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121400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初中道德与法制学科课堂教学无论是在结构、内容,还是在方法、手段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它因此也变得越来越“活”了。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已成为课程改革实施中很多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论”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它可能涉及到教与学的方方面面。教学有效性即教师的授课有没有达到一定的效果,有没有达到该课程所期的目的。道德与法制学科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对社会事件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等等,使学生的知识得以丰富,能力得以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以建立。
二、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的基础。著名心理学家曼德勒提出:“环境刺激引起认知解释,认知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纲明确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改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将自己融入进道德与法制学科的教学过程。”为此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适应这种新要求,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思维方式,教学模式及方法,真正做到放开手脚,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才能,使其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枯燥为有趣,变苦学为乐学好学,进而达到道德与法制学科教学的实效。
2.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搭建素养培育平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而积极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交流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学生的思维养成,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学科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比如针对网络上热议的“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分析各类现象的成因,对于这些行为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讨论,并从中得到启示。学生会在一系列鞭辟入里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了法制观念,提升了公民素养,同时深刻地认识到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这就是真实情境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它们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引发共鸣,自然在认知的形成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只要是和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实际,或是社会上的热点现象,都可以作为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形成正确认知,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认识,提升境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有效性。初中生还处于成长期,生理和心理都没有成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制力还有所欠缺,在课堂上的专注力不足,这就可能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信息的断裂,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不流畅,自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而,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内容过程传递的平面化,善于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比空洞讲解更富吸引力、感染力,易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参与,有利于拓展多层次思维的空间。譬如:在讲解《防患于未然》时,针对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仅靠讲解这样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不会引起他们的认同的。上课时我用迟志强的事例来导入新课,再播放了迟志强的歌曲《铁窗泪》的Flash动画,然后在低沉的语调讲述犯罪的危害,影片、歌曲、音乐的辅助手段,造成了巨大的感情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意境,让人如临其境,深受感动。
4.让音乐走进政治课堂,让教学活泼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远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为了强化政治理论教学,教师可在上课时适当引入音乐,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心声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发其对科学理论的共鸣,可以使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例如在讲“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些知识点时,让学生熟悉并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并及时补充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业绩。在歌声中,党的形象高大起来、神圣起来。
5.精心设计教学实践,彰显教学有效性。实践性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做中思考、在做中体验,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讲授“搭起创新的桥梁”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进行创新必须培养求异思维,打破思维定势”的认识,我便请学生自告奋勇地到讲台前尝试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比如用6根火柴,搭出4个三角形等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体验、感悟到打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下的道德与法制课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未来,真正地使学科教师都能够正确对待基础薄弱的学生,并且能够促使学生切实树立基于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因地制宜,善于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来共同创造教学的新境界,从而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核心素养也随之进一步深化。
论文作者:朱振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道德论文; 法制论文; 有效性论文; 素养论文; 学科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