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植物园规划设计研究与探索论文_夏斯佳

综合植物园规划设计研究与探索论文_夏斯佳

上海秦森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072

摘要:本文在梳理了综合植物园规划设计原则基础上,以汉江植物园为项目背景,从目标定位、选址分析、运营方式等方面对园区进行规划设计研究,提出了更富人性化、多元化等较为新颖的规划设计思路,对类似项目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综合、植物园、规划、设计

一、综合植物园规划设计现状

植物园是城市专用绿地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综合反映当地经济、文化、技术、科研等内容,一个具有创新规划设计的植物园不仅能展现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也能净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1]综合植物园,在传统植物园栽培驯化、科研科普、山水景观、休憩娱乐[2]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延伸,增添了生态养生、种植认养、探险体验等人性化、多元化、互动性等元素,再配套部分前沿科技衍生的产品和设施,增加综合植物园的游览性价。[3]

1.1国外综合植物园规划设计现状

新加坡植物园以其独特设计享誉“一个永恒的热带伊甸园”,园内功能分区主要包含核心观赏区、唐林科普区、武吉知马休闲区、未来发展区等核心分区,且各分区内都存在极具特色的园中园设计,是首屈一指的城市花园,2015年被列为新家品牌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墨尔本皇家植物园历史悠久,植物荟萃,生物天堂,其核心特色是历史名人手栽纪念树,因此,园内功能分区较多,保留上个世纪的建筑和风貌;切尔西药用植物园小而紧凑,专注药用,因此因地制宜打造精致园艺和明星花园。

1.2国内综合植物园规划设计现状

近年来我国综合性植物园发展速度较快,我国不同规模的综合性植物园建设数量已达200多个,较为著名的有北京植物园、上海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4]、南京中山植物园、苏州市植物园、合肥植物园、海南植物园、福州植物园[5]、厦门植物园等,建设规模大多超过1500亩陆地面积。大型综合性植物园以生态修复、园林风貌、植物特色、科学普及、文化融合、休闲游览等价值目标为设计定位,建设用地比率约7.5%,园内规划建筑主要包括游客服务中心、科普馆、科研温室、管理办公用房、餐厅、厕所等,上述设施性质有建筑类和非建筑类两种,类型主要包括游憩设施、管理设施、服务设施。

二、综合植物园规划设计准备工作

2.1定位和目标

2000年,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出版的《植物园保护国际议程》一书对于植物园的描述是,拥有活植物收集区,并对收集区内的植物进行记录管理,使之用于科学研究、保护、展示和教育的机构。[6]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人们对于植物园的功能不再仅仅停留在保育科研、科普教育、游览观赏,而希望能有更多有趣、互动的环节,甚至能为人类健康、美好生活带来更多的作用。

综合植物园在融合了植物园原有功能和现代化需求后,将成为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当然,植物园的规划设计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城市规划、地域文化、地理环境充分考虑,但在此之前把定位和目标准确清晰的确定下来,能为后期设计和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2选址和环境

植物园的选址主要考虑建设规模、气候气温、土壤地质、地形地貌、山水资源、交通道路等因素。植物园的建设规模一般受限于所在的位置,城区植物园不会太大,考虑到交通便利和可达性,大多植物园会建在城郊。植物园的建设地址最好地形地貌复杂,有山有水、有高有低,水源丰富、水质清洁,土质疏松、植被丰富,另外如能气候适宜、雨量适中,则是建设植物园的最佳选择。因此,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以上自然条件和交通情况,布置合适的植物类型,如有特殊需要,则需要考虑设置针对性设施予以解决。

2.3规划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首先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游客的观赏需求、便捷程度,也要考虑员工日常维护,并设置餐饮、厕所等设施满足园内人员基本需求;其次要因地制宜,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山体水源等自然环境,按照游览、科教、管理等内容合理划分功能分区;第三是区分主次、突出重点,根据植物园的管理和运营确定主要功能分区,布置分区建筑,原则上想类似的功能分区应集中设置,再结合实际需求进行道路布置和细部微调;最后,细化景观,突出特色,利用特色植物和建筑小品造景,构建自然优美的园容风貌。

三、汉江植物园规划设计研究与探索

3.1项目建设意义

汉江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鄂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可以有效地防风固沙、涵养水土、净化空气等,对生态安全、林木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汉江植物园是鄂北生态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将从基因保护、科技创新、苗木供应三方面提供技术和资源保障。

汉江植物园将立足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将深入推进“绿满襄阳”行动步伐、促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构筑襄阳城市生态屏障,植物园建设在襄阳城区北部团山山系南端,有效阻挡北方输入性大气污染;填补襄阳综合性植物园空缺,在为汉江流域植物保育提供载体的基础上,提高襄阳城市品位和生态影响力;提升襄阳市民幸福指数,拉开市北乃至全域生态均衡发展的序幕,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宜居环境的需要。

3.2项目选址分析

综合考虑城市规划、环境条件、地域文化、交通便利等因素,汉江植物园选址于高新技术开发区,现状为苗圃基地,建成后将融入城市绿地系统之中,成为“一心一环、三山九带”的网络化绿地系统的重要节点,符合片区规划定位要求。其次,项目基地气候适宜,水源充足,黄龙坝水库水面清洁、水质达标,总库存97.9万m3,有效库容61.3万m3,承雨面积2.86k㎡;植被丰茂,种类丰富,现有植物种类3000多种,珍贵树种60余种,其中维管束植物1698种,蕨类植物93种,种子植物1605种;土壤土质肥沃等。交通便利,基地高新区西北处,东侧紧邻G207国道,到刘集机场35分钟,到襄阳火车站仅需30分钟;可达性高,2-3小时交通圈可辐射周边武汉、重庆、西安、郑州等核心城市。

3.3园区规划设计

对襄阳周边省市植物园了解分析后发现,大多重视科普科研及保护功能,缺乏特色体验、休闲不足。三峡植物园是以经济植物与种质保存为核心的综合植物园,规划面积5400亩,内含五园一村,但其景观粗糙,配套缺乏,休闲体验性不足;荆门植物园位于荆门市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东片区,总占地面积约2800亩,建设九大功能区,同样是以珍稀植物保护战士为主,业态单一,缺活动,缺运营。

汉江植物园的建设依托襄阳市国家储备林生态体系,以植物园3.0阶段功能配置为基础版图,融合现代智慧科技和襄阳地域文化,形成鲜明形象IP。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汉江植物园将在传统植物园既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延伸,除了栽培驯化、科普科研以外,注重休闲体验和过程运营,以汉江流域种质保护为核心,打造集科研科普、生态保护、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植物园,成为汉江流域示范性生态综合体。

3.3.1项目目标定位解析

(1)建立亚热带国家种植资源库:收集全球亚热带地区一二类保护植物,汉江流域一二级保护植物,如池杉、罗汉松、红豆杉、对节白蜡等,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加以保护。

(2)创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以珍稀植物的展示和科普标本为基础,增强五感体验,成为生态文明探究式学习高地。

(3)鄂北防护林业发展示范基地:以田园、植物为载体,打造田上林间核心产品,完善襄阳城区北部绿化防护带,形成青山绿水的绿色城市环境。

3.3.2园区规划设计策略

汉江植物园整体规划设计原则是从基于现状的保护逐渐过渡到对于未来的产出。对现有湿地水质净化,采取人工修建、改造、维护等一系列措施改善湿地环境;对基地公园现存大量苗圃进行梳理,保留生长状况良好的苗木,增设园路和景观乔木,丰富种植层次,形成特有场地肌理;以大小乔木均衡交替分布,重要节点布置观赏地被类形成游览亮点。

(1)园区功能分区

整个园区规划建设用地51亩,其中林地11亩,园地28亩,其他林地12亩。结合上述设计原则和策略,将整个园区功能划分为“一心、一核、一环、一带、五片区”。

(2)交通流线设计

对不同功能区地块综合组织,有效加强地块联系,利用高差变化形成复合型交通系统,可就现场情况采用水上浮桥、林中栈道、园区绿道等多种方式缝合地块,强化道路引导通行,加强地块凝聚力,提供畅快的游憩活动体验。

(3)景观视线设计

根据园区内的功能分区,设置首要景观、主要景观、次要景观等节点,并根据不同季度节气设置不同的景观路线,以满足游客需求。主入口区,主题雕塑及游客服务中心首先进入游客视线,通过或蜿蜒或开阔的园路,可欣赏到不同于中部其他地区的植物风貌。雨水花园是本案的特色之处,以生态的名义打造一个环境优美、层次丰富、且具有多维观赏面的奇妙所在。湿地核心区是整个植物园景观的重要节点,有极好的观赏面,观景水秀位于湿地核心景观区域,周边配有大面积的观赏平台及花海景观,营造舒适的观赏氛围。

3.3.3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汉江植物园规划设计体系即“一心、一核、一环、一带、五片区”。

(1)“一心”——游客综合服务中心

游客综合服务中心为植物园主入口,功能承载入口集散服务中心的职能。特色上,核心围绕植物主题,并导入标志景观、植物主题广场等产品,打造集旅游集散、服务咨询、接驳换乘、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主要包括入口广场、特色花海、生态停车场。

(2)“一核”——湿地植物体验核

依托基地内湿地湖泊、湿地植物、药用植物资源,打造集湿地观光、滨水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植物体验核心,展示湿地文化及场地精神的植物秀场,以水生、湿生植物,营造花园、湿地植物科普,增加项目生态价值的同时,有效科普湿地植物知识,主要包括池衫园、水上花园、雨水花园、湿地植物科普园。

(3)“一带”——华中田园风情带

基于现状农田,融合生态林,打造集田园观光、生态防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防护带。强调农田与生态林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植物配置以能源植物林、经济林为主。以麦田特色景观作为基底,打造麦香田园、麦田市集、蔬菜园三大主题项目,形成大地景观观光与特色餐厅体验。

(4)“一环”——漫步绿环

引进南非紫薇品种,沿植物园的主要环路种植紫薇树,形成紫色花环,以景观道形式有效串联各功能区,为行进间的游客打造独特的景观,并以此景观步道串联植物园各大板块,在分节点设置森林驿站供游客休憩。沿项目核心水域,打造滨水绿道与漫水栈桥,满足游客亲水需求,打造独特的滨水休闲景观。

(5)种植五大片区

珍稀植物区:收集全球亚热带地区一二类保护植物,国家及华中区一二级保护植物,如池杉、罗汉松、红豆杉、对节白蜡等,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加以保护,同时融入挂牌认养、科技探奇体验。该区主要包括珙桐园、珍稀植物园、温室展览园。

乡土江滩植物区:以汉江流域为地理线索,集中展示汉江地域特色植物,包括华中乡土植物、湖北乡土植物、襄阳乡土植物等。该区主要包括汉江流域系园、汉江石和药用植物园。

森林体验区:寓教于乐,为家庭游客打造一处可探索、可互动、可体验的平台,从而达到科普、教育、娱乐的作用。儿童植物探险谷以原生态的环境加上原生态的游乐设施,打造自然主题儿童无动力乐园,让儿童在游乐的同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进而树立环保意识;精灵花园、花间露营、爱情花园以观光、露营、摄影三大主题功能,扩展项目功能结构,形成家庭亲子、婚纱摄影为目标客群的活动基地。

苗木培育区:作为襄阳城市绿化苗木供应基地,同时融入树木种植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林木学社以林下木屋等形式打造青少年苗木培育知识,其中绿色剧场在展示苗木培育常识的同时可承担户外演绎功能,形成科普、演绎于一体的功能集聚区。

科技引种区:提供一个植物保护与研发的平台,同时承担学术交流和科普教育的功能。以种质资源库打造植物引种、研究实验平台,同时通过科研交流中心打造行业交流高端平台,以种质资源库与科研交流中心,提升植物园科研高度,形成项目科普科研高地。

结语

综合植物园的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当地政策环境、场地条件、地域文化等,并结合实际情况,在传统植物园既有功能分区设计的基础上,融入更多人性化、多元化的设计因素,丰富园区功能和内容,加强游客与园区之间的互动与体验,使得未来的植物园不仅能万物自然、风景优美、科普科研,更能寓教于乐、休闲度假、生态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春娇,董丽.试论植物园专类区规划[J].广东园林,2007,29(2):27-30.

[2]穆瑾,杨端端,彭海侠,杨柏云.综合性植物园规划设计初探[T].山西建筑,2015(9):206-207.

[3]俞庆生.植物园规划设计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44-59.

[4]张振玲,吴秀臣,芦建国.辰山植物园景观特色分析.福建林业科技[T],2015(6):220-225.

[5]胡文芳.中国植物园建设与发展[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30

[6]郑曦.当代植物园规划策略[J].中国园林,2012(6):54-59

论文作者:夏斯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  ;  ;  ;  ;  ;  ;  ;  

综合植物园规划设计研究与探索论文_夏斯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