒中急性期也会伴有继发性血压升高[5]。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病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上升,出血性脑卒中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表明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压风险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造成上述结果主要原因在于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出血性脑卒中是粟粒状微动脉瘤破裂所致,随着出血量的增多形成血肿,破坏脑组织,高血压是影响脑出血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是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损伤,高血压并不是缺血性脑卒中主要致病因素,因此发病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升高幅度大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一步分析认为血压指标的异常升高加大了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血管破裂的风险,对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病变却无太大程度的影响,血压升高风险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也是影响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化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压风险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参考文献

[1]于敏敏.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相关性[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8,25(2):225-226,229.

[2]隋世华,辛华,顾凤彩,等.血压变异与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的相关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7,16(3):300-304.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缪朝玉.脑卒中治疗靶点和药物研究[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30(12):1246-1272.

[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论文作者:孙明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血压变化分析论文_孙明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