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基于增强现实媒体的新闻叙事创新策略探析_增强现实论文

基于增强现实媒介的新闻叙事创新策略探索张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媒介论文,现实论文,策略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0年波音公司计算机研究部门科学家托马斯·考德尔(Thomas Caudell)创造了“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一词。当时考德尔开发增强现实技术的目的,主要用于辅助技术人员安装第一架波音777喷气客机内部千丝万缕的电缆线,提高工作效率。发展至今,增强现实作为一种技术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应用涵盖军事、医疗、教育、工业、娱乐等多个领域。

       在新闻领域,关于增强现实的新闻报道不少,将增强现实应用到新闻业的实践,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也在持续不断地探索中。但是,关于增强现实在国际新闻界的应用及其影响的学术研究还不多见。笔者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增强现实在新闻界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实践,将着重从新闻叙事策略的角度,探讨增强现实引发的新闻叙事领域的创新及其未来趋向。

       一、作为媒介的增强现实

       增强现实是虚拟世界信息和真实世界信息的共在。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列夫·曼诺维奇(Manovich,2006)认为:增强现实是将动态的、情境化的信息叠加在用户的视觉域之上。简单地理解,增强现实就是在人们感知到的真实世界基础上置入由计算机和可视化技术产生的虚拟信息,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增强现实的特点可概括为: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三维注册。对于前两个特点我们不难理解,无需解释。至于第三个特点即三维注册,实际上就是将计算机生成的三维虚拟物体的信息和用户观察点真实场景的景物精准无缝对接,使得体验者拓展、增强对于周围世界信息的认知(Azuma,1997)。由此可知,增强现实是以真实世界为本位,利用附加的虚拟信息对周围真实世界的场景动态地进行增强。与之前学术界广为讨论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相比,虚拟现实强调让体验者与真实环境隔离,从而融入到技术营造的虚拟场景中。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其论著中多次互换使用“媒介”和“技术”等词。他(McLuhan,1994:8)说:媒介是人类的延伸,或者更广泛地说,任何新技术是人类的延伸。这里的媒介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电灯泡、汽车、演讲、铁路、机场等等。任何媒介或技术的“信息”,都是人类、事物的规模、速度、模式的变化。因此,所有这些媒介,作为技术调节了我们的沟通和交流。这一观点虽然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但是此观点将我们关注的目光从媒介承载的信息转向媒介本身,进而强调媒介本身的意义,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参照这一媒介观点,本文将增强现实视为一种媒介。正如美国国家超级计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艾伦·克雷格(Craig,2013:65)所说:“我认为增强现实是一种媒介,而不是技术。用媒介一词,我的意思是它在人类和计算机、人类和人类、计算机和人类之间的调节作用”。

       反观人类传播历史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在新闻领域我们也往往是把它们视为一种传播媒介,注重探讨媒介引发的新闻领域的变革,而不是去关注它们在技术上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因此,本文与当前追踪增强现实技术优势的流行研究不同,试图探讨增强现实作为一种创意媒介在挖掘新闻叙事策略方面的潜能及其意义。

       二、增强现实媒介在新闻叙事中的创新应用

       随着人们对媒介认识的逐渐加深,学术界开始将媒介的因素加入对叙事的考察,如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名誉教授里蒙·凯南(Kenan,1989)认为:语言是叙事过程中的一种媒介,就像是其它媒介的特质一样。语言既开放了某些可能性也同时加强了某些限制,语言建构了叙述、文本和故事。不同媒介的表达性能是不同的,如书写文字可能更善于线性的、因果的、逻辑的、时间的故事呈现,而视频媒介、图像媒介则更擅长展现空间的、视觉景象的直观呈现。这种观点摒弃了那种将叙事看作是独立于媒介的事件序列的说法,将叙事与媒介二者统一了起来。综观国际新闻业,由于增强现实媒介的出现,先行者们不断探索利用新媒介创新叙事的可能。这些探索和应用类型的开发,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情境纪录片(situated documentary)

       对于增强现实与叙事关系的考察,早在1999年,著名传播学专家、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中心主任,现为罗格斯大学教授的约翰·帕夫利克(John V.Pavlik)就讨论了增强现实在情境纪录片中的应用。这些纪录片会在使用者看见或听见的事物上加入声音和立体图像,讲述使用者身处的周边环境中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情境纪录片是计算机科学和新闻之间的一次重要合作,使用增强现实叙事,呈现某一地区的历史事件(H

llerer & Feiner,2004:228)。

       以哥伦比亚大学情境纪录片为例,该纪录片相当于一个导游系统。当装备有增强现实系统的用户,走在哥伦比亚大学晨边高地(Morningside Heights)可以重温1968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游行。其中全球定位系统能够确定用户的位置,头部跟踪器能追踪用户正在看哪里。当用户头部转向图书馆、校园的行政大楼时,用户可以看到头戴显示器上显示出了洛氏圆形大厅的半透明字体,写的是建筑物的名字。另外,新闻标题显示为:1968年学生抗议。用户只需短暂地凝视标题,就能选择该新闻(Pavlik,2001:20)。如果使用者选择其中一个图标,头戴式显示器就会出现一组附有解说的静态图片,而手持式显示器会同时出现影像片段,并提供关于特定参与者及事件的深入信息(费纳,2002)。用户行走在校园内利用情境纪录片,能身临其境感受当时这场声势浩大的校园游行活动。系统支持的叙述方式是建立在事件基础上,整合真实世界的信息,合并音频、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融合的一种叙事方式。

       (二)增强现实应用程序的开发与使用

       如今新闻媒体广泛使用的两种商业增强现实应用程序是Junaio和Aurasma。2010年《今日美国》(USA Today)、《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等采用了Junaio。2011年,《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华尔街日报》(The WaIl Street Journal)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等新闻机构介绍了Aurasma的使用。《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也已利用Aurasma作为一种融合移动媒体和印刷报纸产品的手段。研究显示:这一融合是促使数码媒体消费者与传统媒体密切联系并保持较长时间接触的一种机制(Pavlik & Bridges,2013)。此种融合机制也为全球范围内传统媒体的转型提供一种思路。当下新闻界的增强现实应用程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1.在印刷媒体产品中嵌入增强现实内容

       这种做法在报纸、杂志等媒体类型中并不罕见。以Aurasma为例,打开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已经安装的Aurasma程序,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摄像头对准嵌入增强现实内容的报纸或杂志,设备自动识别图片或者文字,然后就能打开一段存储在网站的预先录制好的视频或三维图像,也可能同时会添加音频。

       例如:《纽约时报》利用Aurasma引发读者和报纸标题的互动。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安装有Aurasma软件的使用者,用摄像头对准报纸的报头,系统就能识别、激活嵌入的增强现实多媒体视频。以2012年3月1日的报纸为例来看,这一天的增强现实体验是哈利·波特预言家日报(Harry Potter Daily Prophet),摄像头对准“纽约时报”标题,用户就像是打开纽约时报标题的三维交互式动画,很快动画转换为纽约城市的三维动画,同时演奏的主题曲是来自于1977年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纽约,纽约》,一位不明身份的男性低声吟唱,“消息正在扩散……我今天将离开”(Pavlik & Bridges,2013)。

       2.基于用户所处地理位置(Location Based Service,简称LBS)的信息传播

       除了上面介绍的两款增强现实应用程序之外,还有Layar,Wikitude,Google Goggles和ShopSavvy等应用程序。这些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目的是使用户通过体验基于特定位置的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从而有助于对现实世界的认知(Olsson & Salo,2011)。

       以Layar为例来分析这类程序在新闻业中的应用。Layar由来自荷兰的软件公司SPRXmobile研发设计。2011年Layar获得世界经济论坛的科技先锋奖。它能向人们展示周边环境的真实图像与相关信息。用户只要打开应用程序,就会自动启动摄像头,全球定位系统探测到用户的当前位置,罗盘判断摄像头所指的方向,然后显示器窗口就会呈现与当前用户所处位置匹配的内容。每个内容合作伙伴提供的信息各自形成一个图层。用户可在屏幕侧面通过点击来切换自己感兴趣的图层。通过这些步骤,Layar将现实世界跟虚拟的数字内容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让用户通过手机浏览器,就能洞察现实世界中丰富的各类信息。在新闻业中,基于地理位置提供信息服务,吸引了一些技术公司、媒体公司着手探索。比如,媒体界新秀《时代周报》就率先推出一款基于苹果终端的地理位置新闻应用,与其它地理位置新闻应用不同的是,《时代周报》依托自身的新闻出版优势,以新闻资讯为主体,把正在发生的新闻或事件推给周边用户,而用户则可以随时主动接收到来自身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新闻资讯,并且可以结合Google地图,把用户导航到事件发生的地点(时代在线,2012)。基于用户的位置发送相关的信息,增强了用户对于新闻事件发生地的现场感知,能够促进用户对于叙述事件的深层次理解。

       另外,Layar还是一种比二维码更好用的出版方法,使用Layar能将任何图像用数码内容加以增强。其官方网站上介绍说,该应用程序已经下载了超过3800万,有9万多出版商、营销商、代理商正在使用Layar提供的自助式工具“Creator”。出版商们可以利用Creator快速创建印刷物内容,并能轻松地将增强现实特性融入到出版物中。

       三、增强现实媒介在新闻叙事中的创新策略与意义

       增强现实媒介为新闻叙事提供了一个好的故事环境,因为基于特定位置或真实世界的物体能刺激人们的想象,有助于参与者对于故事的体验和认识。增强现实在生产用户创造的、与真实世界景物或特定位置联系起来的故事方面有巨大潜力(Nam,2014)。它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新闻组织和新闻爱好者接受和使用。正如帕夫利克(Pavlik,2001:21)所说:“会有受众喜欢地域化的新闻、信息和娱乐吗?租一辆带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车开到你并不熟悉的地方去。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增强现实媒介在新闻报道中的叙事策略及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转变新闻叙述内容的呈现方式,为用户营造“沉浸式新闻”(immersive news)

       沉浸是指当事人潜心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暂时忘却了周遭的其他事物,这是精神高度集中的一种状态。“沉浸式新闻”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让用户对新闻事件有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虽然报纸或者互联网上的新闻报道通过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的描述与展示,读者也能在大脑中勾勒出事件的整体状况,但是这种勾勒多是第三人称视角的解码过程。因为新闻报道强调客观性、真实性,因此记者在进行事件报道时常常采用第三人称视角。而基于增强现实媒介的新闻报道,却能够使用户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体验当时当地发生的新闻事件,这是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无法实现的。如前文介绍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实验项目——情境纪录片。装配有该增强现实系统的用户走在校园,能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重新回顾校园某一建筑或某一处地点1968年发生的声势浩大的校园游行事件,感受当时学生们群体情绪的高涨与扩散,了解事件发生、发展以至结束的过程。第一人称视角的用户体验,对于新闻业来说有重要价值。它会强化用户对于事件的内心体验,提升他们对于新闻事件的理解。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说,沉浸式新闻还将有助于公共空间的建构。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候选人托尼·廖(Tony Liao)和该校副教授李·汉弗莱斯(Lee Humphreys)二人就对此问题进行过专门的探讨,论述移动增强现实具有重新介入、再造、调整公共空间的功能(Liao & Humphreys,2014)。

       (二)新闻叙事模式从线性走向多线性叙事,事件被置于全景中(reporting the facts in context)加以报道

       模拟的印刷和广播媒介因时空限制的问题,删减了新闻报道,并使得新闻编辑室形成了这样的文化:新闻应该以简短的形式报道,从一个角度去报道新闻,为受众提供相当于真理的新闻。过去有许多记者对此抱怨说,真实难以概括成1500字或更少字数的线性印刷报道,或3分钟或更少时间的音频或视频(Pavlik,2001:23)。在传统的模拟模式下,叙事通常是事件的线性展示,一般是从开头到结尾。故事往往有一种(有时使用两种)信息表现形式,如文本,或文本与照片、信息图、音频、视频的结合,故事在固定的时间出版(Pavlik & Bridges,2013)。而基于增强现实媒介的新闻报道,则是一种全媒体体验,将能够用到的媒介都运用于新闻报道中,它为用户提供以超链接方式组织起来的关于新闻事件的更为复杂、多维的新闻背景,能提供多角度的新闻事件解读,供感兴趣的用户选择阅读。这是一种新型的新闻叙事模式,事件不再是孤立地呈现,而是将新闻置于更为丰富的历史、政治、文化等相关事件的背景中,置于更为广阔的关联议题中,不同媒体形式的内容在此互为补充,同时它们之间可以达到无缝融合的程度。这些对于理解新闻事实,探寻事件根源是极为重要的。增强现实的新闻叙事模式,为曾经的叙事预言提供了一个例证,“最终所有的叙事技术都成为‘透明的’,我们没有了媒体意识,看不见印刷或电影媒介,只意识到故事本身的力量。”(Murray,1997:26)随着科技的进步,新闻业探索媒介叙事潜能的实践将为我们提供更为真实、客观、融入现场的新闻叙事方式。

       (三)新闻叙事接受模式转向用户主动式参与,用户与增强现实系统互动完成媒体融合语境下的叙事体验

       传统的印刷、广播、电视等媒介,读者都是被动地接受新闻叙事。在互联网媒介环境中,用户可以通过鼠标的点击,主动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虽然用户有了主动式参与,但是这种参与仍然囿于互联网媒介范围之内。相较而言,前文分析的哥伦比亚情境纪录片,则是把地理空间的建筑等媒介信息和增强现实系统提供的虚拟信息融合起来,使得虚拟信息和真实信息共在,进而增强用户对于现实场景中发生的事件的认知。可以说,没有用户的主动参与,哥伦比亚大学当年的校园游行事件就无法完成叙述,是用户、系统、真实环境三者的互动成就了情境纪录片的新闻叙事。

       而当前在新闻业中使用较多的增强现实应用程序,则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与移动互联网提供的相关内容进行无缝衔接,为用户提供一种媒体融合下的用户参与新体验。除了前文已经介绍的增强现实应用程序外,如国内腾讯科技等多家网站报道了“世界上第一家全面增强现实报纸”的新闻也是一例。增强现实应用Blippar和爱尔兰都柏林报纸《地铁先驱》(Metro Herald)以及当地电视节目FYI合作,推出了它自称为是“世界上第一家全面增强现实的报纸”。该系统能让读者用摄像头对准一篇日常文章来获得FYI提供的更多视频内容。如果用摄像头对准《地铁先驱》的报头,你还可以看到视频版的Blippar工作原理的解释,而这个内容也是由FYI提供的(Kathy,2011)。增强现实媒介与传统媒介合作的案例,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媒体融合的新思路,这也是“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

       四、增强现实媒介在新闻业中的应用前景

       “未来增强现实技术的运用几乎和生活中的所有部分,诸如工作和业务、学习和教育、休闲和娱乐等相联系”(Olsson & Salo,2011)。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在首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上曾表示:增强现实技术将成为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成为公众的投资热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就是说,增强现实的应用将会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而日益普及(搜狐IT,2012)。

       增强现实的新的阶段即将到来,这一阶段对于新闻和媒体组织有效利用增强现实将是非常重要的时期。第一,新闻和媒体组织将整合增强现实作为叙事媒介。所以,增强现实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有关重要公民事务的新闻叙事中,比如调查报告、公共事务、政治腐败;第二,增强现实将被广泛整合为新闻组织的常规工具,几乎和摄影和信息图像一样(Pavlik & Bridges,2013)。

       我们知道,增强现实是把味觉、触觉、听觉、视觉等真实世界的信息,通过科学技术方式,再次叠加到现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洞悉周围环境、超越人类感官局限的目的。现有的研究显示:未来相关技术的发展,将推出先进的、模拟触觉的增强现实界面。物体呈现在屏幕上时,用户能通过触摸它而感觉到是在真实物体上的移动(Pavlik & Bridges,2013)。这种极大增强我们感知世界能力的增强现实媒介,将如何在新闻业中发挥其叙事的潜能?在增强现实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时代,新闻从业人员应当勇于并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实现其在新闻业中的创新应用价值。

标签:;  ;  

张怡基于增强现实媒体的新闻叙事创新策略探析_增强现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