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外汇储备影响台湾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外汇储备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台湾外汇储备数额较大
“外汇储备”是指在某一时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所拥有的外汇总量。其来源大体有两个渠道:一是出口商品或劳务赚得的外汇;二是外国政府或民间的投资、热钱或直接赠与。以台湾为例:岛内企业出口商品到美国,美国买方支付给台湾企业一笔美元,台湾企业在岛内购买原材料和支付薪水需要用新台币,于是用这笔美元到银行兑换成新台币。台“中央银行”在释放新台币的同时,收进美元,即为增加的外汇储备。同样道理,外国投资者在台湾进行直接投资或股票投资,首先要将外汇兑换成新台币,流入的外汇就成为台湾的外汇储备。对这两种外汇储备的来源,也有人分别称之为“债权性储备”和“债务性储备”。
由于近期台湾外贸顺差不断增加,即出口大于进口,外汇流入大于外汇流出,再加上外来投资增多带来的外汇流入增加,台“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今年4月底高达2276亿美元,再次刷新其历史纪录,为世界第3大外汇储备经济体。
外汇储备增加的三大因素
台湾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除来自祖国大陆的巨额贸易顺差之外,还与经济复苏和“中央银行”操作密切相关。
其一,经济复苏势头使股汇市前景看好,大量国际热钱涌入,使外汇储备近来不断增加。去年第四季,台湾上市上柜公司获利前景看好,巨额外资进入岛内股市,加上岛内企业大量发行海外公司债与存托凭证方式筹资,使得扣除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的金额外,国际收支帐中反映直接投资或证券投资的流入、流出的金融帐,第四季仍有高达45亿美元的净流入,全年累计净流入63亿美元,成为重要的外汇储备增加来源。
其二,台湾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复苏加快带动台出口迅猛增长,贸易顺差成为台湾外汇储备增加中的重要因素。去年第四季,台湾商品进出口大增,出口金额创历年单季最高,出进口相抵后,贸易顺差为65.5亿美元。服务进出口方面,收入及支出也双双创历年单季新高。同时股市交易活跃,居民股本投资所得增加,所得收支顺差23.2亿美元。商品、服务与所得三大项目都呈现顺差。在国际收支帐中,反映商品与服务进出口状况的经常帐顺差因而攀至历史单季高峰,去年全年台湾经常帐顺差达285.7亿美元,这是外汇储备增长的长期因素。
其三,台湾“中央银行”对汇市采取干预政策。由于经济景气好转,新台币币值看升,需求量增大,台“中央银行”大量收进外汇,释放新台币,力求将汇率稳定在低价位。台“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委员”刘忆如估算,“中央银行”两年内买汇金额高达774亿美元,这是台“中央银行”准备资产大幅攀升的重要原因。目前台湾外汇储备的构成中,近60%是美元公债和存款,另有30%左右是欧元资产。
高外汇储备的弊端
外汇储备并非越高越好。如前所述,外汇储备的根本功能是需要时可以用其支付国际收支逆差。也因此,国际上一般认为外汇储备量最多不超过进口值的40%就足以应付出口收入的变动。外汇储备过多,实质上意味着将本国或地区大量的资源借与他国使用,自己只保留索回的权利,这对自身经济发展来说不是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台“中央银行”的外汇多数用于购买外国的债券或直接作为“政府存款”而放到岛外,以求增值。但这种增值效率较低,若用于民间投资则会对自身经济发展有更大帮助。
除此之外,高外汇储备还有更糟糕的后果,一是通货膨胀,二是泡沫经济。外汇储备越高,意味着“中央银行”为收取外汇而释放的新台币越多,民间持有的新台币也就越多,这些钱有两种流向:消费和储蓄。在消费领域,居民有更多的钱买数量不变甚至减少(用于出口)的商品,物价就会上涨,甚至引起通货膨胀;在储蓄领域,居民不满足于银行存款的低利率,就投资于股票、房地产等,形成投机炒作,引发泡沫经济。
台湾这4年因为刚刚经历了经济衰退和低增长,短期内应不至出现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但这些危险并非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成本推动型和需求拉动型。台湾在成本推动因素方面,随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岛内进口物价持续升高,钢铁、铜、镍、锌等产品价位居高不下;黄豆、玉米及小麦等农产品价位不断走高;原油、煤、木浆、原木等行情上扬,造成以美元计价的进口物价今年第一季上涨8.24%。由于进口成本的上扬,再加上岛内原材料缺货,第一季的内销物价增长率也达5.44%。在需求拉动因素方面,经济景气回暖,台当局不断祭出扩张性货币、财政政策,股市在外资开放等政策刺激下节节攀升,都会增大民众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年初以来,消费者物价指数一反过去3年持续下滑趋势,开始出现正增长。1至3月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0.01%、0.65%和0.9%,平均较去年第一季增长0.51%。可见,批发物价指数的迅速上升尚未波及到消费者物价指数,但如果当局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消费者的物价信心,届时当前这种和缓的物价上扬将演变为通货膨胀。
台当局调整外汇储备量
台湾领导人虽常常炫耀所谓“高外汇储备”,其实未必不知过高外汇储备的弊端,因此也在着手相关调整措施。主要办法是将过多的外汇储备用于促进岛内投资,此即岛内争执多时的“中央银行转融通”。自去年起,台当局一直研究“善用外汇鼓励投资专案”,核心内容是利用外汇鼓励投资,企业投资若外汇不够用时,“中央银行”对厂商外币融通给予利息补贴。另外一点是继续推动资本市场自由化,让资金能更自由地进出资本市场,增加外资企业入岛融资的诱因,分流外汇储备。这些措施因涉及到利益分配问题,引起台当局各部门的高度争议,迟迟未能达成共识。
由于控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措施牵涉甚广,制定政策必须谨慎。台湾通过扩大开放资本市场,希望增加外资企业赴台筹资,这固然是减少“中央银行”外汇储备量的方法,但由此带来的国际热钱涌入又成为新的问题。从台湾国际收支帐上看,2001年和2002年,国际收支帐中的误差与遗漏项目均为负数,表明当时可能有大量资本向岛外流动。但自2003年第二季起,均为正数,表明不断有热钱流入台湾,反而造成短期内外汇储备量的膨胀,这是台当局密切注意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