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我国纺织人才结构与分布研究论文

全球及我国纺织人才结构与分布研究

赵吝加1,白 洁2

(1.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863; 2.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北京 100025)

摘 要: 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客观准确反映全球及我国纺织行业的人才分布情况,按照在纺织产业岗位职责的不同,将纺织人才分为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行业辅助人员。采用简历分析法,整理分析截至2019年3月的15 618份全球纺织人才信息,定量描述了全球以及我国纺织人才的性别结构、岗位分布结构、空间分布情况、受教育程度等特征信息。通过对比全球范围内及我国范围内的人才信息,从优化纺织人才岗位结构、提高纺织人才受教育程度、鼓励更多学生选择纺织相关行业等3个方面提出我国纺织人才发展建议。

关键词: 纺织人才;简历分析法;人才分布;受教育程度;发展建议

纺织业是第1次产业革命推动发展起来的历史悠久的传统工业,纺织业曾一度成为了“夕阳产业”,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赋予纺织业以“朝阳产业”的生命力,使纺织行业超越传统行业的概念。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体系中,纺织业有一席之地;德国在工业4.0大背景下,制定了纺织业长远振兴计划。在我国,纺织业是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优势较明显的产业[1],更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先导行业和基础性行业。纺织业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建设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军工国防、航空航天、铁路交通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老K在我们四个好朋友中年龄最大。他是我们的头儿。而且,老K这家伙天生就有一种统治欲。所以我们几个都让着他。

纺织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纺织业从业人才、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观等都存在明显不足[2]。为更客观准确的找到这些不足,需要全面了解掌握全球范围内以及我国范围内纺织人才基本特征,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行业发展建议[3]。本文采用简历分析方法[4-5],通过采集纺织行业从业者的履历信息,整理形成全球纺织人才的基本信息数据,进而分析研究全球纺织人才概况。为保持我国纺织业竞争优势,构建新型世界纺织产业命运共同体提出有益的建议。

1 纺织人才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本文中的纺织行业,仅涉及纺织产业链上的多尺度结构加工[6]环节,不包括产业链上游的纤维制造与提取环节,也不包括产业链下游的服装、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作环节;纺织人才指在上述纺织行业产业中从事科学研究、工艺设计、销售管理等岗位的高级人才。根据本文关于纺织人才的定义和岗位职责划分,本文将纺织人才分为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行业辅助人员[7],其中:科学研究人员指具备纺织行业专业知识并从事科学研究的高级知识分子,如教授、研究员等,大多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等部门工作,承担国家和行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工程技术人员指承担纺织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的人员,如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大多从事纺织相关产业的质量检测、工艺设计、性能分析等工作;行业辅助人员指纺织行业从事科研辅助、生产辅助、采购、销售、管理等非一线岗位的人员,如品牌经理、车间管理员等。

(2)加强技术准备。技术准备主要包括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使其掌握现场实际情况和工艺方法,能确保所有工序都处在掌控之中,进而针对不同的突发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按时完成所有工序。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与交底,能帮助技术人员深入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最终提高技术水平,保证施工质量。

全球及我国纺织人才的岗位比例结构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全球的纺织人才中,科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约各占全体人才的1/4,行业辅助人员占51.1%。我国纺织人才总数占世界的13.6%,全球排第2位。其中,科学研究人员占0.8%,全球排第17位;工程技术人员占8.1%,全球排第4位;行业辅助人员占22.4%,全球排第一位。

图9给出了不同进口Mach数条件下, 喷口后沿流向不同截面处氢气燃烧效率的变化趋势. 除热壅塞状态, 在各进口Mach数条件下, 燃烧效率均沿流向逐渐增大. 由于在本文中, 氢气是由于楔板产生的入射斜激波增温增压的作用强迫点火, 随着进口Mach数的增大, 来流总焓增大, 有利于氢气的燃烧, 同时在喷流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进口Mach数相当于增加了空气的质量流量, 在本文设置的参数条件下各计算状态均未达到完全燃烧条件, 因此增加氧气的含量会使燃烧效率增加, 因此燃烧效率不断上升, 其最大值由0.501上升至0.683.

2 全球纺织人才结构与分布

2.1 纺织人才的结构特征

2.2.2 科学研究人员的空间分布

表1 全球纺织人才的性别结构

简历分析方法在人才群体特征研究领域有广泛应用[8-10]。为了研究纺织人才队伍结构分布,本文通过检索某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数据库[11-12],收集到截至2019年3月的15 618份来自全球纺织行业的15 618份人才履历数据,加工整理后对全球及我国范围内的纺织人才的地区分布、性别结构、受教育程度结构等信息进行研究分析。

表2 全球及我国纺织人才的岗位比例结构

2.2 纺织人才的空间分布

2.2.1 全体纺织人才的空间分布

全球纺织人才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见表 3。可以看出,全球范围内纺织人才主要分布在印度、中国和美国。其中,印度占18.1%,中国占13.6%,美国占12.9%。纺织人才集中度较高,人才数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拥有超过全球3/4的人才。我国纺织人才地区分布情况见表 4。可以看出,我国纺织人才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广东、山东等沿海地区也有较为集中。从表4可以看出前10个地区聚集了全国84.2%的纺织人才。

表3 全球纺织人才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

全球纺织人才的性别结构如表 1所示。可以看出,全球纺织人才59%为男性,但根据作者收集的数据,我国纺织人才中男性占48%[11]。按照不同岗位划分,全球纺织行业科学研究人员中男性占39%,工程技术人员中男性占71%,行业辅助人员中男性占64%。

全球纺织行业科学研究人员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见表 5。可以看出,纺织行业科学研究人员主要分布在印度、英国和美国,分布人数前10位的国家拥有全球近八成的人才。我国纺织行业科学研究人员地区分布情况见表6。可以看出,我国纺织行业的科学研究人员集中分布在长三角地区。

表4 我国纺织人才地区分布情况

表5 全球纺织行业科学研究人员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

表6 我国纺织行业科学研究人员地区分布情况

2.2.3 工程技术人员的空间分布

在工程技术人员方面,全球纺织行业工程技术人员中硕士及以上人才占41%,而我国的硕士及以上人才仅占18%,我国纺织人才受教育程度则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应届生从业者中硕士及以上人才比例为56%,高于全球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平均水平(41%),在我国范围内,应届生从业者中硕士及以上人才比例为11%却低于全球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平均水平18%。说明在国际上,高素质人才进入工程师队伍直接为生产一线服务的情况较为普遍,被大多数人认可;但是在我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大多愿意进入到科学研究岗位。

表7 全球纺织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

表8 我国纺织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地区分布情况

在行业辅助人员方面,在全体行业辅助人员岗位中,全球人才中硕士及以上占33%,而我国的硕士及以上人才仅占12%,我国范围内纺织人才的受教育程度同样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对比全体从业者和应届生从业者情况,无论是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我国范围内,应届生从业者的受教育程度都高于行业辅助人员岗位平均水平。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才队伍结构是保证行业良好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从纺织行业3类人才构成比例上看,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纺织行业辅助人员数量占比较高,科学研究人员明显匮乏,亟需优化纺织人才队伍结构,纺织行业缺少领军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问题。以院士为例,截至2019年4月,在85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仅有7位纺织领域院士,占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总数的12.7%。因此,建议在积极引进现代纺织技术的同时注重现代化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补充纺织科学研究人员数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行业创新水平。

2.3 纺织人才的受教育程度

纺织人才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如表 11所示。可以看出:全球范围内的纺织人才的最高学位以学士为主,纺织行业普遍缺乏高学历人才。对比全球和我国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纺织人才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全球水平。一是在全体从业者中,全球硕士及以上人才占34%,而我国仅占12%。二是在应届生从业者中,全球硕士及以上人才占39%,而我国仅占28%。全球范围内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行业辅助人员3类群体的受教育程度结构近似;而在我国范围内,科学研究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工程技术人员和行业辅助人员。

表9 全球纺织行业辅助人员国家或地区分布情况

在科学研究人员方面,我国纺织行业硕士及以上人才占43%,比全球平均受教育程度高10%,我国纺织人才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应届生从业者这一新群体中,我国科学研究人员受教育程度也明显高于全球行业的平均水平,硕士及以上人才占69%,比全球受教育程度高36%。

表10 我国纺织行业辅助人员地区分布情况

全球纺织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见表 7。可以看出,全球范围内54.1%的纺织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分布在印度、土耳其和意大利,分布数量前10的国家合计拥有超过80%的全球工程技术人员。我国纺织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地区分布情况见表 8。可以看出,我国纺织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分布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沿海地区。

表11 纺织人才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

注:应届生从业者指近一年内完成学业进入工作岗位的从业者。

2.2.4 行业辅助人员的地区分布

3 我国纺织人才发展建议

3.1 增加纺织行业科学研究人员数量

全球纺织行业辅助人员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见表 9。可以看出,全球范围内纺织行业辅助人员近半数分布在中国、美国和印度,人才拥有量前10的国家合计分布了近3/4的行业辅助人员。我国纺织行业辅助人员地区分布情况见表 10。可以看出,我国纺织行业辅助人员的分布状况类似于行业整体情况,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3.2 提高纺织人才的受教育程度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是保证纺织行业保持国际领先地位的重要保障。从纺织人才受教育程度方面看,我国纺织人才与全球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亟待推动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纺织行业的专业教育。以纺织工程专业为例,目前,我国有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点的只有东华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因此,建议加强纺织行业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此外,在当时的河南还发现了其他宗教中隐藏着的一些不法分子披着“信仰”外衣传播迷信的现象。如安阳县柴某以宗教为名,“赶鬼”治病,骗取群众钱财,1959年,当地公安机关查处了柴某,这一案例不但教育了当地群众,也对当地基层干部有很大的教育作用,部分基层干部检讨自己过去片面地认为其做法也是宗教信仰自由的一部分,对其非法活动未给予及时制止和打击。同时,这一案件也教育了当地基督教会的一部分教徒,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教内也存在有披着宗教外衣的不法分子,必须继续接受爱国守法教育,打击坏人坏事。

(1)全省17市深层土壤中绝大部分元素的含量分布较均匀,区域变幅较小,变异系数小于0.40,尤其Be,Ga,Ge,Y,Nb,Rb,Ti,Al2O3,K2O,SiO2等元素(指标)变异系数小于或等于0.20,反映了全省17市深层土壤在长期历史中均匀演化作用的特征。

3.3 积极宣传推广纺织专业教育

现代纺织业已越来越和科技与时尚融合,需要大量现代化人才。但目前外界对纺织行业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纺织业态上,对纺织相关专业毕业去向也不甚了解,再加上90年代末行业不景气的形象根深蒂固,导致近几年我国纺织服装院校招生困难,毕业生供不应求。故亟需通过全媒体途径增加现代纺织业的曝光度,向社会传播纺织科普知识,使公众了解现代纺织业、认同现代纺织业、愿意投身现代纺织业,鼓励更多的学生选择纺织相关专业学习。

郭启明辞职来到洛阳的时候,身上只有6万多元的存款。在和关小美同居的这段时间,两个人过得很潇洒,经常从宜阳坐车去洛阳城市里玩,还给她你买衣服首饰等,很快所剩无几。情急之下,郭启明只得打电话向父亲求助,最后还是父母把15万块养老钱给了他救急。

4 结束语

纺织行业曾经开创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先河,如今纺织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行业转型升级,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简历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全球范围内和我国范围内的纺织人才结构与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发现,全球范围内纺织人才以男性为主,而我国的纺织人才女性略多于男性。在全球范围内的纺织人才队伍中,行业辅助人才占一半以上,科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各占1/4;我国的行业辅助人才占到了八成以上,科学研究人员严重不足。全球范围内的纺织人才主要分布在印度、中国和美国;我国的纺织人才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全球范围内,纺织人才的受教育程度以学士为主,我国纺织人才的受教育程度低于全球水平,但上升趋势明显。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纺织行业,一是要扩大我国纺织行业科学研究人员数量,二是要提高我国纺织人才的受教育程度,三是要引导更多学子选择纺织相关行业学习深造。

参考文献:

[1] 孙昌, 杜金梅, 王鸿博, 等. 纺织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 纺织服装教育, 2018, 33(1): 19-21.

[2] 邱书芬, 蒋东玲. 我国服装产业升级的多维透视[J]. 毛纺科技, 2016, 44(5): 58-61.

[3] 龚进礼. 从中国纺织业的演进看未来发展趋势[J]. 毛纺科技, 2010, 38(4): 58-61.

[4] CANIBANO C, OTAMENDI J, ANDUJAR I. Measuring and assessing researcher mobility from CV analysis: the case of the Ramón y Cajal programme in Spain[J]. Research Evaluation, 2008, 17(1): 17-31.

[5] 周建中, 肖小溪. 科技人才政策研究中应用CV 方法的综述与启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32(2): 151-156.

[6] 于伟东. 纺织材料学[M]. 2版.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8.

[7]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 纺织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报告[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6.

[8] 吕文晶, 刘进. 中国“工科类”大学教师的流动:一项大数据分析[J]. 技术经济, 2018, 37(1): 44-49.

[9] 扎西达娃, 朱军文. 基于CV分析方法的我国少数民族院士群体状况特征探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4, 34(24): 118-122.

[10] DYACHENKO E L. Internal migration of scientists in Russia and the USA: the case of physicists[J]. Scientometrics, 2017, 113(1): 105-122.

[11]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2018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地图[R]. 北京: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2018.

[12]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科技人才战略研究组. 全球共赢:构筑互联网人才价值共同体:互联网人才报告2017[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global and China ′s textile talents

ZHAO Linjia1, BAI Jie2

(1. National Academy of Innovation Strategy, CAST, Beijing 100863, China;2. China Textile Engineering Society, Beijing 100025, China)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has placed higher demands on talents. In order to objectively and accurately reflect the talent situation of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job classification, the textile talents has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including scientific researcher, technical engineer and industry support personnel. The information of 15618 global textile talents as of March 2019 have been analyzed by using curriculum vitae analysis (CV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gender structure, job distribution structur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ducation level of textile talents at the global level and China level have been quantitatively described. By comparing the talent information at the global level and China level, thre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extile talents have been proposed that are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textile talents,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level of textile talents, and encouraging more students to choose textile-related industries.

Keywords :textile talents; CV analysis; talent distribution; education level; development proposals

中图分类号: C 964; TS 10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9333/j.mfkj.2019030540705

收稿日期: 2019-03-28

第一作者简介: 赵吝加,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人力资源与人才政策,E-mail:zhaolinjia@cast.org.cn。

标签:;  ;  ;  ;  ;  ;  ;  

全球及我国纺织人才结构与分布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