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课的和谐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和谐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和谐教学的一般概述
当前的和谐教学是在汲取以往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现代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着眼于克服现实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提出来的。有关什么是和谐教学,有多种认识,下面介绍几种表述:
“和谐教学就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形成一种合力,即由‘教’与‘学’各种要素及其之间复杂联系达到配合协调和多样统一,促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教学诸要素处于矛盾之中,推动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协调、多样统一的状态。”
“和谐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环境的和谐、气氛的和谐,也要注意教学过程诸要素的和谐,还要注意教学所要达到境界的和谐。”
“和谐教学是运用一些科学艺术、科学手段,让学生在愉快和谐气氛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即身心、大脑两半球、理智与情感、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
“和谐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和充分的发展。”
“和谐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运用一些科学艺术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课和谐教学的必要性
(一)和谐教学是改变思想政治课弊端的需要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和其他社会科学知识的教学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培养的课程。它是一门知识性、趣味性和育人性相融合的基础性的学科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的旗帜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思想政治课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特征,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注重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整合,逐步改变了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发展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目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调查表明,我国目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仍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对概念、原理和观点都缺乏深刻的理解,仅仅满足于记忆这种表面层次的学习,对知识的组织和理解能力不高。
当前我们所提倡的思想政治课的和谐教学,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是要转变被动性、受示性、单一性的教学状态,使学习成为主体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合作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的过程。思想政治课的和谐教学,旨在建构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的素质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二)和谐教学是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思想政治课的和谐教学特别强调对人的关注,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需要,关注人的成长,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个性,这些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在原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理论化的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思想政治课的和谐教学则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的可能,涉及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和谐教学是思想政治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形式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变简单的知识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这实质上是教学观念的巨大改变,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形式。在思想政治课中采用和谐教学,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民主和谐、活而不乱的课堂气氛的创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信任,教师能心情舒畅地进行教学。学生接受了教师所流露的积极情绪后,就会在自身产生“移情效应”,激发学习动机,产生乐学情绪,从而乐于思考和回答教师的提问,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把和谐教学引入思想政治课的课堂,犹如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注入了一股活水,必将使其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思想政治课和谐教学的表征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教学可以看作是一个母系统,这个母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又是一个个子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个部分只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就要力争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知识教学内容与道德教育内容的和谐以及课内与课外的和谐。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学生的和谐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使教师和学生两个要素,在空间上保持一致性。而且这两个要素在空间上的一致性保持得越好,教学效果就越显著。所谓教师和学生两个要素在空间上的一致性,也就是它们在方向上要保持协同。下面对这两者的和谐从三方面加以分析。(1)教学目的与内容的和谐。教学目的与内容和谐,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与内容必须在方向上保持一致。教学目的和内容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本质的载体和标志。教学目的与内容一致,是教学本质的一致。同时,教学又具有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性,因此,教师和学生只有在各种层次、角度和形式的教学中,都能保持教学目的与内容在方向上的一致性,才能产生教学合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2)教与学的力量和谐。教与学的力量和谐,是指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作用下,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高度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具有双主体性,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师是教的主体,他起主导作用,负责对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必须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思想。只有教师具备教的功能,学生具备学的功能,并且教与学又是同步进行,才能取得教学实效。(3)教学方法与活动的和谐。教学方法与活动的和谐,是指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方法和活动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但在教学方向上必须保持一致,并且教师的方法和活动与学生的方法和活动也要保持一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渠道的动态系统,教学与教育的方法必须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切忌枯燥无味。但方法和活动只是为实现教学与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服务的。因此,必须坚持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活动的方向性,并使教学方法和活动与教学目的和内容在方向上保持一致。
教师和学生两个要素的和谐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示意图:
教学效果2,是师生两个要素最佳协同条件下的最佳教学效果
(二)思想政治课知识教学内容与道德教育内容的和谐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不但注重对学生道德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相和谐。思想政治课进行课程改革,为改变思想政治课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倾向提供了契机。大家把目光转向素质教育这一目标上来,通过改变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辅导方法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以使教学实效得到保证。为了实现思想政治课知识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和谐统一,我们要稳定思想政治课知识教学的内容,不能让教学内容总是围绕一时一地的“方针政策”转,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材要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基本理论知识去解释和说明变化着的社会现实问题,或用活生生的事实和材料去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难问题,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使知识教学内容与道德教育内容实现完美的和谐统一,这样的教学才有现实性、针对性、吸引力和说服力。
(三)思想政治课课内与课外的和谐
学校的一切教学过程,都是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来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所采取的方式。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类。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选择一定的课型,并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这种基本形式之外,由教师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参与一定的实践性活动,并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首先,课外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都属于理性知识,是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将这些理性知识运用于实际,可以简化理性知识的难度,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丰富和深化。其次,课外活动加快了理论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速度,使学生学会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在知识的运用中得到提高的。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再次,课外活动也为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实现知识和能力向觉悟的转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可以说,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灵会得到净化,情操会得到陶冶,理论的道德意义会变为实践的道德意义。
思想政治课每堂课的教学都有其特定的知识传授任务,并通过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知识的传授可以在特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而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却不能,它需要连续不断地持续进行。在这一连续不断地持续进行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中,就需要课内与课外连续不断的持续协同作用。只有它们保持和谐,并实现连续不断的良性循环,才能形成合力,从而取得教学与教育的实效。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如读书会、讨论会、报告会、论坛以及学生俱乐部的活动等;面向社会服务活动,如社区服务、老年服务等。这些活动都是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延伸,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课外的活动联系起来,使课内与课外达到和谐。
和谐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是应素质教育而生的。运用这种教学策略的目的就是争取使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力最大限度地适应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学生个体发展达到其自身最佳程度或最佳状况,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在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和谐教学就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以保证和谐教学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