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母语教育中的微写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母语论文,美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微写作是指言简意赅、文短意深、目标明确、结构完整的一种小型写作。微写作因其满足了人们心随手动及个性化表达的需求,契合了碎片化、自由化的思潮而备受青睐。我国的语文教育界也有相关的讨论。我国探讨的微写作强调汲取网络文本的精髓,美国的母语教育把微写作作为学生“读写共生、言语迁移”的催化剂,以微写作激发学生言说的欲望和表达的激情。 一、美国母语教育微写作的内容 美国微写作目标具体而微细,但内容丰富多彩,大多基于课文进行整合和拓展,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唤起其个性化体验,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最终能驰骋想象进行创造性写作。 (一)快速经验写作 快速经验写作是每篇阅读课文前不可或缺的内容,它通常基于本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要求学生快速写下自己的内心体验,旨在引导学生的阅读倾向,就是“指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在心理上具有的准备反应的倾向,即阅读愿望、阅读动机、阅读心境和阅读兴趣的意向准备状态”。[1]如美国麦格劳-希尔公司出版的《格伦科文学课程1:读者的选择》第一单元中《循环》这课后的快速写作: 你曾经做过的最艰巨的体力劳动是什么,什么使它如此的艰难,你感觉如何?写下这件工作的一些细节和你的感受。 这样的快速写作调动了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社会阅历、情感状态等个性化因素,对学生即将走进的文本世界提供了参考框架和经验背景,能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这种积极的阅读心向和阅读期待“能促使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进入主动接受的心理状态,进而在阅读活动中进入角色,提高感受和理解的效果”。[1]无独有偶,由美国霍尔特、莱因哈特和温斯顿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的要素(第二教程)》中,每篇课文前也渗透着这类快速写作,在《断掉的车链》课文前安排的快速写作是: 这个故事叙述了一个男孩的第一次约会,他与我们一样被诸如外貌、举止等此类的问题所困扰,好像一切都不正常了。设身处地描述一下十三四岁男孩在这种状况下的心理。 编者独出心裁地设计一个融读者生活经验、记忆表象和主题内容为一体的生活情境,并通过一系列的发问或快速写作任务,引领读者追忆过去经历,驰骋想象,主动进行意义建构。 (二)角色体验写作 “角色体验写作”是一个独特的板块。它一般出现在课文后,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创设一些生活中的活动进行情境迁移,使儿童融入情境,从事角色所进行的独白、交流和其他言语实践活动,设身处地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并把这种所思所感所想执笔成文。如在《格伦科文学课程1:读者的选择》的《美国人的吃相》一文中设计的角色体验: 模拟林一家人接受当地报社访谈的情境,选四个人扮演林家成员,爸爸、妈妈、弟弟和陈述者,班中的其他人扮演报社的记者,并准备提出问题,报纸的读者可能很想知道林一家对美国学校的看法,怎样学英语、怎样交友。 这种设计有助于训练学生随机应变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及进行言语实践活动所需要的一些技巧。这里的情境性不只是课文情境的简单再现,它通常把课文中的情境迁移到现实生活,以假设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边,假想读者处于此情此境的所思所感来拓展课文情境。举例教科书中有时以“创造性写作”标注的微写作也体现了“角色体验”写作这个特点。这样的体验性写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成长阅历和情感历程,也能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文本迁移写作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语文教育界的共识,如何使读写无缝对接,美国的文本迁移微型写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它是阅读课文后设计的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微写作活动,将课文理解与交流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如在《文学的要素(第二教程)》的一篇传记后要求学生写一份小传: 众所周知,哈丽特·塔布曼是个英雄,普通人身上也具有英雄气概,也许你的家人、老师、亲密的朋友就具有某些英雄特质,为这些以英雄品质感动你的人写份小传,你的传记应该简略记叙人物的生平事迹,重点阐释对你来说的一些英雄行为。 这次写作是编者结合文本材料中某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表达特点,挖掘身边熟悉的人的英雄行为,进行传记写作练习。学生在做中学,感悟传记写作的特点,也感受到身边人平凡中的伟大。 由同心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语文》每篇课文后都设置了微型写作课,聚焦点丰富多彩,设计角度也异彩纷呈。下面举例说明:[2] 对演讲进行评价 选择一篇由有能力的现代演说家作出的演讲,写一篇评论文章,评价演讲者用来引导他的听众同意其观点的方法。 写作技巧重点:预先估计问题 如果想想你的听众可能会问的问题或反对观点,你就可以提前处理这些问题,由此减少听者脑海中的问题。注意亨利是怎样利用这些反问来预先估计听众的反对观点的。 演讲中的范例 我们用什么来反抗这些军队呢?我们要试试争辩吗?先生,我们已经尝试着争辩了十年了。在这个话题上我们还有什么没说过的吗?什么也没有。 反复读几遍你所选择的演讲,概括主要观点,注意有说服力的技巧。然后用评论的眼光来分析演讲者是否有效地支持了自己的主要观点和使用了说服性的技巧。 把你的每一段集中在一个观点上。例如:可以有一段集中评论演讲者对听众情感的激发。 预先估计你的评论家可能提出的问题。想象你是一个持不同意见的读者,重读你的文章,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反对意见作出回应。 这类微写作在学习相关主题文章的基础上聚焦生活需要,联系实际问题,满足个性化需求,强化了应用价值,体现了美国实用主义的倾向,体现了文本学习向生活应用的迁移。每次的微写作都恰如其分地选择阅读、写作的共生点,聚焦一项写作技巧重点,突破该项核心知识,如上面的微型写作话题依次对应着必要的背景知识、适合媒体的风格、预先估计问题、使用有力的语言、表现因果关系、统一清楚的组织结构、事件的顺序等写作的核心知识和技巧,编者通过核心知识一一击破的方式来更新学生的写作知识,通过写作技巧重点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这样阅读的核心知识和技巧在微写作中向写作知识和技能迁移。更为主要的是每次的微写作都与课文文体一致,利用课文提供范例引领,在品读范例的过程中感受精髓,体悟写作章法。 (四)原型启发写作 原型启发指根据文本材料的主题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上面三种微写作类型是基于文本所提供材料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性、扩展性和回归性写作训练,课文其实在这里充当了写作的原型,解决了言之无物的问题。原型不仅是指文本材料,还可以是一些视像、情境或问题,这时候原型是灵感的触发器。如在美国的一项创造性微型写作中,只有十分钟时间写作,让学生对情境做出反应,写出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文章(见下页表1)。 原型除了给学生灵感触发外还能提供温馨指导和细致帮扶,能起到刺激作用,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经验背景进行文本意义的建构。 二、微写作的呈现方式 (一)唤醒引导式 唤醒引导是指在微写作时以娓娓而谈的方式“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让学生主动地去说和写。作为沟通方式的写作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写作已经成为一种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内在需求,是每天生活所必需,甚至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生活方式。学生为需要而写作,为沟通而写作,为表情达意而写作。这种写作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更不会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重压,作者有一种发自内心想写的冲动。如在《格伦科文学课程1:读者的选择》“通过动物的眼睛看世界”主题单元下的单元活动计划:美国母语教育中的微写作_微写作论文
美国母语教育中的微写作_微写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