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母语教育中的微写作_微写作论文

美国母语教育中的微写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母语论文,美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微写作是指言简意赅、文短意深、目标明确、结构完整的一种小型写作。微写作因其满足了人们心随手动及个性化表达的需求,契合了碎片化、自由化的思潮而备受青睐。我国的语文教育界也有相关的讨论。我国探讨的微写作强调汲取网络文本的精髓,美国的母语教育把微写作作为学生“读写共生、言语迁移”的催化剂,以微写作激发学生言说的欲望和表达的激情。

      一、美国母语教育微写作的内容

      美国微写作目标具体而微细,但内容丰富多彩,大多基于课文进行整合和拓展,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唤起其个性化体验,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最终能驰骋想象进行创造性写作。

      (一)快速经验写作

      快速经验写作是每篇阅读课文前不可或缺的内容,它通常基于本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要求学生快速写下自己的内心体验,旨在引导学生的阅读倾向,就是“指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在心理上具有的准备反应的倾向,即阅读愿望、阅读动机、阅读心境和阅读兴趣的意向准备状态”。[1]如美国麦格劳-希尔公司出版的《格伦科文学课程1:读者的选择》第一单元中《循环》这课后的快速写作:

      你曾经做过的最艰巨的体力劳动是什么,什么使它如此的艰难,你感觉如何?写下这件工作的一些细节和你的感受。

      这样的快速写作调动了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社会阅历、情感状态等个性化因素,对学生即将走进的文本世界提供了参考框架和经验背景,能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这种积极的阅读心向和阅读期待“能促使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进入主动接受的心理状态,进而在阅读活动中进入角色,提高感受和理解的效果”。[1]无独有偶,由美国霍尔特、莱因哈特和温斯顿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的要素(第二教程)》中,每篇课文前也渗透着这类快速写作,在《断掉的车链》课文前安排的快速写作是:

      这个故事叙述了一个男孩的第一次约会,他与我们一样被诸如外貌、举止等此类的问题所困扰,好像一切都不正常了。设身处地描述一下十三四岁男孩在这种状况下的心理。

      编者独出心裁地设计一个融读者生活经验、记忆表象和主题内容为一体的生活情境,并通过一系列的发问或快速写作任务,引领读者追忆过去经历,驰骋想象,主动进行意义建构。

      (二)角色体验写作

      “角色体验写作”是一个独特的板块。它一般出现在课文后,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创设一些生活中的活动进行情境迁移,使儿童融入情境,从事角色所进行的独白、交流和其他言语实践活动,设身处地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并把这种所思所感所想执笔成文。如在《格伦科文学课程1:读者的选择》的《美国人的吃相》一文中设计的角色体验:

      模拟林一家人接受当地报社访谈的情境,选四个人扮演林家成员,爸爸、妈妈、弟弟和陈述者,班中的其他人扮演报社的记者,并准备提出问题,报纸的读者可能很想知道林一家对美国学校的看法,怎样学英语、怎样交友。

      这种设计有助于训练学生随机应变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及进行言语实践活动所需要的一些技巧。这里的情境性不只是课文情境的简单再现,它通常把课文中的情境迁移到现实生活,以假设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边,假想读者处于此情此境的所思所感来拓展课文情境。举例教科书中有时以“创造性写作”标注的微写作也体现了“角色体验”写作这个特点。这样的体验性写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成长阅历和情感历程,也能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文本迁移写作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语文教育界的共识,如何使读写无缝对接,美国的文本迁移微型写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它是阅读课文后设计的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微写作活动,将课文理解与交流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如在《文学的要素(第二教程)》的一篇传记后要求学生写一份小传:

      众所周知,哈丽特·塔布曼是个英雄,普通人身上也具有英雄气概,也许你的家人、老师、亲密的朋友就具有某些英雄特质,为这些以英雄品质感动你的人写份小传,你的传记应该简略记叙人物的生平事迹,重点阐释对你来说的一些英雄行为。

      这次写作是编者结合文本材料中某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表达特点,挖掘身边熟悉的人的英雄行为,进行传记写作练习。学生在做中学,感悟传记写作的特点,也感受到身边人平凡中的伟大。

      由同心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语文》每篇课文后都设置了微型写作课,聚焦点丰富多彩,设计角度也异彩纷呈。下面举例说明:[2]

      对演讲进行评价

      选择一篇由有能力的现代演说家作出的演讲,写一篇评论文章,评价演讲者用来引导他的听众同意其观点的方法。

      写作技巧重点:预先估计问题

      如果想想你的听众可能会问的问题或反对观点,你就可以提前处理这些问题,由此减少听者脑海中的问题。注意亨利是怎样利用这些反问来预先估计听众的反对观点的。

      演讲中的范例

      我们用什么来反抗这些军队呢?我们要试试争辩吗?先生,我们已经尝试着争辩了十年了。在这个话题上我们还有什么没说过的吗?什么也没有。

      反复读几遍你所选择的演讲,概括主要观点,注意有说服力的技巧。然后用评论的眼光来分析演讲者是否有效地支持了自己的主要观点和使用了说服性的技巧。

      把你的每一段集中在一个观点上。例如:可以有一段集中评论演讲者对听众情感的激发。

      预先估计你的评论家可能提出的问题。想象你是一个持不同意见的读者,重读你的文章,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反对意见作出回应。

      这类微写作在学习相关主题文章的基础上聚焦生活需要,联系实际问题,满足个性化需求,强化了应用价值,体现了美国实用主义的倾向,体现了文本学习向生活应用的迁移。每次的微写作都恰如其分地选择阅读、写作的共生点,聚焦一项写作技巧重点,突破该项核心知识,如上面的微型写作话题依次对应着必要的背景知识、适合媒体的风格、预先估计问题、使用有力的语言、表现因果关系、统一清楚的组织结构、事件的顺序等写作的核心知识和技巧,编者通过核心知识一一击破的方式来更新学生的写作知识,通过写作技巧重点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这样阅读的核心知识和技巧在微写作中向写作知识和技能迁移。更为主要的是每次的微写作都与课文文体一致,利用课文提供范例引领,在品读范例的过程中感受精髓,体悟写作章法。

      (四)原型启发写作

      原型启发指根据文本材料的主题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上面三种微写作类型是基于文本所提供材料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性、扩展性和回归性写作训练,课文其实在这里充当了写作的原型,解决了言之无物的问题。原型不仅是指文本材料,还可以是一些视像、情境或问题,这时候原型是灵感的触发器。如在美国的一项创造性微型写作中,只有十分钟时间写作,让学生对情境做出反应,写出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文章(见下页表1)。

      原型除了给学生灵感触发外还能提供温馨指导和细致帮扶,能起到刺激作用,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经验背景进行文本意义的建构。

      二、微写作的呈现方式

      (一)唤醒引导式

      唤醒引导是指在微写作时以娓娓而谈的方式“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让学生主动地去说和写。作为沟通方式的写作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写作已经成为一种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内在需求,是每天生活所必需,甚至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生活方式。学生为需要而写作,为沟通而写作,为表情达意而写作。这种写作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更不会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重压,作者有一种发自内心想写的冲动。如在《格伦科文学课程1:读者的选择》“通过动物的眼睛看世界”主题单元下的单元活动计划:

      

      从杂志、目录和旧年历中搜集一打表情丰富的动物的图片,仔细研究这些图片,动物的表情告诉你了什么?从动物的视角写一段解说词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

      这一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把自己置身于动物的位置,体会其感受并与之展开对话交流,在与动物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动物的生存方式,在与其相会、相知、相融的过程中体会动物的喜怒哀乐。这样的唤醒引导孩子们都有话可说——有人可记、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二)体验触发式

      微写作可以随心随意地记录生活中的精彩,丰富多彩的见闻感受、形象生动的素材唤起孩子们对当下生活评说的热情,激活头脑中相关内容的画面,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言说的激情,引导学生以兴趣、题材为基点对以往的经验和此刻的体验进行回顾和筛选,并随时记下奇思妙想和偶发顿悟。美国角色体验式写作是体验触发的典范,如在一个课后设计中的角色体验:

      把自己假想成一个新闻记者,当轮船正准备离开驶向美州时,你观察易卜拉希马和他的妻子上船时的情景,也许他们正在和大家告别,角色扮演对易卜拉希马的一次匆忙采访,在采访材料和你所了解的易卜拉希马释放的事实的基础上写篇报道,把新闻呈现给全班同学。

      这样的体验式写作通过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角色的喜怒哀乐,并畅所欲言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表情达意,有效交流,以“角色审视”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照课外生活与社会生活,以发出自己的感受和评判。这种“角色审视”设计,强调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面对社会生活,进行“角色变换”,发出属于自己角色的“声音”。[3]

      (三)过程牵引式

      美国的微写作也注重过程引导,在课文后呈现的微写作通过“明确要求—核心技巧—范例指引—构思—起草—修改”过程牵引,引领学生步步前行。在起草过程中常使用头脑风暴板、绘图或其他图示把与主题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材料和相关知识进行优化组织使其条理化,作为认知参考框架展现写作的筋骨(见下页表2)。

      这样将写作素材和写作流程条理化、线性化和直观化,不仅解决了“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更有助于学习者整合新旧知识、优化知识的同时在学习者头脑中勾勒出一幅头脑映像图,这样学习者的内部思维操以外显的视觉图示表示出来,使抽象思维形象化。

      (四)图文并茂式

      美国母语教育中的微写作力图让图像走进文字世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如《文学的要素(第二教程)》一书《泄密的心》一文的快速写作:

      

      当你长途奔波到达一个陌生的城镇,你四处张望寻找落脚的地方,当你在街上徘徊的时候,一个黄花绿帘下的“提供住宿和早餐”的招牌映入你的眼帘。你走进窗户向里望,你看到了什么,招牌后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画一个房子的轮廓,在上面添上一些能代表你所看所思所想的词语和符号。

      图像和文字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直接体验,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幻想,激发其写作欲望。研究表明,图文并茂的材料呈现方式使得学习过程也具有双重编码的特征。不仅对书面的文字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还会在头脑中产生相应的直观形象和图像。视觉意象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整体框架,使学生借助该框架来组织、理解新知识。[4]

      这种微写作更多的时候是在课文后基于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提出。它不仅是写作训练,还是学生生活生存的能力的历练。如《读者的选择》一书中《哈克特的鞋》一文主要记述了一个小男孩想要一双鞋参加毕业典礼的心路历程,在这篇课文后“微写作”的活动设计是:

      要求为鞋店创作一份自己渴望得到的鞋的广告,画出这双鞋,尽量挑选合适的词语写在广告上,要确保能激起看广告人的激情,唤起人们购买的欲望。

      这个微写作是以广告为载体,不仅要画出自己憧憬的鞋子的样貌,而且要针对读者需求,心中时刻牢记为谁而写的对象意识,揣摩体会看广告人的感同身受,换位思考他们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对方感兴趣的画面,采用形形色色的组织策略和遣词造句的方法,并进一步考虑选用适合读者的语气和语调。

      三、美国微写作的启示

      (一)微写作是一种具体而微细的写作

      微写作是针对学生在写作中的核心问题、主要任务或者某一知识点所进行的专门性写作训练。这种写作能缩短学习者和课文作者之间的距离,唤起学习者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所有微写作的目标具体而微细,但清楚明确,名微实全。这种小型写作旨在引导作者去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人生。

      (二)读写共生,言语迁移

      在阅读课文前后设计微写作活动,主要是用来引起言语活动的定向,以微写作进行文本迁移,根植于课文,联系课内外,使“语言与文学、阅读与交流(写作、口语交际)、文本(课文)与训练(语文知识、技能的应用)三个维度之间的交织和融合”。[5]学生在借助微写作挥洒文字的过程中历练其独立思考判断能力、遣词造句锤炼语言的能力及相关写作知识和技能,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用视觉工具助力微写作

      可以尝试使用视觉工具即写作树的方式帮助学生构思与成文。视觉相关的元素能提供友好、宽松的活动氛围和情境,这样也切合儿童的好玩、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能使学习者能在一种自然、轻松、不受拘束的氛围中释放自己奇特的想象,在活动中挥洒自如地展现自己精美的语言、敏捷的思维和独特的观察视角。

      (四)语图互文

      美国母语教育中微写作的成品也突破纯文字形式走向丰富多彩。“在我国影响很大的《美国语文》,更是在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图像创作练习。在《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穿越大裂谷》《内战中的声音》《龟背上的土地》《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稻草变黄金》等专题中,多次要求学生绘制地图,另有制作徽标、海报、拼贴画、卡通画、生活地标图、戏剧表演流程图、戏剧演出服装和化妆图等形式的要求。”[6]这些图文并茂的写作方式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笼罩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氛围之中,使文—画互文成为可能。“‘文’指的是静态的文字、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等物化成的文本,‘画’指利用多种技术制作成融视像、图片、文字等多种元素的可视化画面。‘文’与‘画’两者‘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7]

标签:;  ;  ;  

美国母语教育中的微写作_微写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