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结构和测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测量论文,氛围论文,结构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企业如何通过创新网络提高创新绩效,是学术界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1,2]。现有对创新网络的研究多是从网络层面探讨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3,4],认为企业应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创新资源实现技术创新的网络化[5]。这些研究指出了创新网络对促进组织间知识交流以及提高创新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6,7],有效扩展了创新研究的边界。不过,不容忽视的是,能接触到网络资源并不一定会自动带来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只有通过发展和管理网络,并激活网络中的资源,才能利用外部网络关系促进自身创新能力。因此,后续研究进一步指出,企业必须具有发展和管理外部网络关系的能力,并通过寻求和运用网络资源来获得竞争优势,这种利用外部网络关系促进创新的能力就是网络能力[8]。
网络能力研究认为,鉴于创新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影响,企业应该具备建立并维持一个有效创新网络的能力[9],与网络中的其他组织建立适合的网络联结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主动参与塑造网络的结构来满足自身的创新需要。网络能力概念的提出将创新网络研究从网络层面推进到企业微观层面,探究企业如何管理、利用创新网络满足自身的创新需要,提高创新绩效,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为创新网络发挥作用提供了微观基础。不过,虽然国内外已经开始关注对网络能力的研究,大多数研究却只停留于网络能力与创新产出之间在概念上或者统计上的对应关系,对二者之间具体的影响路径却关注较少,而这一问题正是企业开发创新网络中的资源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文章主要从企业网络能力的角度,探析企业网络能力作用于创新网络的过程及内部机理。
文章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索企业如何利用创新网络提高创新活动的绩效。文章主要关注如下两方面问题:(1)企业如何管理和利用自己的创新网络?(2)这一过程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文章对创新网络和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提出新的视角,以期对促进我国企业通过对创新网络的有效管理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指导意义。
2 已有研究回顾和分析框架
2.1 企业网络能力研究
网络能力最初用来指企业改善其网络中所处位置和处理企业间关系的能力[10]。网络能力的提升可以使企业在网络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加强企业与不同领域内各个组织间的交流与互动,获取网络中的稀缺资源,对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产生影响[11,12]。后续研究从不同视角分析了网络能力的内涵(见表1)。
为了使网络能力这一概念具有更强可操作性,该领域的研究者逐渐深入到网络能力的结构等层面。Mller和Halinen较早开始关注网络能力的结构,并指出网络能力包含网络愿景能力、网络管理能力、组合管理能力和关系管理能力四个方面[15],这一论述系统阐述了网络管理的各个层次及目标,对后续的网络能力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如徐金发等[16]和Ritter[17,18]对网络能力的研究,都是在这一框架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对网络能力之结构的分析,使得这一概念在操作化方面有了显著增强;不过,这一研究视角只停留在了对各层面网络关系管理的探讨,未能涉及管理过程与企业资源的关系,因此对于网络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仍不能提供清晰的解释。鉴于此,后续研究开始关注网络能力对企业创新活动和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
陈学光在Ritter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创新网络性质”这一中间变量,认为网络能力可以通过对创新网络性质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19]。方刚则引入网络资源这一变量,认为网络能力主要通过调用各种网络资源来发现和利用创新网络中所蕴涵的各种战略机会[20]。中间变量的引入,使得网络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更加明晰。不过,以上研究虽然辨析了网络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但并没有清晰解析其内部机理。
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可以看出,网络能力作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下取得有利网络地位并获取关键资源进行创新的关键成功要素,其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21]。不过国内外对网络能力的理论研究仍然落后于实践,对实践中通过网络能力取得较高创新绩效的经验缺乏理论上的提升与总结,尤其是缺乏对网络能力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支撑体系、网络能力发挥作用的内在原因和机理等内容的研究。针对网络能力的系统化理论体系尚需进一步建立与完善。
2.2 本文分析思路
基于上文分析,本文主要聚焦于企业的网络能力,并关注如下两方面问题:(1)企业如何管理和利用自己的创新网络?(2)这一过程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综合已有对网络能力的研究,文章将网络能力定义为:企业利用已有合作伙伴或者开拓新的合作伙伴,来维持、创造、拓展和修正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资源基础的能力。借鉴March对企业“探索”与“利用”行为的研究[22],文章将企业网络管理活动分为管理已有合作伙伴关系与开拓新合作伙伴关系的活动,在网络能力的概念层面上就表现为网络利用能力与网络开拓能力。其中,网络利用能力是指企业在已有合作伙伴的范围内,通过对网络关系的管理获取或利用所需资源来达到战略目的的能力;网络开拓能力是指企业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并与之建立合适网络关系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网络能力会通过改变创新网络的性质来推动网络的演进,在这一过程中,创新网络的演进要受到企业初始网络的很大影响[23],因此,本文在网络能力影响创新网络的路径模型中加入了“企业初始网络”这一变量。另外,根据已有研究,企业在创新活动中除了从创新网络中获取外部资源以外,其内部的技术能力也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24,25]。鉴于网络能力和技术能力分别是企业整合外部和内部资源以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后者无法通过创新网络的形式变现出来,因此本文将企业技术能力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变量进行研究。
3 研究设计
本文致力于探究网络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过程且研究问题为“如何或怎么样(how)”,属于探索性研究,因此案例研究方法是最合适的研究策略[26,27]。基于案例研究的逻辑,本文主要通过如下步骤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3.1 案例研究对象的选择与资料采集
根据研究目标,文章选择手机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多案例研究的探索性逻辑,文章选出3家企业进行研究:中兴通讯、TCL通讯、天宇朗通。为提高研究的可比性,文章分别将每个案例企业进入手机行业作为研究起始点,并以每个案例中与手机产品相关的创新和网络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了提高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文章根据三角测量法,从多个信息来源分析案例。对每一个典型案例,资料采集主要包括二手资料收集和一手资料采集两种方法,其中二手资料包括已发表文章、从企业获得的材料、公开资料、行业报告、商学院案例,一手资料包括到样本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包括现场访谈和现场考察)、与样本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进行访谈。
3.2 案例分析策略与分析过程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为了更好分析创新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文章分别对创新网络和技术创新类型两个概念进行了分类,以更好指导对案例的分析。
首先,对于创新网络而言,创新网络中的不同类型参与者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方式并不一致。由于技术创新包括从新产品的原始创意到最终产品实现价值的全过程,因此该过程中不仅涉及技术资源的获取,还要涉及商业资源获取。因此,本文将代表企业外部资源的企业创新网络区分为技术网络与非技术网络(商业网络)。同时,在商业网络方面,考虑到供应商网络与销售网络是其中最普遍的网络,而且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本文主要考虑这两种类型。
其次,在技术创新类型方面,本文借鉴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的技术创新分类方法[22,28],同时考虑到技术创新对企业创新网络的依赖程度,将案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分为四类:简单利用性创新、改进利用性创新、跟随探索性创新与自有探索性创新(见表2)。
4 案例分析和研究发现
在对案例分析过程中,文章发现这三家企业虽然进入手机业务的方式不同,但其业务发展都可以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过渡期和成长期。过渡期是指每个企业从进入手机行业到产品种类基本齐全的一段时期;成长期是指每个企业在已有产品基础上改进、创新与产量规模提高的时期。在这两个发展阶段,这些公司所处的网络状态有着显著差异,其网络能力作用于创新网络的路径也有很大不同,因此文章将分别对这两个阶段进行分析。
4.1 过渡期
刚进入手机行业时,三家案例企业都不具备手机制造、研发等方面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三家企业要生产的产品(手机与手机元器件)都是市场已有产品,因此,各企业分别选择了简单利用或跟随探索的创新类型(见表3)。
由于缺少相关技术基础,中兴通讯和天宇朗通都选择以跟随探索性创新的方式进入新领域。
中兴通讯虽然开拓了外部技术网络,但在网络利用方面并不太成功,网络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非常有限。中兴通讯以自有技术为主,在手机造型与工艺结构设计、基带电路、协议软件等方面重点突破。公司在技术方面有足够实力完成此阶段的跟随探索性创新活动,其技术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十分突出。但由于这种创新的技术复杂度高,在缺乏创新网络支持的情况下,技术创新周期较长且短期内没有好的创新业绩。
天宇朗通的创新路径与中兴通讯类似,但不同的是天宇朗通并不像中兴通讯一样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在过渡期,在技术能力与创新网络实力均较弱的情况下,企业创新耗时长、产品质量不稳定、创新绩效不佳,创新绩效也很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跟随探索性创新的几个特点:
(1)由于企业进入新的技术领域,初始技术网络一般对创新网络实力影响不大,而网络能力是影响创新网络实力的主要因素;如果新产品继续服务于原客户网络,则客户网络会对企业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
(2)“跟随探索性创新”情况下,技术能力是影响成长绩效的主要因素,因为在一个全新的领域进行技术探索,需要手机制造商具备相当的技术开发实力,在这一过程中,技术网络可以提高创新效率。
TCL通讯采用简单利用性创新方式进入新领域。在技术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公司通过开拓与利用创新网络中的资源,在更短时间内即推出与中兴通讯相当的新产品,且取得了比中兴通讯更好的创新业绩,所积累的构建创新网络的经验为其下一步增长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看出,短期内技术能力与技术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可以相互替代。不过,由于进入与以往产品(电视机)不同的新领域,其电视机领域的创新网络并没有对其手机产品的研发产生太大作用,而且,公司在技术方面并没有投入多少研发力量,重心都放在了制造和组装方面,因此技术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技术网络实力稍弱且自身技术能力低,导致公司产品竞争力不强,这也直接影响了TCL的后期发展。
4.2 成长期
在过渡期之后的成长阶段,三家企业又选择了不同的创新方式(见表4)。
在2001-2004年间,TCL通讯采用简单利用性创新、而中兴通讯采用改进利用性创新,虽然两个企业在初入手机产品领域都没有好的创新业绩,但各自积累了进一步发展的经验。TCL通讯凭借前期的创新网络合作经验,构建了更强大、更为有效的技术网络、销售供应网络,并借此优势挑战跨国公司的市场领先地位。2001-2004年间,TCL通讯新产品上市的数量已超过跨国公司,与中兴通讯基本持平。与之不同的是,中兴通讯依靠自身技术能力推出了与前者数量相当的新产品。
2004年,中国手机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的中国手机厂商大多是采用简单利用性创新的方式进入市场,这种创新方式极易被模仿。由于各厂商均缺乏技术能力,靠创新网络提供创新源,导致产品趋同化严重、价格竞争日益激烈。TCL通讯受此影响业绩开始下滑,并不得不放弃国内市场而转向海外市场。TCL通讯凭借并购阿尔卡特所获得的海外销售网络使得企业在缩减国内销售网络的同时不至于业绩下滑过快,另一方面通过整合阿尔卡特的研发队伍逐步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其业务下滑得到缓解,并且毛利率在2005年达到低点后逐渐回升。
相比于TCL通讯,中兴通讯在2001-2004年间虽未取得很好的创新业绩但是一直稳步发展,在2004年的震荡中凭借自身技术能力与更宽的产品线并没有受到更多冲击反而得到快速增长。中兴通讯在2004年后的发展不仅是其技术能力的作用,其CDMA手机销售网络在海外市场的开拓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中兴通讯后来居上的业绩表现说明创新网络改善后对创新绩效有提升作用,同时也说明借助创新网络的简单利用性创新虽然可以取得短期的业绩却难以长久维持,而凭借自身技术能力发展的改进利用性创新才能让企业的业绩稳步提升。
天宇朗通与TCL通讯类似,借助对创新网络的开拓,通过简单利用性创新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好的绩效,天宇朗通也借此成为了销量最大的国有手机厂商。
以上分析说明:
(1)企业在新产品领域的成长阶段,网络能力对创新网络实力有重要影响,而创新网络实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重要影响。
(2)企业在新产品领域的成长阶段,短期内技术能力与技术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可以相互替代。
(3)从长期来看,技术能力是影响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这是技术网络不能替代的。
4.3 中兴通讯的自由探索性创新
在本文选定的案例中,只有中兴通讯在TD-SCDMA手机产品方面选择了自由探索性创新。在TD手机的研发方面,中兴通讯与国际的领先企业处于同一起点。虽然有2G时代手机产品的开发技术与经验,但由于3G技术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都是新的,因此中兴通讯从事的是自由探索性创新。
TD-SCDMA产业联盟是由政府组织的产业网络,中兴通讯充分利用了其中的技术网络和商业网络(中国移动是主要客户,大唐电信与展讯科技等是主要器件供应商),因此在此阶段网络能力对其创新网络实力显示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虽然中兴通讯之前已经有技术合作网络,但对于其TD终端产品开发没有太大影响(国外技术合作伙伴并不支持TD研发),而政府组织的TD产业联盟对其TD产品的技术网络实力有很大提升。除政策支持与鼓励外,政府和产业网络的资金支持也很重要,如项目开始之初,企业获得“863”项目资金支持3000多万元,从TD联盟获得资金1亿多。
虽然TD-SCDMA手机的研发已经超出了原有的技术积累,而且并无领先企业的产品可以跟随,但原有通信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与开发经验给予了中兴通讯足够的信心与支持。凭借技术合作网络与自身的技术能力,中兴通讯“自由探索性创新”的绩效是突出的。
5 讨论与结论
5.1 理论模型
本文上一部分用三个案例分析了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如何影响其创新绩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本文提出如下图所示的理论模型:
图1 本文的理论模型
Figure 1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is paper
依据该理论模型,本文提出以下几种企业利用创新网络影响其创新绩效的路径:
(1)企业从事“简单利用性创新”和“改进利用性创新”活动。
简单利用性创新中,企业主要依赖外部创新源,通过对合作伙伴资源的简单利用进行创新活动,因此三类网络的实力对其创新绩效皆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网络能力对其网络实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初始网络对网络实力的影响取决于企业是否进入了与其原有技术活动不同的新技术领域(用虚线表示该路径是或有影响):如果没有进入新技术领域,则初始网络对网络实力有促进作用;反之,初始网络则没有太大影响。由于企业可以通过技术网络来获得技术支持进行简单利用性创新,技术能力作用并非不可或缺。
在改进利用性创新中,企业在自己技术基础之上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因此自身技术能力对其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初始网络和网络能力会促进其网络实力的增强,并与企业技术能力一起正向影响创新绩效。
(2)企业从事“跟随探索性创新”和“自由探索性创新”活动。
在这两类创新活动中,企业超出原有技术基础进行创新活动,因此企业初始网络对创新活动的影响不大,而企业主要通过网络能力来增强网络实力并借之影响其创新绩效。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类探索性创新活动中,企业的技术网络实力是影响创新绩效的主要变量,与技术能力一起正向促进创新绩效。同时,在案例分析中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在自由探索性创新活动中,企业原有的技术合作伙伴往往并不支持这种创新活动,因此企业从这些合作伙伴处得不到太多技术支持;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反而会对创新活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上讨论内容是图1所示总体理论模型的具体表现。对于每个具体类型的创新活动来说,并不是总体理论模型中所提的影响路径都是必需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总体理论模型是理论框架中各要素影响关系的可能性集合,对于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维持所有要素的影响关系并不是必要的;第二、企业维持外部合作关系需要消耗资源,在收益最大化目标与企业理性假设的前提下,企业必然不会在任何类型的创新活动中都去维持全部影响关系。
5.2 研究结论
本文选择中兴通讯(手机产品)、TCL通讯、天宇朗通这三个企业为对象,在已有网络能力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的多案例研究方法,对“企业网络能力如何影响其创新绩效?”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企业网络能力主要通过影响创新网络实力来影响其创新绩效。
(2)在四类创新活动中,简单利用性创新和改进利用性创新中的企业初始网络会通过影响创新网络实力进而影响创新绩效;跟随探索性创新活动和自由探索性创新活动中,网络能力才是影响创新网络实力的主要因素。
(3)在简单利用性创新、改进利用性创新和跟随探索性创新活动中,短期来看企业创新网络实力和其技术能力有相互替代作用;但长期来看,企业技术能力才是取得良好创新绩效的保证。
文章的发现具有两个层面的实践意义:第一,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能力来改变自己在网络中的地位并提升创新网络的实力,并通过积极利用创新网络中的创新资源,在创新活动中增强自身创新效率与创新绩效;第二,技术网络可以弥补企业推出新产品时的技术能力不足,但长期内却对促进创新产出的作用有限,因此企业在增强网络能力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升其技术能力。
与现有文献相比,文章结论在网络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路径方面扩展了已有研究。已有研究大多认为网络能力会直接影响创新绩效(Ritter & Gemünden,2003),虽然后续研究引入了创新网络性质、网络资源等变量(陈学光,2007;方刚,2008),但这些研究都无法解释清楚网络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具体路径。文章通过案例研究指出,企业网络能力主要通过影响其创新网络实力并进而影响创新绩效,这一结论对于企业如何管理自己的创新网络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文章根据四类不同的创新活动,指出了网络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不同路径,这也是对已有研究的深化和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组织绩效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过程管理论文; 产品管理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创新管理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过程能力论文; 路径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